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地黄土壤中主要病原真菌的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山西农业科学 》 2007 CSCD
摘要:通过对山西省主要地黄种植区域的土样进行病原菌分离和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的结果鉴定,得到9个属的10种有害菌株,其中腐皮镰孢菌和齐整小核菌出现频次较高,分别占总出现频次的24.6%和21.0%;其次是灰葡萄孢菌,出现频次为15.9%;其余病原菌出现频次为1.7%~8.8%之间。致病性测定表明,立枯丝核菌和腐皮镰孢菌占优势,致病力强,发病指数分别为40.6和30.6;其余病原菌致病力较弱,发病指数为13.9~26.4。杀菌剂抑制病原菌效果测定结果为:菌病一支康、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20%甲基立枯磷和绿亨2号,对侵害地黄的7种主要真菌菌丝的生长均有强烈的抑制作用,相对抑菌率为80.7%~100%,抑菌效果显著。


高粱两用不育系HS-57的不育性和恢复性研究
《山西农业科学 》 2007 CSCD
摘要:HS-57为高粱两用不育系,对其雄性不育的不育性和恢复性研究表明,HS-57在晋中盆地的育性表现,不同年份存在差异。其不育性的恢复受两对等位显性基因控制。A1类型保持系不能恢复其育性,A2类型保持系和恢复系对其育性表现恢复。


鲜食大豆适宜采收期与有效积温的关系
《山西农业科学 》 2007 CSCD
摘要:以辽鲜一号为例,研究了鲜食大豆适宜采收期和有效积温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鲜食大豆到达适宜采收期的有效积温是相对稳定的,可以利用有效积温对鲜食大豆的采收期进行指导。有效积温法更准确、更简便、更省力,克服了生产中确定鲜食大豆适宜采收期的难题,为生产上确定鲜食大豆的适宜采收期和其在各地的推广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0.2%增效甲胺基阿维菌素微乳剂(顽完)对梨树梨木虱防治效果研究
《山西农业科学 》 2007 CSCD
摘要:田间测定了0.2%增效甲胺基阿维菌素微乳剂(顽完)对梨树梨木虱的防治效果及其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0.2%增效甲胺基阿维菌素微乳剂(顽完)对梨树梨木虱防治效果较好,在0.40~1.00 mg/kg范围内,药后3~7d防治效果为64.44%~94.56%,好于对照药剂,速效性好,持效性显著。最佳用药量以0.50~0.67mg/kg为宜,施药适期为梨木虱发生盛期,用药后3-7d可有效控制虫害。对梨树生长没有影响。


土壤水分时域反射仪(TDR)自制探头的校正与应用
《山西农业科学 》 2007 CSCD
摘要:根据TDR工作原理制作了TDR探头,并对其进行了室内标定,结果表明,介电常数的平方根(Ka)与体积含水量(,θ%)有良好的线性相关(R2=0.995)。并在田间与中子仪测定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平均绝对偏差为0.17%,平均相对偏差为8.58%,说明TDR自制探头可以在黄土高原地区推广应用。
关键词: 时域反射仪(TDR) 土壤含水量 标定


我国桃潜叶蛾的发生与防治
《山西农业科学 》 2007 CSCD
摘要:桃潜叶蛾(Lyonetia clerkella L.)是一种危害桃树等果树的重要害虫,其形体小,在各发生地均造成严重为害。通过对桃潜叶蛾在我国的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及防治进行的综述,对制定该虫综合治理策略和方案有实用意义,以供广大植物保护工作者和农民参考。


山西省辣椒疫霉菌体内、外对甲霜灵的抗性
《山西农业科学 》 2007 CSCD
摘要:通过对山西省不同地区分离的辣椒疫霉菌(Phytopthora capsici)进行体外、体内(活体)的抗性研究,发现不同地区P.capsici体外抗性存在显著的差异,同一地区体外抗性也存在差异,其中菌株Hm抗性指数为1.917 7,EC50值为0.610 8μg/ml,菌株Te抗性指数为1.230 4,EC50值为0.391 9μg/ml。Hm和Te为抗性菌株。在体内(活体)的抗性测定中采用了3种子方法[1,2]:(1)不同浓度的甲霜灵和孢子液(P.capsici)同时加入体内的抗性测定。(2)先加不同浓度的甲霜灵后接孢子液体内的抗性测定。(3)先加孢子液然后再加不同浓度的甲霜灵体内的抗性测定,以上体内使用的3种不同的测定方法来看,Hm的分离菌株分别高于Te,Cz,Dl等菌株的EC50值。试验结果表明:Hm和Te的P.capsici菌株对甲霜灵有较强的抗性,并且体内和体外抗性表现一致。


獭兔RAPB反应体系优化研究
《山西农业科学 》 2007 CSCD
摘要:对獭兔RAPD体系中Taq DNA聚合酶浓度、引物浓度、基因组DNA浓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Taq酶浓度为1.0U,引物浓度为10pmol/μl,基因组DNA浓度为50ng/μl时,可获得清晰、稳定性好的条带.优化的RAPD反应体系为:总体积为20.0μl.10×Buffer(含Mg^2+)为2.0μl;dNTPs(各2.5mmol/L)为2.0μl;Taq酶浓度为1.0U,引物浓度为10pmol/μl,基因组DNA浓度为50ng/μl;超纯水为13.8μl.PCR扩增条件为:97℃预变性7min,94℃ 1 min,36℃退火1min,72℃ 2 min,45个循环后,在72℃延伸10min结束,4℃保存.PCR扩增产物通过1.4%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点样后,以2-3V/cm电压降稳压电泳3.0.3.5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