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9441条记录
果树水肥一体化高效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果树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中国是果树产业第一大国,如何提质增效,已是果树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水肥一体化是将节水灌溉与按需供肥相结合的高效水肥利用技术,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笔者简要介绍了果树水肥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比较了不同灌溉施肥方式的优缺点,同时阐述了水肥一体化条件下水分和养分在土壤中分布运移规律,详细剖析了氮磷钾主要养分的迁移转化规律。分别从根系、叶片、新梢及叶面积指数等方面综述了水肥一体化技术对果树生长发育的影响,并重点探讨了其对果树增产,提质增效等方面的应用效果,进而揭示了肥水一体化技术的稳定性和通用性。最后提出了果树水肥一体化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而探索了未来可能的研究热点和发展重点:以土壤有机质为核心的水肥资源高效利用机制的研究;水溶性肥料配方目标多样化和功能综合化同步推进;研究不同果树生育期的营养需求、生长环境的养分状况,建立通用的施肥模型,并制定合理的水肥调控方案;建立完善技术服务体系,提供果树完全解决方案。

关键词: 果树 水肥一体化 增产增效 迁移转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贮藏温度对采后番荔枝品质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番荔枝(品种‘非洲骄傲’)为原材料,研究不同贮藏温度(4、25℃)对采后番荔枝呼吸速率、木质素与总酚含量等贮藏品质的影响,比较贮藏前后番荔枝果实细胞结构变化。结果表明:25℃贮藏条件下,番荔枝硬度迅速下降,失重率明显上升,可溶性固形物及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下降;而4℃贮藏的番荔枝硬度缓慢下降,并且到贮藏第14 d,失重率仅为5.21%;可溶性固形物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不同温度贮藏过程中,番荔枝果实细胞表面均出现很多孔隙,木质素颗粒沿细胞壁内侧沉积,形成完全木质化的细胞。木质素含量在不同贮藏温度期间均呈增加趋势,但在贮藏第5 d,25℃贮藏的番荔枝木质素含量增加了44.47%,而4℃贮藏的番荔枝木质素含量仅增加了30.48%;25℃贮藏条件下,总酚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4℃贮藏条件下,总酚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最后上升的趋势;25℃贮藏的番荔枝在第2 d出现跃变高峰,呼吸速率达到600.23 mg/kg·h,而4℃贮藏条件番荔枝果实呼吸速率受到明显抑制。结论:低温贮藏显著抑制番荔枝的呼吸强度,有效延缓果实木质化进程,更利于番荔枝果实采后品质的保持。

关键词: 番荔枝 品质特性 保鲜 木质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垦区玉米秸秆腐解规律试验研究

农机化研究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玉米种植在黑龙江垦区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垦区不同区域秸秆还田形式尚未形成共识,找到黑土条件下玉米秸秆还田腐解规律,对合理选择秸秆还田及玉米种植模式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以土壤含水量、腐解时间、秸秆长度及翻埋深度为因素,设计正交试验用以确定黑土条件下秸秆腐解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对秸秆腐解率影响显著;土壤含水量较低时,秸秆腐解率也较低;秸秆在秸秆翻埋早期腐解较快,90天后腐解速率下降;秸秆长度短于6cm后,腐解率提高幅度较小;随翻埋深度变浅,秸秆腐解率提高。

关键词: 玉米秸秆 腐解规律 黑龙江垦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小蠹聚集信息素研究概况

热带作物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长小蠹属(Platypus)昆虫是危害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类群,严重时可造成林木大面积枯死。聚集信息素可用来监测长小蠹的种群密度,进行大规模诱捕和中断交配行为。本文从长小蠹属昆虫的聚集行为,聚集信息素的产生和释放,聚集信息素的化学组成以及应用等方面综述了长小蠹聚集信息素的研究概况。

关键词: 长小蠹 聚集行为 聚集信息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椰子织蛾种群繁殖特征

