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转录组的荔枝XTH家族基因的鉴定及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木葡聚糖内切葡聚糖酶/水解酶(xyloglucan endotransglucosylase/hydrolase, XTH)基因家族在荔枝花穗发育过程中的分布及表达情况,本研究基于'妃子笑'荔枝花穗转录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研究方法,首次对'妃子笑'荔枝XTH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包括基因的基本物理和化学特征,亚细胞定位,蛋白质保守结构域,进化关系和表达模式.结果表明:Lc XTH基因家族成员有29个,其蛋白长度范围在37~311 AA之间,对应的相对分子量范围在4.398~35.711 k D之间,等电点(pI)范围为4.39~9.46.此外,亚细胞定位分析显示所有LcXTH蛋白均位于细胞壁;Lc XTH含有2个相对保守的结构域(Glycohydro16结构域和XETC结构域);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LcXTH基因家族分为四组(Ⅰ~Ⅳ组),不同发育阶段LcXTHF基因的表达模式不同.本研究为进一步对XTH基因的功能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荔枝(Litchi chinensis) 木葡聚糖内切葡聚糖酶/水解酶 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分析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支链聚合度对菠萝蜜种子淀粉理化特性的影响
《食品与机械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菠萝蜜种子淀粉(jackfruit seed starch,JFSS)分离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将相同直链淀粉(50%)混合5种不同支链淀粉,制备具有不同支链聚合度的JFSS(M1′、M5′、M6′、M11′和BD′),探究支链聚合度对JFSS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M1′具有最低的支链聚合度(189 506),BD′具有最高的支链聚合度(431 481).随着支链聚合度增加,5种JFSS样品的脱水收缩、凝胶化焓、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回生值、相对结晶度和吸光度比分别从72.87%、15.59J/g、4 755cP、3 548cP、1 207cP、5 751cP、2 203cP、33.22%、1.56(M1′)降低至66.79%、13.84J/g、2 717cP、1 971cP、746cP、3 158cP、1 187cP、27.94%、1.45(BD′).然而转变温度和糊化温度分别从48.19,60.39,75.32,77.55℃(M1′)升高到52.39,64.54,78.47,81.60℃(BD′).冻融稳定性、热特性、结晶结构、短程分子序列的结果表明,支链聚合度是影响淀粉理化特性的重要结构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巴西橡胶树HbSIP2互作蛋白的筛选和鉴定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可溶性无机焦磷酸酶在天然橡胶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HbSIP2是胶乳中关键的可溶性无机焦磷酸酶基因。为了深入了解HbSIP2调控橡胶生物合成的机理,本研究对HbSIP2互作蛋白进行了筛选和鉴定。结果表明:诱饵载体p GBKT7-Hb SIP2无自激活活性,且对酵母无毒性作用,可以用于酵母文库筛选。将诱饵载体与橡胶树胶乳cDNA文库进行杂交,初步筛选获得20个与HbSIP2互作的蛋白。进一步通过双分子荧光互补实验证实,Hb SIP2能够与橡胶延伸因子发生蛋白互作。本研究结果为HbSIP2调控橡胶生物合成的机理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疣柄魔芋叶柄和芋头叶柄采后生理生化变化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延长疣柄魔芋叶柄和芋头叶柄采后保鲜期,对疣柄魔芋叶柄和芋头叶柄采后的生理生化变化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通过监测贮藏过程中芋柄中的水分含量、呼吸强度、糖类和粗纤维含量的变化,探讨魔芋叶柄和芋头叶柄在不同温度及添加保鲜剂条件下品质变化规律.[结果]疣柄魔芋叶柄和芋头叶柄在室温条件下储藏时间分别为12、14 d;4℃条件下储藏时间分别可达25、29 d;添加保鲜剂在室温条件下的贮藏时间均为13 d.整个贮藏过程中,芋柄的呼吸强度在0.015 mg/kg·h上下波动,魔芋叶柄和芋头叶柄的初始含水量分别为93.63%、93.77%,室温条件下贮藏结束时魔芋叶柄和芋头叶柄的含水量分别为87.19%、86.29%;4℃条件下贮藏结束时魔芋叶柄和芋头叶柄的含水量分别为92.15%、93.00%.4℃和室温条件对呼吸强度没有显著影响;4℃条件能显著延缓芋柄在整个贮藏期水分的损失;4℃和添加保鲜剂在贮藏前期对还原糖、总糖和粗纤维含量影响较大,对贮藏后期品质变化影响较小.[结论]保鲜剂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贮藏过程中疣柄魔芋叶柄和芋头叶柄中营养物质的变化,延长保鲜期的效果不明显,而在低温环境中贮存,水分损失和品质劣变缓慢,能有效延长保质期,是一种比较适宜的贮存方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β-1,3-葡聚糖对红螯螯虾血细胞的免疫刺激作用
