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9441条记录
3个不同香蕉抗病品种(系)的农艺性状及产量初步比较

热带作物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香蕉枯萎病是引起香蕉产业全球毁灭性的病害,目前尚未有有效、彻底的根治方法,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枯萎病的重要措施之一。本研究对3个香蕉抗病新品种(系)进行比较试验,调查了其生物学特性、农艺性状、产量及发病率。结果表明,‘南天黄’和‘桂抗2号’之间差异不显著,与‘中蕉9号’差异显著。‘南天黄’的生育期最短为383 d、‘桂抗2号’为393 d、‘中蕉9号’生育期最长,达447 d;‘南天黄’和‘桂抗2号’的农艺性状差异不显著,株型较矮,平均假茎高度分别为285 cm和298 cm,‘中蕉9号’假茎高平均为340 cm;‘南天黄’和‘桂抗2号’的果指数为21个左右,果型类似‘巴西蕉’且大小适中,‘中蕉9号’果指数为16个,果型直、大;‘中蕉9号’产量最高,平均单穗重24.9 kg,‘南天黄’株单穗重接近‘桂抗2号’,分别为23.5 kg和23.2 kg;试验中,‘南天黄’没有发病,发病率为0,‘桂抗2号’发病率为0.6%,‘中蕉9号’发病率为4.7%。综上所述,‘南天黄’和‘桂抗2号’更适合作为抗病品种(系),可进一步展开大面积示范工作。

关键词: 香蕉 抗病品种 农艺性状 产量 发病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蕉条斑病毒ORF Ⅰ基因克隆及编码蛋白和同源物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果树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明杆状DNA病毒属病毒的ORFⅠ基因功能。【方法】本研究从香蕉条斑病毒云南分离株(BSV-YN)中克隆了BSV ORFⅠ基因,通过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分析和同源关系分析,确定了BSV-YN的分类地位;对其编码蛋白及同源物的理化性质、氨基酸序列组成、亲疏水性、跨膜区域、信号肽、亚细胞定位、磷酸化位点、同源结构域、蛋白二级和三级结构等进行预测和分析。【结果】BSV ORFⅠ基因片段大小为528 bp,编码175个氨基酸,通过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分析和同源关系分析,确定了BSV-YN属于BSGFV种。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BSV-YN ORFⅠ及同源蛋白都是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以丝氨酸和苏氨酸磷酸化为主。这些蛋白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组成,无信号肽或跨膜区域。亚细胞定位预测表明,BSV-YN ORFⅠ及同源蛋白主要在细胞核分布,推测它们在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核中发挥重要作用。【结论】推测BSV-YN ORFⅠ在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核中参与病毒复制、转录等相关过程。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展该蛋白的功能研究提供科学线索。

关键词: 香蕉条斑病毒 ORFⅠ 同源蛋白 生物信息学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三角梅转录组测序的SSR分子标记的开发

