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内蒙古西辽河流域春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研究
《节水灌溉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在水肥一体化条件下,不同施肥次数对春玉米产量、肥料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为内蒙古西辽河春玉米施肥科学管理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施肥总量相同的情况下,随着施肥次数的增加,产量、肥料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基本随之增加。施肥次数增加至3~4次时,产量、肥料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达到最高值。综合考虑,从省时省力的角度来看,处理NPK3是较为适宜的施肥模式。从节肥增效,生态环境保护原则上,处理NPK-N15%是较适宜的施肥模式。
关键词: 水肥一体化 春玉米 施肥次数 产量 肥料利用率 经济效益


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效果研究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 2015
摘要: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在呼伦贝尔实施效果及奖补资金落实情况、牧区基础设施建设、牧民收入和生活水平、草原生态恢复等基本情况进行了牧区调研。经过调研发现,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实施促进了呼伦贝尔草原生态恢复,牧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在落实过程中在管理体制、资金分配、草场确权等方面产生一些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建设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偿的长效机制,完善草原管护制度及产权制度等建议。


草地地上生物量高光谱遥感估算研究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以锡林郭勒草原为试验区,采集草地冠层高光谱反射率数据和对应样方的地上生物量数据,综合分析了高光谱主要变换形式(高光谱特征变量、小波能量系数和植被指数)与草地地上生物量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选取的13个高光谱特征变量中,草地地上生物量与红谷的吸收深度Rd、红边区一阶微分总和与蓝边区一阶微分总的比值SDr/SDb的相关系数最高(0.86);在11个小波能量系数中,第四小波能量系数与草地地上生物量的相关性最强,相关系数为0.85;在选用的8种常用植被指数中,ARVI与生物量之间的相关性最强(R=0.874),而DVI的相关性最差(R=0.578).在对不同近红外、红光和蓝光波段进行组合而获得的植被指数中,ARVI(R945,R620,R430)模型对草地地上生物量的预测具有最好的准确性,训练样本和验证样本的拟合方程R值分别为0.882和0.865.
关键词: 高光谱遥感 草地地上生物量 光谱特征参数 小波变换 植被指数


早期补饲对羔羊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饲料研究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早期补饲对羔羊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60只体质量相近的单羔羊分为3组(对照组、试验1组和试验2组),另选30只双羔羊为试验3组,对照组在不离乳的条件下按牧区现有的传统方式饲喂。试验1组和试验2组在15 d开始补饲开食颗粒料,并以筛选的2种羔羊补饲配方(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6.83%和15.26%)进行补饲。试验3组哺乳至30 d,逐渐过渡到饲喂代乳粉。所有羊46 d后开始放牧。测定羔羊生长性能及相关血清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哺乳期单羔羊日增质量(ADG)大于双羔羊(P=0.000 7);30~45 d时,对照组ADG大于试验1组和试验2组(P=0.076 0);60~75 d时,试验3组ADG高于其他3组,试验1组和试验2组也均高于对照组(P<0.000 1)。75 d时,试验组血清生长激素(GH)和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IGF-I)质量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00 1,P=0.002 6),试验1组血清尿素氮(BUN)高于其他各组(P<0.000 1),而此组血清总胆固醇(CHO)低于其他各组(P=0.008 5);75~90d时,试验1组和试验2组的ADG高于对照组,同时试验1组ADG高于试验3组(P<0.000 1)。90~105 d时,对照组ADG高于其他3组,试验3组高于试验1组和试验2组(P<0.000 1);105 d时,试验1组血清总蛋白(TP)和清蛋白(ALB)质量浓度均高于其他组(P=0.004 6,P=0.016 0),而试验3组BUN浓度高于其他组(P<0.000 1)。说明羔羊进行早期精料补饲会短暂影响羔羊的生长,但补饲一段时间后会明显改善生长性能,但到完全放牧期补饲羔羊并未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总体而言,对放牧羔羊实行早期补饲,辅以营养合理的开食料过渡,能够促进补饲期羔羊的生长,对整个时期的生长性能没有影响,并做到对羔羊的早期断奶,因此对羔羊进行早期补饲是完全可行的。
饲喂黄曲霉毒素B_1对奶山羊乳中黄曲霉毒素M_1分泌规律与转化率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饲粮中添加单一剂量黄曲霉毒素B1(AFB1)后奶山羊乳中黄曲霉毒素M1(AFM1)的分泌规律及AFB1转化为AFM1的转化率,选择3只健康、体重接近的泌乳中期关中奶山羊,每只羊饲喂1 mg AFB1。饲喂后0、4、8、24、32、48、56、72、80、96、104及120 h采集羊乳,测定AFM1含量。结果表明:1)饲喂AFB1前(0 h),羊乳中未检出AFM1,但是饲喂AFB1后4 h,在收集的羊乳中均检出了AFM1;2)3只试验在羊乳中AFM1含量存在差异,但是其分泌规律非常相似,均呈先升高后急剧下降再缓慢下降的趋势;3)羊乳中AFM1的峰值出现在饲喂AFB1后4~8 h;4)羊乳中AFM1平均含量在56 h时为0.39μg/kg,低于我国限量值(0.5μg/kg),到120 h平均含量为0.02μg/kg,低于欧盟限量值(0.05μg/kg);5)各时间点AFB1转化为AFM1的最大平均转化率为0.19%,出现在4 h;6)饲喂AFB1后24 h内的AFM1平均转化率之和占AFM1总转化率的81%。结果提示,AFM1在奶山羊乳中的排出时间主要集中在采食AFB1后的24 h内。
关键词: 奶山羊 黄曲霉毒素B1 羊乳 黄曲霉毒素M1分泌规律 转化率


保护地番茄新品种TY192号的选育
《种子世界 》 2015
摘要:1选育过程母本是用两个抗TY优良品种分离后代S16和CM26杂交至稳定后,再与温室品种杂交,在后代分离出的优良稳定系ST1。表现无限生长,叶量中等,果实280g,幼果无绿肩,成熟果粉红色。经过田间苗期人工接种病毒,和实验室进行PCR分子鉴定,确定该母本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以下简称TY)、抗烟草花叶病毒病(以下


供氮水平对内蒙古土默川灌区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土壤通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阐明内蒙古土默川灌区春玉米施用氮肥的肥效,确定节约型施氮量,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供氮水平(0、180、240、300、360和480 kg hm-2)对春玉米产量、养分利用率以及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春玉米产量随供氮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当供氮量高于240 kg hm-2后产量不再增加。供氮量为180 kg hm-2时氮素偏生产力最高,2年平均为63.7 kg kg-1,随着供氮量增加显著降低;氮肥表观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在供氮用量为180~240 kg hm-2时最高,2年平均,最大值分别为39.5%和24.1 kg kg-1。供氮量大于240 kg hm-2后土壤氮素的表观平衡出现盈余。所以综合考虑,在本试验条件下,供氮量为180~240 kg hm-2为较适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