《南方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β-1,3-葡聚糖对红螯螯虾血细胞免疫力的影响,为开发β-1,3-葡聚糖作为红螯螯虾饲料免疫增强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向红螯螯虾注射不同剂量(1和5μg/g)的β-1,3-葡聚糖,以注射生理盐水为对照,于注射后的0、6、12、24和48 h采集红螯螯虾的血淋巴,测定血细胞总数(THC)、活性氧(ROS)含量、一氧化氮(NO)含量、非特异性酯酶活力、吞噬活力及血清酚氧化酶(PO)活力.[结果]β-1,3-葡聚糖可刺激红螯螯虾血细胞THC、ROS和NO含量、酯酶和血清PO活力显著提高(P<0.05,下同),注射5μg/g的β-1,3-葡聚糖剂量还可显著提高血细胞的吞噬活力;β-1,3-葡聚糖对各类免疫应答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剂量和时间效应,THC、ROS含量、NO含量及血清PO活力对β-1,3-葡聚糖的刺激更敏感;ROS含量、酯酶活力和血清PO活力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其指标达峰值时,处理时间在24.72~28.20 h范围内.[结论]注射β-1,3-葡聚糖能提高红螯螯虾的循环血细胞数量及其细胞免疫力,表明β-1,3-葡聚糖可开发为红螯螯虾饲料免疫增强添加剂.
关键词: 红螯螯虾 β-1,3-葡聚糖 血细胞 免疫刺激 流式细胞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miR-21在鸭胚胎期胸肌发育中的功能研究
《畜牧兽医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通过研究鸭miR-21的分子特征、时空表达模式以及对鸭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的影响,为探索骨骼肌发育机制提供支撑。本研究选取180枚(98±5)g鸭蛋,相同条件孵化。从孵化第11天到第27天每天取3枚鸭蛋(分别表示为:E11、E12、E13……E26、E27),无菌状态下逐只采集鸭胚胸肌样品。E27时另取3只鸭胚逐只采集腿肌、心、肝、肾、肌胃、小肠、腹脂和皮脂。混合酶消化法和差速贴壁法分离和纯化骨骼肌卫星细胞,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分化时期分别过表达和干扰miR-21表达,利用荧光定量、蛋白杂交、EdU检测及流式细胞术等检测miR-21对鸭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qRT-PCR结果显示,miR-21的表达随着孵化时间的增加而增加,E19天时到达最高,然后逐渐降低;E27时,miR-21在肝中的表达量最高。在增殖的鸭骨骼肌卫星细胞中过表达miR-21,荧光定量PCR检测CDK2和CyclinD1基因的mRNA表达量分别显著(P<0.05)和极显著增加(P<0.01),EdU检测阳性细胞数目显著增加(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G2期细胞数目极显著降低(P<0.01)、S期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5)。在增殖的骨骼肌卫星细胞中,干扰miR-21表达,所得结果相反。在分化的鸭骨骼肌卫星细胞中过表达miR-21,qRT-PCR检测MyoG和MyHC基因的mRNA表达量均极显著增加(P<0.01);蛋白杂交(WB)检测结果显示,MyoG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MyHC蛋白表达极显著增加(P<0.01)。免疫荧光检测发现,MyHC阳性细胞数和10核以上的肌管数都极显著增加(P<0.01)。在分化的鸭骨骼肌卫星细胞中,干扰miR-21的表达,所得结果相反。结果表明,miR-21具有促进成肌细胞鸭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杧果中DXS基因的鉴定及与其他植物的比较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脱氧-D-核酮糖5-磷酸合成酶(1-deoxy-D-xylulose-5-phosphate synthase, DXS)是2-C-甲基-D-赤藓糖醇-4-磷酸(2-C-Methyl-D-erythritol-4-phosphate, MEP)途径的第一个关键酶。本研究鉴定了杧果DXS基因,以拟南芥DXS基因为参考,通过BLASTP方法获得了番木瓜、金钱橘、甜橙、苹果、桃子、白梨、葡萄、中华猕猴桃、无油樟、小果野蕉的DXS基因的蛋白序列,共32条序列,对其进行了保守结构域、保守基序、系统发育、理化性质、蛋白二级结构分析等研究。