科研产出
大豆球蛋白A_(1b)B_2基因表达的分子基础探讨
《大豆科学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对大豆品种松浦和A_(1b)B_2基因突变体凡实的染色体DNA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克隆了一个只存在于大豆品种松浦中,而不存在于大豆突变体凡实中的大小为2.2Kb的DNA片段,并利用pUC19为载体,对该片段进行了亚克隆,利用多种限制性内切酶进行了酶切分析,得到了该片段的酶切图谱。根据两个大豆品种在多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时都表现出显著差异,推断大豆球蛋白A(1b)B_2基因之所以不能在大豆品种凡实中表达,是由于该品种染色体DNA发生了倒位或缺失所致,而不仅仅是个别碱基对的突变。


江苏徐淮花碱土地区盐碱动态变化
《江苏农业学报 》 1993
摘要:定位监测花碱土盐碱的季节和多年变化,结果表明:土体盐碱季节性变化以上下移动为主,当年内整个土体脱盐碱不明显,但经多年综合改良后,土体盐碱显著减少。土体脱盐脱碱与区域排水条件改善、地面覆盖增加和土壤肥力提高有关。目前土体尚有盐碱残留,潜水水质改善不明显,应注意潜在的次生盐碱化的危险。


芸薹属植物种子休眠特性的研究
《江苏农业学报 》 1993
摘要:本研究自1987年在FAO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IBPGR)的资助下,系统地探讨了芸薹属种子休眠的基础特性、影响因素及相应的人工调控方法。 1.休眠特性的种间差异。根据不同物种种子休眠程度的强弱,可区分为三类:弱休眠类型有B. oleracea,B. napus,部分B. campestris; 中休眠类型有部分B. campestris,B. juncea 及 B. carinata;强休眠类型有B.nigra,B. juncea 的田间自生株后代,B. campestris的野生种,野生芥(B. xinjiangensis)等。2. 影响种子休眠的因素。①种子成熟度:开花后27天的离体幼胚具备初始萌发能力,并随胚的成熟,萌发率渐增。但是同期离体胚经风干(20天)后萌发率显著提高,且初始萌发时间提前一周。②形态:果壳对胚萌发造成气体、液体的机械性阻力,迫使种子休眠,对弱休眠种子的致眠作用尤为明显。③种子内含物质:强休眠种子内有高含量的内源ABA与低含量的内源GA,反之亦然。B. nigra,B. juncea 和 B. xinjiangensis 等芥类植物休眠强的原因,


影响有机磷化合物对畜禽毒性的一些因素
《江苏农业科学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有机磷化合物(以下简称OP)已较广泛地使用于畜禽内、外寄生虫的防治及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对畜禽使用OP不适当,可直接引起中毒,甚至死亡;在农作物上使用不当,使作物受到药害,且谷物与饲草中含有OP的残留物,用此作为饲料,对畜禽可引起一定危害.此种中毒情况的出现,除与OP本身的毒性及剂量等有其密切关系外,还与内在和外在因素有关.现将影响OP对畜禽毒性的一些有关因素概要介绍于后,以供在使用OP后畜禽出现不良反应时,进行诊断与防治的参考.一、不同畜禽及品种与OP毒性


温度对亚优2号结实率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亚优2号抽穗开花期或减数分裂期,日平均气温与最低气温连续3天以上低于24℃和22℃,显著影响颖花育性,结实率降低到80%以下;而连续3天以上分别低于24℃和20℃,则结实率下降至60%左右甚至更低.对高温的反应则不然,抽穗开花期较耐高温,经35℃以上高温处理3~6天的稻穗,结实率仍高达84~89%,比自然高温(28~34℃)下结实率提高4~9%,但对温度骤降也比较敏感.


乘积优势度法在农田杂草群落研究中的应用
《江苏农业学报 》 1993
摘要:提出用盖度、相对高度和频度的乘积计算杂草群落中某个种的优势度,表达植物种地上部分所占的三维空间。运用乘积优势度(MDR)可对农田杂草群落的种类组成进行定量分析,区别杂草群落,进行草害调查。方法简便、快速,所得结果的可靠程度大于传统方法,今后还可应用于种群变迁与群落演替趋势的监测和预测。


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的光温反应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 1993
摘要:对不同类型的核不育系在自然条件和人工控制条件下抽穗的花粉育性进行了连续检查,结果表明:粳型不育系02428S、农垦58S和籼型不育系8902S的育性对光长敏感,W6154S等籼型不育系对光长不敏感,因而没有发现长日—短日条件下的育性转换。所有核不育系都对温度有一定的敏感性,低温可导致不育系在长日下不同程度的育性恢复,高温又可导致不育系在短日下的败育率提高或完全败育。对光长敏感不育系的温敏时期是二次枝梗分化至花粉母细胞形成期,而温敏型不育系W6154S等是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不育系间诱导育性彻底败育的临界温度也不同。


亲水性和疏水性单体辐射共聚物固定化酵母细胞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 199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低温(-78℃)下辐射聚合亲水性单体羟乙基丙烯酸酯(HEA)和疏水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的混合物,用该聚合物poly(HEA~GMA)固定化酵母细胞。固定化酵母具有比游离细胞高的生产乙醇能力,但它们的生产乙醇能力随共聚物的组成而变化,其中用17%:6%(HEA:GMA)聚合的poly(HE-GMA)固定化酵母的生产乙醇能力最高,为29mg/ml·h,是游离细胞的4倍。当单体浓度为20%—30%时,poly(HEA-GMA)能获得高活性的固定化酵母。还研究了poly(HEA-GMA)的物理性质同固定化酵母活性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