热带作物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研究了椰子织蛾Opisina arenosella Walker种群繁殖的特征.2015年每月从儋州市野外采集椰子织蛾,收集当天羽化的成虫,记录成虫的产卵前期、单雌产卵量、卵的孵化率、初孵幼虫数以及成虫寿命.结果表明:1月份的气温最低,雌成虫的产卵前期最长,为(3.00±0.21)d;5、6月气温最高,产卵前期次之;其他月份的产卵前期较短.11月份椰子织蛾的单雌产卵量最高,为(231.07±19.55)粒;3、4、7、8、9、10月份的产卵量次之;1、2、5、6、12月份的单雌产卵量最低.1月份(低温)椰子织蛾卵的孵化率最低,为(2.70±2.01)%;2-12月份椰子织蛾卵的孵化率差异不显著.1月份的初孵幼虫数最少,为(4.17±2.94)头;5、6月份的较少,分别为(54.04±8.18)、(52.31±10.81)头;3月份的最多,为(87.89±14.94)头.低温使成虫的寿命延长;各月雌成虫的寿命短于雄成虫的寿命;5、6月份雄成虫的平均寿命分别为(7.08±0.68)、(7.67±0.84)d,雌成虫的平均寿命分别为(6.50±0.34)、(6.22±0.36)d,低于其他月份雌雄成虫的寿命.5、6月的高温会抑制种群的数量,是药剂防治的最佳时间.该研究为椰子织蛾的防治、预测预报等提供基础科学依据.

关键词: 椰子织蛾 产卵前期 单雌产卵量 卵的孵化率 初孵幼虫数 成虫寿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朱砂叶螨转录因子TcNrf2对抗氧化酶基因表达的调控功能初步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转录因子Nrf2对模式生物抗氧化酶的调控起关键作用,但迄今为止尚未见Nrf2具有对害螨抗氧化酶调控功能相关报道.本研究将模式生物研究中已知的Nrf2基因抑制剂、激活剂处理朱砂叶螨,通过抑制、激活其转录因子TcNrf2的表达,研究其对下游调控的抗氧化酶基因TcSOD和TcCAT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抑制剂护鸦胆子苦醇处理时,朱砂叶螨取食抗、感木薯品种1、4、8d后,TcNrf2、TcSOD和TcCAT的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降低,而采用抑制剂视黄酸处理时上述基因表达不受影响;采用激活剂特丁基对苯二酚和二噻环戊二烯硫酮分别处理后,朱砂叶螨TcNrf2、TcSOD和TcCAT的基因表达量均显著提高,说明TcNrf2及其调控的TcSOD和TcCAT基因表达量变化趋势具有一致性.本研究从分子水平直接证明TcNrf2基因在木薯抗螨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木薯抗螨分子机理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 木薯 朱砂叶螨 转录因子TcNrf2 调控功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胡椒蔓和叶粗提物成分分析及对3种农业病原真菌活性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胡椒蔓和叶中化学成分种类及含量进行系统分析,并考察提取物对3种重要农业病原真菌的作用。结果表明,胡椒蔓和叶中化学成分种类复杂,而且减压浓缩与自然挥发相比得到的种类更多。胡椒蔓中胡椒碱相对含量最高,达到34.97%;胡椒叶中烯类化合物种类繁多,以δ-榄香烯最高,相对含量达到13.268%。除了胡椒碱、烯类等特征性成分,还含有大量如酸酯类、化学结构带环或桥的酮、醇类化合物以及甾醇类化合物。胡椒蔓和叶提取物在2.5mg/mL浓度下即对3种农业病原真菌均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对番茄早疫病菌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而且叶提取物对3种病原菌的抑制作用明显优于蔓提取物,同时得出2种提取物对3种真菌的毒力回归方程及EC50等表征参数。研究表明,胡椒蔓和叶在农业病原菌防治中具有良好的开发潜力和利用价值。

关键词: 胡椒蔓 胡椒叶 化学成分 病原真菌 抑制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啶酰菌胺和咯菌腈在番茄与土壤中的残留

