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短日照诱导对小豆叶片内源激素含量及其平衡的影响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生育期不同的2个品种作为试验材料,设置自然光照(CK)、处理Ⅰ(出苗-分枝)、处理Ⅱ(分枝-开花)、处理Ⅲ(出苗-开花)4种日照处理,在开花期,结荚期和鼓粒期采用酶联免疫技术(ELISA)测定小豆叶片内源激素含量,研究短日照诱导对小豆叶片内源激素含量及其平衡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GA1+3和IAA含量在3个生育阶段都降低,且处理Ⅲ降低最多,处理Ⅱ降低最少;处理Ⅰ和处理Ⅲ的ABA含量都升高且后者升高较多,处理Ⅱ降低;ZR含量在3个生育阶段都升高,且处理Ⅲ升高较多,处理Ⅱ升高最少。此外,短日照诱导也影响了小豆叶片GA_(1+3)/ABA,ZR/ABA,IAA/ABA和(ZR+GA_(1+3))/ABA的动态平衡,短日照诱导使2个品种ZR/ABA呈升高趋势,但白红2号在开花期低于对照,GA1+3/ABA,IAA/ABA和(ZR+GA1+3)/ABA呈降低趋势,但处理Ⅱ在某些时期会升高。短日照诱导使小豆的开花期和成熟期提前是由于叶片内的ABA和ZR含量升高、GA1+3和IAA含量降低所导致的,且激素之间的动态平衡也起着重要调控作用。


秋闲田一年生饲用作物品种筛选初报
《畜牧与饲料科学 》 2015
摘要:筛选适于河北、内蒙古地区秋闲田生态条件下种植的一年生饲用作物品种,拓宽饲草生产、供应渠道,解决畜牧业冬春季节饲草不足的问题。采用随机区组试验,选择禾本科、豆科与十字花科的9个品种进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坝莜3号的产草量最高,鲜草重为57 502.50 kg/hm2、干草重为20 723.50kg/hm2,位居第一;饲谷K4697的产草量位列第二,青贮308第三,产草量均较高。河北省石家庄市最适品种为坝莜3号,其次为饲谷K4697与青贮308;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最适品种为坝莜3号,其次为饲谷5号与秣食豆。该研究确定了适于河北、内蒙古地区秋闲田种植的一年生饲用作物品种,为今后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覆膜栽培对盐碱地向日葵产量及土壤盐分影响的研究
《宁夏农林科技 》 2015
摘要:为了明确地膜覆盖对盐碱地向日葵产量的影响并探索其影响机理,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的方法,在内蒙古河套灌区盐碱地进行了全覆膜和半覆膜对向日葵出苗率、产量以及土壤盐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耕层土壤全盐含量3.5~6.0 g/kg的中重度盐碱地上,全覆膜较不覆膜土壤耕层脱盐率提高43.8%~53.8%,较传统半覆膜的脱盐率提高16.2%~20.3%;全覆膜较不覆膜、传统半覆膜向日葵出苗率分别提高45.6%和17.7%,向日葵产量分别提高183.3%和67.0%。


甘肃省胡麻白粉病发生规律研究
《中国麻业科学 》 2015
摘要:2011-2012年对甘肃省胡麻白粉病田间发生规律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分析了温度和湿度对病害发生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白粉病在6月中下旬始发,7月中上旬达到高峰,且在田间自然条件下零星发生至全田发生只需要15-20d左右,发生的最适温度为20-25℃,低于20℃或高于25℃发生缓慢。最适温度下,降雨量大、高湿条件利于白粉病的发生。


啤酒大麦新品种“蒙啤麦4号”选育与栽培技术
《大麦与谷类科学 》 2015
摘要:蒙啤麦4号(原代号08pj-36)是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育成的啤用型大麦新品种,该品种经过系统的株系选择、品系鉴定、品系比较、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具有早熟、高产、稳产、综合抗性强、酿造品质好等特点,本文主要介绍蒙啤麦4号的选育过程与栽培技术。


奶牛胃肠道甲烷排放模型估算精度的评估分析
《畜牧兽医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评估和比较8个常用奶牛胃肠道甲烷排放模型的估算精度,分析影响模型估算精度的原因。在湖南望城白箬铺奶牛场选用28头体况良好的荷斯坦奶牛,测定奶牛胃肠道甲烷排放量、体重、产奶量、采食量和营养日采食量(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总能)等。利用预测误差均方(Mean squared prediction error,MSPE)和一致性相关系数(Concordanc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CCC)两种分析方法衡量奶牛胃肠道甲烷排放量估算值与实测值间的差异,进而评估和比较8个模型的估算精度,分析影响8个模型估算精度的原因。结果表明:模型8的估算精度最高,其次模型1、2、3和6的估算精度处中等水平,模型4、5和7的估算精度较差;模型1和2的估算误差主要来自回归斜率偏离,模型3、6和7的估算误差主要来自整体偏差,模型4和5的估算误差来自回归偏离和整体偏差。结果解释:模型1和2的回归斜率偏离主要是由于试验测得的Ym值与模型推荐的默认值相差较多;模型3的整体偏差主要是由于在相同干物质采食量的条件下,模型建立时的奶牛胃肠道甲烷排放水平远高于本试验;模型4和5的回归斜率偏离和整体偏差以及模型6的整体偏差主要是由于模型本身没有考虑到日粮碳水化合物的瘤胃降解率、日粮成分瘤胃的流通速率等因子的影响;模型7的整体偏差主要是由于稻草采食量不能等于实际日粮粗饲料采食量。以产奶量(kg·d-1)和体重(kg)为变量的模型8是本试验估算精度最高的模型。有必要继续开展试验扩充奶牛胃肠道甲烷排放数据,建立更加准确、可靠的甲烷排放模型估算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