保守结构域及保守基序分析结果表明,杧果DXS蛋白包含一个PLN02582结构域,保守结构域内包含6个motif,其宽度、排列顺序与大多数植物相同,说明DXS基因家族具有高度保守性。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单子叶植物纲与双子叶植物纲的DXS基因没有分别形成分支,推测在进化过程中DXS基因的分化在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形成之后。理化性质分析及蛋白二级结构分析结果显示,稳定性蛋白占65.63%,碱性蛋白占25%,所有蛋白均为亲水性蛋白。杧果DXS蛋白为酸性、不稳定蛋白,具有亲水性。杧果DXS蛋白的二级结构主要结构元件是无规则卷曲、α-螺旋。本研究为进一步阐明杧果DXS基因在萜类合成途径中的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杧果 1-脱氧-D-核酮糖 5-磷酸合成酶(DXS) MEP 途径 萜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温下乙烯对采后菜薹木质化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园艺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低温条件下乙烯对采后菜薹木质化的影响,以‘四九菜薹’为试材,分别用不同浓度(100、200和500μL·L~(-1))乙烯利处理,置于1℃低温下贮藏,并于0、24、48、72和96 h取样,进行木质素含量、相关酶活性测定以及相关基因表达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浓度乙烯利处理均提高了菜薹茎部的木质素含量和木质素合成途径中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过氧化氢酶(POD)的活性;200μL·L~(-1)乙烯处理提高了2个乙烯响应因子(ERF)BcERF2、BcERF1B以及2个POD基因BcPOD67、BcPOD69的表达。乙烯利处理促进了采后菜薹木质化的进程,推测乙烯可能通过乙烯响应因子BcERF2和BcERF1B调控BcPOD69、BcPOD67等参与木质素的生物合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个荔枝品种体胚发生过程中糖含量及相关酶活性变化
《热带作物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糖代谢在荔枝体胚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将'大丁香'和'新球蜜荔'胚性愈伤组织接种在TD培养基上,并将'新球蜜荔'接种在TX培养基上,对比体胚诱导过程中3种胚性培养物之间淀粉、蔗糖等糖组分及其代谢相关酶活性变化,以期从糖代谢方面找出影响荔枝体胚发生效率差异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在体胚发生过程中,'新球蜜荔'在2种培养基上的淀粉含量都低于'大丁香';三者的葡萄糖与果糖含量变化相似,但'大丁香'都高于'新球蜜荔',而'新球蜜荔'的蔗糖含量则高于'大丁香';'新球蜜荔'的淀粉酶、β-淀粉酶活性都高于'大丁香',而α-淀粉酶活性相似.'新球蜜荔'的蔗糖合酶及在TD培养基上的酸性转化酶活性高于'大丁香',但中性转化酶活性是以'大丁香'偏高,且'新球蜜荔'在TX培养基上也以中性转化酶为主.由此'新球蜜荔'通过淀粉酶、蔗糖合酶及转化酶将淀粉转化成蔗糖为体胚发生提供物质能量,而高活性的中性转化酶与低活性的淀粉酶,使'大丁香'的蔗糖没有得到积累,使其体胚发生效率低于'新球蜜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湛江地区澳洲坚果种质开花生物学特性观测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了解澳洲坚果种质资源在广东湛江地区的开花生物学特性,为开展澳洲坚果的种质资源鉴别和科学生产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广东湛江地区25份澳洲坚果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对其开花物候期、花序性状、开花动态及花粉形态与活力等生物学特性进行观测分析.[结果]澳洲坚果的开花期主要在3月上旬—中旬,种质间开花物候进程存在明显差异,变异系数为18.9%~27.5%,以初花期变异最大,开花最早与最晚的种质相差1个多月.不同种质的花序长度、花色、花朵个数和密度、花朵开放顺序及花粉活力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大部分供试种质的花为乳白色,主要从花序轴基部向其顶端依次开放,花序长度多为12~20 cm,花朵个数多为150~200朵,花粉活力大多数高于80%.[结论]广东湛江地区澳洲坚果的开花生物学特性在不同种质间存在较明显的差异,生产上建议选择开花物候期相似且花粉活力高的品种搭配种植,以提高坐果率和产量.
关键词: 澳洲坚果 种质资源 开花生物学特性 物候期 广东湛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