热带作物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仪建立一种同时检测番茄和土壤中啶酰菌胺和咯菌腈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乙二胺-N-丙基硅烷(PSA)吸附净化,以乙腈和水为流动相等度洗脱,采用可变波长紫外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啶酰菌胺和咯菌腈在0.05~1μg/m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均为0.999,方法的检出限均为0.01 mg/kg,定量限为0.1 mg/kg;在0.1~1 mg/kg范围内,添加回收率在82.8%~102.8%和86.5%~115.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4.1%~8.7%和4.9%~9.1%之间。该方法简单可靠、重现性好,适用于番茄和土壤中啶酰菌胺和咯菌腈的残留检测。

关键词: 番茄 土壤 啶酰菌胺 咯菌腈 超高效液相色谱 残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呋虫胺及其代谢物在水稻生态系统中的残留检测与消解动态

农药学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价呋虫胺在水稻生态系统中的残留与消解行为,分别在海南、湖南和黑龙江省3地进行了规范残留试验。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呋虫胺(DNF)及其代谢物1-甲基-3-[(3-四氢呋喃)甲基]脲(UF)与1-甲基-3-[(3-四氢呋喃)甲基]二氢胍盐(DN)在水稻稻株、土壤、田水、糙米和稻壳中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经含体积分数为1%的乙酸水溶液或乙腈溶液提取,QuEChERS方法净化,以甲醇-水混合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扫描,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3种分析物的进样浓度与其峰面积之间呈良好线性相关,R2>0.999。DNF、UF和DN在稻株、土壤、田水、糙米和稻壳中的平均回收率在71%~102%之间,在稻株、土壤、田水和糙米中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2%~8.3%之间,在稻壳中的RSD在4.4%~20%之间。3种分析物在稻株、土壤、田水、糙米和稻壳中的最低检测浓度(LOQ)分别为0.1 mg/kg、0.02 mg/kg、0.01 mg/L、0.02 mg/kg和0.1 mg/kg。DNF、UF和DN的最小检出量分别为1、0.4和4 pg。3种分析物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DNF在稻株上为0.41~2.7 d,土壤中为1.6~4.2 d,田水中为0.90~2.2 d;DN在稻株上为2.9~13 d,土壤中为64~65 d,田水中为4.2 d;UF在稻株上为0.43~3.1 d。20%呋虫胺悬浮剂以有效成分120~180 g/hm2的剂量于水稻抽穗期施用2~3次,施药间隔期21 d,分别于距末次施药后14 d与21 d采收,呋虫胺在糙米中的残留最大值为0.11 mg/kg,低于中国制定的其在糙米上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1 mg/kg。

关键词: 呋虫胺 代谢物 水稻 残留 消解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花文殊兰的离体培养及快速繁殖

分子植物育种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红花文殊兰的鳞茎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培养基对其腋芽启动、不定芽增殖及生根培养的影响。研究表明,腋芽启动的最适培养基为5.0 mg/L MS+6-BA+0.2 mg/L NAA+活性炭1 g/L,腋芽的诱导萌发率为88%;不定芽增殖的最适培养基为MS+2.0 mg/L 6-BA+0.5 mg/L TDZ+0.1 mg/L NAA+活性炭0.5 g/L,40 d的增殖系数可达7.16;壮苗培养基为1/2 MS+0.5 mg/L 6-BA+0.1 mg/L NAA+10%椰子水(CW)+活性炭0.5 g/L;生根的最适培养基为MS+0.5 mg/L NAA+0.5 mg/L IBA+活性炭0.5 g/L,生根率达100%,根系发达,植株生长健壮。生根苗经一段时间炼苗后,移栽到基质为树皮∶椰糠∶河砂=1∶1∶1的苗钵上,红花文殊兰的假植成活率达95%。该研究建立了红花文殊兰的快繁体系,为其工厂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文殊兰 鳞茎 离体培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