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2016年吉林省主栽耐密玉米杂交种综合评价
《玉米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吉林省12个中晚熟主栽耐密玉米杂交种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均达到国家一级玉米容重标准,商品品质优良。淀粉含量农华101最低,为淀粉普通型玉米;京科968最高,为75.41%,达到国家高淀粉玉米一级标准;大民899、迪卡519、禾育203、良玉208和禾育35为二级标准;吉农玉833、吉单50、金园15、禾育47和郑单958为三级标准。除了农华101,其他品种子粒是玉米淀粉加工的优质原料,均可以作为高淀粉玉米品种进行种植推广。产量表现为农华101>吉单50>京科968>良玉208>迪卡519>大民899>吉农玉833>禾育35>禾育203>金园15>郑单958(CK)>禾育47。对品种产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区组间差异不显著,品种间差异显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尾寒羊与新吉细毛羊羊毛及毛囊性状比较研究
《中国畜牧杂志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进一步验证小尾寒羊与新吉细毛羊毛用性状与毛囊性状差异。本研究选择9月龄小尾寒羊与新吉细毛羊母羊各8只,在相同饲养环境下测定毛用性状及毛囊性状并分析两者间的差异,最后用定量PCR方法检测不同月份2个品种绵羊毛囊周期分子的表达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小尾寒羊在主要毛用性状,包括产毛量(GFW)、毛细度(FD)、拉伸长度(SL)、卷曲度及油脂率等大部分指标均极显著低于新吉细毛羊(P<0.01);组织切片法测定小尾寒羊与新吉细毛羊毛囊制表显示,小尾寒羊毛囊密度、S/P值等极显著低于新吉细毛羊(P<0.01),但在皮肤厚度、初级毛囊、次级毛囊毛乳头直径等显著高于新吉细毛羊;毛囊周期标记分子定量PCR显示,不同季节小尾寒羊与新吉细毛羊LEF1和TGF-β1基因总体变化趋势相同,但小尾寒羊变化更为剧烈,说明气候等外界因素对小尾寒羊毛囊周期影响大于新吉细毛羊。本研究证明小尾寒羊与新吉细毛羊的毛用性状、毛囊性状存在极显著差异,TGF-β1为进一步探讨小尾寒羊与新吉细毛羊毛用性状表型差异分子遗传基础研究奠定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密度调控对半干旱区不同株型玉米品种冠层和产量指标的影响
《玉米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平展型玉米品种和紧凑型玉米品种为材料,2012~2013年在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研究密度调控对不同类型玉米品种干旱胁迫条件下冠层和产量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两年玉米灌浆期均出现中度干旱条件下,不同类型玉米品种种植密度和叶面积指数、消光系数均呈显著直线回归关系,密度和群体生长速度、果穗生长速度和产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单峰曲线关系。通过回归方程计算,平展型和紧凑型品种最佳种植密度分别为5.4万株/hm~2和6.3万株/hm~2。相对于平展型品种,紧凑型品种平均群体生长速度和穗生长速度可以在更高种植密度条件下达到峰值。紧凑型品种在协调个体与群体适应性方面强于平展型品种,更容易适应干旱环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