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1524条记录
科研事业单位构建内部控制体系的几点思考

中国农业会计 2024

摘要:科研事业单位担负着为我国科学研究作出贡献的重大责任和光荣使命,其内部控制的整体效率不仅与单位内部管控是否科学合理密切相关,还与科技研究成果息息相关.本文着重探究当前我国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为科研事业单位构建内部控制体系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 科研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体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套袋对日光温室桃果实品质及香气组分的影响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套袋对温室栽培桃果实品质及香气组分的影响,以温室栽培‘春雪’‘中桃红玉’桃为试材,设置外黄内黑双层袋套袋处理,以不套袋作为对照,采用常规测量方法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研究套袋处理下果实单果重、果皮色泽、可溶性糖、总糖、有机酸、总酸含量及果实中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不套袋)相比,套袋处理显著提高了果实的单果重和挥发性香气成分总含量,显著降低了葡萄糖、蔗糖及苹果酸含量,果糖、山梨醇、酒石酸和柠檬酸含量无显著变化。在桃果实中共检测出44种主要香气物质,分别为醛类、酯类、醇类、内酯类、萜类、烃类和酮类;其中,醛类物质含量最高,酯类、醇类和内酯类次之,萜类、烃类和酮类最低。套袋后,醛类、酮类及香气含量总量显著升高;己醛、Z-3-己烯醛、E-2-己烯醛、乙酸己酯和β-紫罗兰酮是‘春雪’‘中桃红玉’桃果实的主要呈香物质。综上,套袋可增加果实果个大小、改善果面色泽、改变糖酸组分含量、提高果实的挥发性香气含量,提升果实的外观质量、使得果实风味变得更加青香。

关键词: 套袋 挥发性香气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0份玉米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草地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河北省玉米(Zea mays L.)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以‘郑单958’为对照,基于农艺性状和SSR标记对60份玉米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变异系数为3.35%~18.36%,农艺性状聚类结果将供试材料分为6个组,同来源材料大多归为一组。32对引物共扩增出82个标记位点,多态性位点78个,多态比率95.12。每对引物扩增多态性位点2~6个,平均2.56个。各材料遗传距离在0.057~0.781之间,平均为0.367,SSR聚类结果将供试材料分为6个组群。冀玉系列的遗传多样性最丰富,离散程度最高;蠡玉系列与‘郑单958’的遗传距离最远。两种方法的分析结果具有共性,但也存在一定差异,蠡玉、冀玉、沧玉系列在农艺性状和SSR标记上均具有特异性,其他材料仅在SSR标记上具有特异性。将两种方法结合,能更全面的了解河北省玉米种质的遗传背景,为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 玉米 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遗传多样性 SSR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挖掘小麦耐草甘膦相关QTL

华北农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草甘膦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广谱灭生性除草剂,培育耐草甘膦作物将有助于改善农田杂草化学防控效果、减少用药量和简化防控措施。为充分挖掘小麦耐草甘膦基因位点,利用来自黄淮麦区的484份种质资源进行草甘膦耐药性鉴定,根据小麦15K SNP芯片数据,采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方法,挖掘与小麦草甘膦耐药性相关QTL。结果显示,不同年代培育的小麦品种草甘膦耐药性的变化趋势缓慢,草甘膦耐受性未显著提升;根据表型鉴定结果,筛选出黄淮麦区耐草甘膦小麦种质材料3份,即河农130、冀麦782和泰山23号;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方法,检测到与小麦草甘膦耐药等级显著相关的QTL 7个,包含19个显著性SNPs,分布于小麦1A(0.00~30.48 Mb)、1B(6.57~30.57 Mb)、1D(0.00~22.98 Mb)、4A(656.09~680.09 Mb)、5A(508.19~532.19 Mb)、6A(54.56~85.09 Mb)和6D(12.02~36.02 Mb)染色体上;位于小麦1A和6A染色体上的2个QTL qGlyT-1A和qGlyT-6A是小麦耐草甘膦的主效位点,共包含16个可能与小麦耐草甘膦相关的基因。

