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1524条记录
布氏白僵菌菌株JG-17的鉴定及对3种金龟子的毒力测定

中国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基于金龟子类害虫种类繁多、危害严重的现状以及农业对具有生态友好、可持续治理特点的生物防治的迫切需求,研究布氏白僵菌(Beauveria brongniartii)菌株JG-17对我国3种重要金龟子幼虫和成虫的毒力,为金龟子生防制剂的研发提供优良的菌种资源。【方法】采用稀释挑取法和病原菌回接法,在感病金龟子成虫虫尸上分离获得高毒力病原真菌;通过形态学与rDNA-ITS基因序列分析确定菌株JG-17的分类地位;采用十字交叉测量法和血球计数板法测定不同温度下菌株JG-17的生长速率和产孢量;采用浸渍法测定菌株JG-17对华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oblita)、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和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成虫和幼虫的毒力;通过盆栽试验测定菌株JG-17对暗黑鳃金龟2龄幼虫的防治效果。【结果】分离获得一株对3种金龟子成虫和幼虫同时具有较高毒力的白僵菌菌株JG-17,结合形态学和rDNA分子鉴定结果,确定菌株JG-17为布氏白僵菌。25—29℃为JG-17的适宜生长温度,生长速率均在4 mm·d~(-1)以上,27℃下,JG-17的生长速率和产孢量最高。JG-17 1×10~8个孢子/mL处理浓度下,华北大黑鳃金龟、铜绿丽金龟和暗黑鳃金龟成虫13 d累计死亡率分别为78.0%、100.0%和86.0%,LT50分别为9.458、6.911和8.391 d。相同处理浓度下,JG-17对暗黑鳃金龟幼虫的毒力高于铜绿丽金龟和华北大黑鳃金龟,1×10~8个孢子/mL浓度下,华北大黑鳃金龟、铜绿丽金龟和暗黑鳃金龟1龄幼虫13 d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76.7%、96.7%和100.0%,2龄幼虫13 d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66.7%、36.7%和100.0%;不同孢子浓度下,对暗黑鳃金龟1龄和2龄幼虫的LT50均明显低于铜绿丽金龟和华北大黑鳃金龟。盆栽试验中,相同施用剂量下,中耕期淋灌处理的暗黑鳃金龟幼虫死亡率与沟施处理的幼虫死亡率差异不显著,播种前撒施方式下取得相近的防治效果需要10倍以上的孢子量。【结论】布氏白僵菌JG-17对华北大黑鳃金龟、暗黑鳃金龟和铜绿丽金龟成虫和幼虫均具有较高致死率,对防治金龟子类地下害虫具有较大的开发应用潜力。

关键词: 布氏白僵菌 金龟子 幼虫 成虫 分离鉴定 毒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米酸粥自然发酵工艺优化及其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

粮食与油脂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以小米为原料自然发酵制备小米酸粥,以感官评分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小米酸粥的发酵工艺,并对其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米与汤质量比1∶4、发酵温度34 ℃、发酵时间30 h,在此条件下制得的小米酸粥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其感官评分为91.74.在小米酸粥中共检测出36种挥发性风味物质.

关键词: 小米酸粥 发酵工艺 感官评分 挥发性风味物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含吡唑醚菌酯成分种子处理悬浮剂的研制及对玉米茎腐病的防效评价

农药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8.5%吡唑醚菌酯·咯菌腈·精甲霜灵种子处理悬浮剂和12%吡唑醚菌酯·精甲霜灵种子处理悬浮剂最佳配方,研制防治玉米茎腐病的高效、低毒种衣剂.[方法]采用湿式超微粉碎法制备了6个8.5%吡唑醚菌酯·咯菌腈·精甲霜灵种子处理悬浮剂样品和6个12%吡唑醚菌酯·精甲霜灵种子处理悬浮剂样品,通过种衣剂性能和质量检测确定最佳配方,并对最佳配方种衣剂进行室内安全性检测和田间茎腐病防效验证.[结果]8.5%吡唑醚菌酯·咯菌腈·精甲霜灵种子处理悬浮剂最优配方:吡唑醚菌酯5%,精甲霜灵1%,咯菌腈2.5%,YUS-FS3000 5%,YUS-DF101 1.5%,BX 0.5%,稳定剂4%,黄原胶0.4%,消泡剂0.1%,8%PVA1788 5%,警戒色1%,水补足.12%吡唑醚菌酯·精甲霜灵种子处理悬浮剂最佳配方:吡唑醚菌酯10%,精甲霜灵2%,YUS-FS3000 5%,YUS-DF101 2%,稳定剂4%,黄原胶0.3%,硅酸镁铝 1%,消泡剂 0.1%,8%PVA1788 5%,警戒色1%,水补足.这2个配方对玉米生长安全,同时对玉米茎腐病的田间防效均达到80%以上.[结论]开发的8.5%吡唑醚菌酯·咯菌腈·精甲霜灵种子处理悬浮剂和12%吡唑醚菌酯·精甲霜灵种子处理悬浮剂对玉米茎腐病防效显著,为进一步开展玉米茎腐病的田间防治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吡唑醚菌酯 茎腐病 玉米 种子处理悬浮剂 配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燕山山区有机藜麦种植技术规范

现代农村科技 2024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豆枯萎病抗性种质创制与新品种选育

作物杂志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枯萎病是影响绿豆产量最严重的病害之一.枯萎病病原菌厚垣孢子抗逆性强,在土壤中存活时间长,农业及化学防治方法均难以控制,因此筛选和创制抗性种质和培育抗性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途径.本研究采用剪根浸根接种法,对杂交选育的81份绿豆高代品系进行了苗期枯萎病抗性鉴定.结果显示,品系间枯萎病抗性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初级产比试验、高级产比鉴定试验、省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培育出抗枯萎病、高产稳产、优质的绿豆新品种冀绿23.

