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30504条记录
广东甘薯品种资源杂交不亲和群的鉴定及分析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199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自1981-1986年6年期间利用广东省丰富的甘薯品种资源及其有利于自然开花的气候条件,测定出313个品种的杂交不亲和群的群别,其中属B群品种资源的最多。按不同群别品种数目多少排列,其顺序是B群>A群>D群>C群>A_(1-2)群>美国红群>铁线籐群。同时测出7群外品种6个;半亲和群品种17个,分属B、U、美国红群,而其中有7个属多群性半亲和品种。对甘薯杂交育种亲本组配中确定群别因素和提高杂交结实率,以及对不亲和性的研究,提供大量基础资料。经研究分析指出:1.在广州利用天然开花条件开展测群工作,宜于10-11月下旬的上半旬;2.可以应用地方性的农家品种资源群别鉴定资料及其地理分布状况,推断甘薯的传播途径,为农业考古提供科学依据;3.通过杂交不亲和性鉴定可以作为整理甘薯品种资源的辅助手段。

关键词: 甘薯 杂交不亲和群 半亲和群 多群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隐性高秆广亲和种质02428h的鉴定与研究

江苏农业学报 1992

摘要:02428h是梗型广亲和种质02428组培突变而得到的高秆水稻材料。研究结果表明:02428h比02428的秆高增加61.4%,秆高的增加主要是倒一、二节间伸长所致,特别是最上部节间伸长,占总增长量的66.3%,但叶鞘长度仅略有增长,因而穗伸出度增加4.6倍。02428h与半矮秆02428杂交,F_l为半矮秆,F_2矮秆与高秆分离符合3:1比例,02428h是02428单基因隐性突变系。02428h和02428一样带有广亲和基因,对02428h在杂交稻育种中的直接、间接利用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水稻 隐性高秆性状 广亲和性 种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茎、叶离体培养中生长调节剂的作用

江苏农业学报 1992

摘要:80年代以来,以辣椒的子叶、胚轴、子叶节、茎尖和叶花盘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均诱导分化出了再生株(Fari et al,1981;Sripichitt et al,1987)。本试验在不同生长调节剂中离体培养三个辣椒品种的茎、叶,大部分能分化出再生株。 1 结果和分析 三个辣椒品种84—1、南京早椒、上海甜椒的茎、叶外植体在MS附加不同生长调节剂的培养基上,一周内多数外植体均在切断处发生膨大、隆起,然后逐渐扩展到外植体边缘形成愈伤组织,3—4周后分化出再生苗。 1.1 植物生长素与形态发生 三个辣椒品种的茎、叶外植体,在MS附加IAA(0.1、1mg/l)或NAA(o.1、1mg/l)的培养基上培养时,均较快地产生根和愈伤组织。但两种生长素在产生根的特征上有一定差异。含IAA培养基产生的根细而长,而含NAA培养基产生的根却粗而短。然而在两种生长素水平上

关键词: 辣椒 形态发生 再生植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初花期重化控的株型和成铃分布效应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初花期是棉花一生中营养生长最旺盛的阶段,此阶段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矛盾突出,个体与群体矛盾迅速发展,合理应用化控技术对控制营养生长、缓解两种矛盾具有显著作用。但是,初花期也是棉花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体系中,塑造理想株型的最关键时期,若植物生长抑制剂用量过大,会造成棉花冠层过高密集,个体内部荫蔽,内围成铃减少,反而降低棉花的产量和品质。1988年和1989年作者就棉花初花期重化控对株型和成铃分布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籼粳亚种间F_1生育期超亲表现与遗传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1992