关键词: 小麦 黄淮麦区 草甘膦耐受性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油高产夏大豆冀豆26的选育

大豆科技 2024

摘要:冀豆26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以冀豆17为母本,冀豆12为父本经有性杂交混合法选育而成的夏大豆新品种.2020-2021年参加河北省夏大豆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为3 619.7 kg/hm2,较对照品种冀豆12平均增产8.5%.2021年参加河北省夏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3 534.0 kg/hm2,较对照品种冀豆12平均增产10.7%.该品种籽粒粗脂肪含量为22.56%,属高油品种,适宜河北省中南部夏播区种植.2022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冀审豆20220005.

关键词: 大豆 冀豆26 高油 高产 品种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添加L-脯氨酸对棉花黄萎病发生及其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根系分泌物是植物与土壤微生物进行互作的信号媒介,对于植物病害发生和植株生长均具有重要调控功能。论文旨在明确棉花根系分泌物L-脯氨酸抵御棉花黄萎病发生的微生态机制,揭示L-脯氨酸介导的根际微生物与棉花黄萎病发生的互作关系,为构建生物防治土传病害的有益菌群提供新视角。【方法】通过温室盆栽试验,以外源添加不同浓度的L-脯氨酸(0、50、100、200和400 mmol·L-1)为试验处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PCR)和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分别测定不同处理的土壤中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DNA拷贝数量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采用主成分分析比较不同处理的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利用冗余分析研究土壤养分因子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相关性,利用斯皮尔曼相关分析研究微生物群落结构功能代谢途径的相关性。【结果】与空白对照相比,低浓度(50 mmol·L-1)L-脯氨酸处理不能够减轻棉花黄萎病的发生,高浓度(100、200和400 mmol·L-1)L-脯氨酸处理的病情指数分别下降22.51%、60.23%和64.23%。qPCR结果表明,L-脯氨酸处理不能够显著降低土壤中大丽轮枝菌拷贝数量。宏基因组测序分析表明,L-脯氨酸处理后细菌多样性Shannon指数显著增加,真菌多样性Shannon指数呈下降趋势。在属水平上,L-脯氨酸处理后类诺卡氏菌属(Nocardioides)、溶杆菌属(Lysobacter)、节杆菌属(Arthrobacter)、Phycicocc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毛霉菌属(Mucor)的相对丰度呈上升趋势。线性判别分析表明,除浓度为100 mmol·L-1的L-脯氨酸外,外源添加L-脯氨酸处理后根际土壤微生物KEGG通路的富集情况发生改变。冗余分析表明,细菌群落组成受pH、电导率、硝态氮、铵态氮和有机质显著影响,而真菌群落组成与铵态氮存在显著相关性。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细菌的KEGG代谢通路与pH、有机质、铵态氮含量呈负相关关系,而与电导率和硝态氮呈正相关关系;真菌的大部分KEGG代谢通路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较差。【结论】外源添加适量L-脯氨酸通过改变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增加有益微生物的相对丰度,从而影响棉花黄萎病的发生,但其不能够改变病原菌数量。同时,根际细菌群落组成和功能均与土壤养分存在相关性。