分子植物育种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三角梅转录组SSR总体特征、开发出适用于分子育种的SSR引物,本研究对三角梅'小叶紫'叶、苞片、花等组织进行了转录组测序,采用MISA分析'小叶紫'转录组SSR位点信息,利用Primer 3设计引物,并选择50对引物对6个不同种或杂交种三角梅进行可转移性与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小叶紫'转录组中,共检测出79 210个SSR位点,分布于60 318条Unigene中,出现频率为44.91%.优势重复基序为单核苷酸、双核苷酸,分别占总SSR位点的76.37%和13.26%.A/T和AG/CT分别是单核苷酸、双核苷酸的优势重复基元,占总SSR重复类型的71.66%和6.77%.挑选的50对引物中,有42对引物可以扩增到清晰稳定的目标条带,有效扩增率为84.00%,不同品种间的平均可转移率为85.86%;其中33对引物具有多态性,平均He和PIC分别为0.554 8和0.460 3.以上结果表明,基于三角梅转录组序列的SSR标记开发是可行有效的,开发的引物将有助于开展种质资源评价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关键词: 三角梅(Bougainvillea) SSR 转录组 分子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热带作物多主棒孢种群多样性及致病力分化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是一种全球分布的重要植物病原真菌,寄主范围十分广泛。近年来,该病原菌侵染危害多种热带作物,并在局部地区大面积暴发流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研究利用核糖体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翻译延伸因子(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 1 alpha, EF-1α)、β微管蛋白(β-Tubulin,TUB),对来自橡胶树、木薯、番木瓜和瓜菜等多种热带作物的70株多主棒孢进行种群多样性分析。结果发现,利用最大似然法,在相似系数为0.97时可将供试菌株划分为两大遗传类群:类群Ⅰ为国内和一些国外橡胶树的多主棒孢;类群Ⅱ为其他寄主多主棒孢,遗传类群与寄主来源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致病力测定表明,多主棒孢种内致病力分化明显,类群Ⅰ的橡胶树多主棒孢仅能侵染橡胶树,不能侵染其他寄主,具有明显的寄主专化性,且不同地理来源的菌株致病力差异不显著。类群Ⅱ的多主棒孢在不同寄主间可以相互侵染,但菌株在致病力和发病症状上存在一定差异,表现出对其原寄主的高度致病力。多基因序列聚类分析与致病力分化分析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这为研究我国热带作物多主棒孢的种群结构、主要致病型以及为多主棒孢病害的发生、流行和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热带作物 多主棒孢病菌 种群多样性 致病力分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蒸汽爆破预处理对油茶籽水代法提油品质的影响

食品科学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蒸汽爆破对油茶籽进行处理,探究不同蒸汽爆破压力、维压时间对油茶籽油提油率、油品理化性质、活性物质含量变化的影响,并分析影响其品质变化的内部因素。结果表明:当蒸汽爆破压力在0~1.6 MPa时,油茶籽油提油率随着压力的升高而增加,超过1.6 MPa时,提油率下降;当维压时间为30 s时,提油效果优于其他处理时间;因此蒸汽爆破处理最佳条件为1.6 MPa处理30 s。蒸汽爆破处理可以降低油茶籽油的酸价、过氧化值,提高油茶籽油的碘值、多酚质量浓度和角鲨烯、VE含量。经汽爆处理的油茶籽表面变得粗糙,结构遭到破坏,进而有利于油茶籽油和活性物质的释放。蒸汽爆破处理加速了油茶籽油美拉德反应的发生。因此,蒸汽爆破预处理有利于油茶籽油的提取和活性物质的释放。

关键词: 蒸汽爆破 油茶籽油 理化性质 活性物质 美拉德反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地毯草铝响应基因AcABCG1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草地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铝毒抑制植物根系生长,是酸性土壤上限制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ABC转运蛋白在金属离子转运和非生物胁迫应答等方面起作用.本研究以地毯草(Axonopus compressus)为材料,克隆了地毯草编码ABC转运蛋白AcABCG1基因,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和基因表达模式分析.结果表明,AcABCG1基因cDNA全长为2 434bp,编码811个氨基酸残基,蛋白分子量为91.85kD.亚细胞定位预测表明AcABCG1定位于细胞质膜上.定量PCR结果发现,金属铝(Al)、镉(Cd)和镧(La)处理均能显著增强AcABCG1基因在地毯草根系中的表达.不同铝浓度和时间处理进一步表明了AcABCG1基因在转录水平上响应铝胁迫.此外,AcABCG1基因在根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茎和叶中的表达量,且AcABCG1基因主要在0~1cm根尖中表达.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挖掘AcABCG1基因参与地毯草耐铝毒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