摘要:籼粳亚种间F_1的生育期强超亲优势是影响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研究以早、中熟籼、粳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亚种间F_1的超亲表现与遗传.结果表明:亚种间F_1中近40%的生育期超亲优势达20%以上,在南京不能正常抽穗成熟.强超亲优势F_1的出现与亲本的选择与组配有关,我国籼稻配制的亚种间F_1生育期超亲晚熟的多,以东南亚籼稻或具有其血缘的其他籼稻、意大利粳稻分别配制的F_1没出现强超亲优势.虽然亲本的感光性较弱,但强超亲优势的F_1都有很强的感光性,成为晚熟的主因.回交世代F_2代单株抽穗期分布符合两对基因互补的分离模式,存在于籼型品种中的感光基因位于第I连锁群,并与酯酶同工酶Est-2位点紧密连锁

关键词: 水稻 生育期 超亲优势 籼粳杂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牧草纳入丘陵水稻农作制的形式及效益

江苏农业科学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苏南丘陵地区的种植方式是以稻—麦为主体,以一年一熟稻作和丘陵旱作或一熟稻的冬闲田和岗地种植油菜和牧草等冬作物为辅。在不影响粮食总产的情况下,将牧草纳入水稻农作制,对实现稳粮—扩饲—促畜(鱼)—增收具有重要意义。1984~1990年作者在宁镇扬丘陵地区的镇江官塘乡驸马村试验基点建植丘陵农区草地。进行农牧结合的试验研究。本文着重总结分析牧草纳入农作制的形式。及其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的能量和蛋白质的总产量,发展养殖业和培肥地力增粮的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陆稻种质资源的抗旱特性研究

江苏农业学报 1992

摘要:研究了云南、江苏、日本、朝鲜等地的陆稻种质资源的抗旱特性.结果表明:陆稻种质资源的抗旱性品种间差异显著.评价陆稻品种的抗旱性主要可根据水、旱两种方式对照种植时的株高、单株产量和出穗日数的旱水相对值来综合判断.其公式为R=H×Y/D.其中R为综合抗旱力指标,H为相对株高,Y为相对单株产量,D为相对出穗日数(求相对值公式为:旱种性状/水种同一性状×100%).R值高者,其抗旱适应性较高.研究结果还表明:旱种条件下,根系分布深广、叶片水势高、气孔阻抗小、叶组织致密、栅栏组织和维管束发达、光合能力强的陆稻品种抗旱性较强.

关键词: 陆稻 种质资源 抗旱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梭条花叶病的发生与防治

江苏农业科学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我国已发现的小麦土传病毒中,以小麦梭条花叶病(WSSM)分布较广,危害较重。小麦梭条花叶病主要危害麦苗,系统性侵染,是春季小麦田发病较早的一种新发生的低温性病毒病害。 (一)分布和危害:小麦梭条花叶病约于本世纪70年代初,在我国局部地区零星发生,其后在长江、黄河中下游和淮河流域的江苏、安徽、河南、浙江、陕西、四川等9个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梅山猪及其杂种染色体研究——Ⅱ.染色体G带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1992

摘要:应用胰蛋白酶处理技术,对梅山猪、长·梅猪、汉·(长·梅)猪和杜·(长·梅)猪的染色体G带进行研究。将四个类型家猪染色体划分为54个区,255条带,并绘制了G带模式图。

关键词: 染色体 G带 G带模式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种食用菌孢子分离及其交配行为的遗传分析

食用菌 1992 北大核心

摘要:孢子分离是食用菌常规杂交育种的第一步工作,分离获得的孢子其交配行为取决于交配系统,如草菇属初级同宗结合,双孢蘑菇为次级同宗结合,大肥菇、香菇、平菇等为异宗结合菇类,对不同交配系统担孢子的遗传重组及其孢子交配行为进行分析,在理论上便能推算出有性后代的变异程度,从而为育种和菌种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假定某食用菌双核体(异核体)基因型是AaBb,它经减数分裂后可产生AB、Ab、aB、ab四种孢子,在斜面上涂布这四种孢子,则其后代就可能出现AaBb(亲本型PD)及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非亲本型NPD)9种基因型,尽管子代在遗传上包含了亲代所有的遗传组成,但是基因型及基因型频率发生了变化,PD/NPD=4/12,如果AaBb基因型具杂种优势性状的话,那么非亲本子代就可能影响其原基因型生物学性状的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