关键词: L-脯氨酸 根际微生物 棉花黄萎病 大丽轮枝菌 土壤养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对玉米品种产量稳定性和适应性选择评价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有效鉴定和评价黄淮海玉米品种产量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筛选出适宜黄淮海地区推广种植的优良玉米品种,采用AMMI模型稳定性参数和非参数方法对黄淮海玉米区域试验15个参试品种在6个省12个试点进行产量稳定性评价,同时利用GGE双标图对参试品种进行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方差分析变异来源中基因型(G)、环境(E)以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GEI)均达到了极显著差异(P<0.01)和显著差异(P<0.05),其中环境效应在总平方和中占比最大,为85.02%,其次是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占比为10.74%,基因型所占比例最小,为4.25%。对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进行分解,前5个交互主成分(IPCA 1~IPCA 5)差异达到了显著和极显著水平,共计解释了85.41%的互作效应。基于Spearman相关分析,非参数统计因子和参数统计因子内部各指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互关系。生物干重与非参数统计因子S6、Z1、Z2、NP2、NP3、NP4、KR间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S1和S2则呈显著正相关(P<0.05)。AMMI双标图显示,参试品种整株生物干重范围在18 000~22 000 kg/hm2,‘渝单805’‘正大511’‘青秀001’和‘皖农科青贮8号’丰产性较好,‘金诚6’丰产性最差。‘正大511’‘雅玉7758’‘KNX22002’和‘青秀001’等参试品种稳定性较强,山东德州较其他试点有较好的辨别力,而山东泰安和河南濮阳等试点辨别力较差。GGE双标图分析表明‘正大511’属于丰产性和稳定性均较好的品种,为黄淮海地区的理想品种,其次为‘青秀001’和‘渝单805’,而‘安科青2号’离圆心位置最远,为参试品种中最不理想的品种。综上,采用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评价可为黄淮海地区玉米品种示范和推广提供依据。

关键词: AMMI模型 GGE双标图 稳定性统计 基因型与环境互作 适应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甜樱桃采后主要真菌病害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分析

核农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进一步探究甜樱桃果实采后病原真菌的种类,本研究对甜樱桃采后果实发病部位的病原真菌进行分离纯化,对引起果实不同腐烂症状的5种病原菌进行形态学观察,并结合多基因序列分析鉴定病原菌。结果表明,菌株YTS6为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YTS13为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YTS21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YTS28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YTS37为枝状枝孢(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其中枝状枝孢(C. cladosporioides)系首次报道为甜樱桃果实病原菌。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YTS6、YTS13、YTS21和YTS28均对砂蜜豆有强致病力,YTS37对砂蜜豆有中等致病力;YTS13对萨米脱和奇好有强致病力,对拉宾斯和雷尼有中等致病力;YTS37对拉宾斯具有弱致病力,而对其余品种甜樱桃有中等致病力。不同属病菌对同一品种及同一病菌对不同品种甜樱桃的致病力均具有差异。本研究可为甜樱桃采后贮藏保鲜技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甜樱桃 病原真菌 分离鉴定 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 致病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活性物质皂苷的专利布局与发展态势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2024

摘要:利用incoPat专利检索平台和Excel分析工具,对国内植物活性物质皂苷专利技术申请态势、地域分布、重要申请人情况、IPC分布及产业的布局情况进行了相关数据的采集和分析.结果表明,国内皂苷类物质领域核心技术专利申请量主要集中在江苏、广东、山东、吉林、北京和云南等省市.研究的领域主要集中在A61K、A61P和C07J等方面,关于白头翁皂苷、常春藤皂苷、薯蓣皂苷、柴胡皂苷、黄芪皂苷、芦笋皂苷、海参皂苷、无患子皂苷和大豆皂苷等研究以及共轭亚油酸、三萜皂苷类、甾体皂苷、糖基转移酶等成分研究和皮肤外用剂、皂苷类引气剂等产品研究方面为研究的热点领域,为促进皂苷产业的技术发展和布局等提供参考.

关键词: 皂苷 incoPat 专利分析 发展态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葡萄响应盐胁迫的研究进展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24

摘要:在葡萄生产中,盐胁迫是常见的非生物胁迫之一.在发生盐胁迫时,葡萄的产量与品质常常会降低,因此提高葡萄对盐胁迫的耐受性,已成为葡萄栽培中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综述了盐胁迫对葡萄生长发育及生理生化影响的研究进展,探讨了葡萄响应盐胁迫的分子机制和缓解盐胁迫的应对措施,并展望了葡萄耐受盐胁迫研究的方向.以期为葡萄耐盐机理的解析及耐盐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为缓解葡萄盐害的栽培技术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葡萄 盐胁迫 耐盐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