关键词: 地毯草 铝毒 ABC转运蛋白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木叶蛋白质酶解产物的制备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辣木叶蛋白及其酶解产物的抗菌活性,利用碱提酸沉法提取辣木叶中的蛋白质,并分析其氨基酸组成;分别采用6种单酶和3种复合酶对辣木叶蛋白进行酶解,考察辣木叶蛋白及其酶解产物的抑菌活性,确定最佳蛋白酶.通过二倍稀释法,研究有效抑菌组分对不同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结果 显示:辣木叶蛋白提取率为32.67%±0.45%,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39.27%.抑菌活性研究表明辣木叶蛋白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显示抑菌活性,抑菌圈大小为(7.67±0.24) mm;胃蛋白酶结合胰蛋白酶分步酶解蛋白所得酶解产物抑菌能力均高于其他几种蛋白酶,酶解产物对化脓性链球菌的抑菌活性最强,抑菌圈大小为(10.83±0.62) mm,且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增李斯特菌及化脓性链球菌的MIC分别为5、10、2.5 mg/mL.说明辣木叶蛋白及其酶解产物均有抗菌活性,双酶酶解法制备的酶解产物具有较强的抑菌性及广抑菌谱.

关键词: 辣木叶 蛋白质 酶解产物 抑菌圈 最小抑菌浓度抑菌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比例稻壳对发酵型全混合日粮品质的影响

家畜生态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用稻壳替代不同比例的王草来制备发酵型全混合日粮(FTMR),并通过添加乳酸菌的方式来评估其对FTMR的营养成分和发酵品质的影响。在FTMR中,设定三个稻壳替代组,分别是0%(处理1),5%(处理2)和10%(处理3),并分别对FTMR做无添加处理和乳酸菌添加处理。结果表明,随着稻壳添加量的增加,FTMR营养成分的中性洗涤纤维(NDFom)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含量升高(P<0.01),pH升高(P<0.01),丙酸含量下降(P<0.01),乳酸含量升高(P<0.05)。挥发性氨态氮/总氮(NH_3-N/total-N(%))含量也随着稻壳添加的量增加而升高。乳酸菌的添加并没有影响FTMR的营养成分以及其中的pH、乙酸、丙酸和丁酸的含量,但乳酸含量明显升高(P<0.05),并且5%稻壳处理组高10%稻壳处理组,乳酸菌的添加明显抑制了NH_3-N/total-N(%)。试验结果提示,稻壳资源可以有效利用在FTMR上,5%的稻壳添加更有助于提高FTMR的品质,为最适添加量。

关键词: 王草 稻壳 乳酸菌 全混合日粮 发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初榨椰子油在烘焙食品中的应用

中国油脂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初榨椰子油富含中碳链脂肪酸,具有抗氧化、抗菌、易消化吸收、不在体内堆积脂肪等优势,在烘焙领域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对初榨椰子油作为烘焙用油的比较优势、初榨椰子油与其他物质混合在烘焙食品中的使用、初榨椰子油在烘焙相关领域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为其在烘焙领域中的应用与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初榨椰子油 烘焙食品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角梅扦插枝化学诱变育种

热带作物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三角梅是一种重要的热带和亚热带观赏植物。由于三角梅有性繁殖困难,诱变育种是目前比较可行的育种方式。本研究采用甲基磺酸乙酯(EMS)、叠氮化钠(NaN3)和平阳霉素(PYM)3种不同类型诱变剂对‘伊娃夫人’和‘马尼拉小姐’2个三角梅品种扦插枝进行了化学诱变。研究发现‘伊娃夫人’和‘马尼拉小姐’20 h EMS半致死剂量分别为0.22%和0.62%。随EMS浓度增加,2个品种扦插枝发芽数和最长分枝长呈下降趋势,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逐渐增加;‘伊娃夫人’叶片逐渐向暗色调变化,‘马尼拉小姐’叶片向红色色调变化。20 h酸性NaN3处理下,‘伊娃夫人’无法存活,‘马尼拉小姐’成活率为82%~92%;随NaN3浓度升高,‘马尼拉小姐’发芽数呈显著下降趋势。相比对照,20 h PYM显著提高了2个三角梅品种扦插枝最大分枝长度,但对扦插枝存活率无显著影响。中高浓度EMS和PYM处理‘马尼拉小姐’三角梅出现了叶缘缺刻、叶表褶皱和双叶尖等变异株。

关键词: 三角梅 甲基磺酸乙酯 叠氮化钠 平阳霉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