关键词: 绿豆 枯萎病 抗性 新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核果类水果农药登记现状分析及建议

农药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中国农药一点通”和“中国农药信息网”核果类果树农药产品登记数据的检索统计,截至2023年12月1日,我国登记在核果类水果上的农药产品共470个,分析了登记农药数量与类别、剂型、年度登记、防治对象、有效成分及毒性,结果显示农药产品以单剂为主,剂型以悬浮剂和可湿性粉剂为主,登记对象和有效成分比较集中,低毒产品占85.96%,生物农药种类相对匮乏。针对存在问题给出了建议,以期为我国核果类水果的安全生产提供支撑。

关键词: 核果类水果 农药登记 分析 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杀菌剂对玉米白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植物保护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玉米白斑病是我国西南玉米产区一种新发病害,尚缺乏有效的防控措施。为筛选玉米白斑病的防控药剂,本研究选用19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于2022年-2023年在云南省普洱市开展田间试验,分别于玉米10叶期和抽雄吐丝期采用叶面喷雾法施药1次,评价各药剂的田间防效。结果显示,9种防治真菌性病害的杀菌剂在最后1次施药后28 d对白斑病的防治效果超过50%,包括250 g/L嘧菌酯悬浮剂、40%氟环唑悬浮剂、24%井冈霉素A水剂、40%咪鲜胺水乳剂和1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5种单剂,以及325 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40%丁香·戊唑醇悬浮剂、4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和30%氟环·咪鲜胺微乳剂4种混剂。保护性杀菌剂代森锰锌和有机铜杀菌剂喹啉铜仅表现了23.26%和29.00%的微弱防效。卵菌病害特效药剂烯酰吗啉,防治细菌性病害的杀菌剂春雷霉素、四霉素、中生菌素以及植物免疫诱抗剂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的防效较差,均低于20%。本研究发现部分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和三唑类杀菌剂对玉米白斑病具有较好的田间防治效果,建议现阶段在生产上采用二者的复配药剂如苯甲·嘧菌酯,唑醚·戊唑醇等开展田间防控。

关键词: 玉米白斑病 化学防治 杀菌剂 防治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烟剂对大棚藜麦菜光合作用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

摘要:在藜麦菜的温室大棚种植中,用12%百菌清烟剂与12%速克灵烟剂防治病害较为常用。为了研究这两种烟剂对藜麦菜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作用的影响,施用烟剂后第3天和第5天分别进行藜麦菜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的检测。结果显示,施用烟剂可以提高藜麦叶绿素的含量,提高光合速率,进而提高生产率。

关键词: 藜麦菜 烟剂 叶绿素 光合速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不同地理居群蒲公英核型及核型似近系数聚类分析

草地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河北地区蒲公英(Taraxacum F.H.Wigg.)的核型特征、进化趋势及亲缘关系。本研究采用常规根尖压片法对河北5个地区20个不同地理居群蒲公英进行核型分析及核型似近系数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0个蒲公英的染色体数目为2n=24,32,染色体基数x=8,12;有二倍体、同源三倍体、异源三倍体、异源四倍体。核型有1A,2A,1B,2B四种类型。17种核型公式,均有随体。核型不对称系数AS.K%在56.54%~61.32%之间,核型不对称系数AI在0.97~3.22之间。Z2和C2核型似近系数最大(0.997 8),核型进化距离最小(0.002 2),亲缘关系最近,B2与Z4的核型进化距离最大,亲缘关系最远。当核型似近系数为0.985 7时,20个蒲公英聚为五类,当核型似近系数为0.661 8时,共属一类。本研究探明了河北不同地理居群蒲公英的核型及亲缘关系,为进一步探明蒲公英的分类、系统进化、亲缘关系奠定细胞学基础。

关键词: 蒲公英 核型 似近系数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肥方式对南疆棉花巴43541生长发育及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中国棉花 2024

摘要:为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南疆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2021年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尉犁县和轮台县开展多点试验,以棉花品种巴43541为材料,设置缓释复合肥基施+滴灌肥减量追施+叶面肥喷施(C1)、常规肥料基施+滴灌肥减量追施+叶面肥喷施(C2)和当地农民惯用的施肥方法(C3)共3个处理,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巴43541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植棉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C1处理的生育期较C3处理缩短2~7 d,较C2处理延长2~4 d.与C2和C3处理相比,C1处理下巴43541的单株果枝数(铃期)、单株结铃数和铃重明显提高,在3个试验点的籽棉单产均超过6 500 kg·hm-2,化肥减施率为5.6%~37.0%,籽棉增产4.1%~8.3%,籽棉总收益扣除肥料总成本后的收益增加1 718~6 832元·hm-2.因此,"缓释复合肥基施+滴灌肥减量追施+叶面肥喷施"为主体的施肥技术具有绿色、轻简、高效的特点,适合在南疆植棉区推广应用.

关键词: 棉花 缓释复合肥 叶面水溶肥 产量 植棉效益 南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