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9441条记录
食用菌菌渣基质化利用研究进展

热带作物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就近年来国内外在食用菌菌渣特性及其基质化利用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详细综述。首先介绍了菌渣基本理化性质,并与传统基质材料对比分析了其在基质化应用中的优劣;随后分类举例,详细介绍了菌渣在园艺作物、中草药和食用菌几类作物栽培中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分析了菌渣在几种主要作物栽培中的优势,同时涉及了菌渣在土壤改良及作用机理方面的研究;最后总括了菌渣基质化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的研究方向及理论深度等问题,并提出了具体建议,以期为食用菌菌渣的高效利用及基质育苗、栽培中问题的解决提供可靠且深入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食用菌 菌渣 基质化 营养元素 理化性质 土壤改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槟榔AcAAP3基因cDNA克隆及其组织表达特性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克隆槟榔氨基酸通透酶(AAP3)基因(AcAAP3),分析其生物学信息,并检测其组织表达特性,为探究AAP3在氨基酸转运及氮素利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反转录PCR(RT-PCR)从槟榔品种热研1号中扩增AcAAP3基因cDNA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亲疏水性、亚细胞定位、功能域及二、三级结构等进行预测分析,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cAAP3基因在槟榔根、叶、茎、雄花和雌花中的表达特异性。【结果】克隆获得AcAAP3基因cDNA序列全长为1440 bp,编码479个氨基酸,蛋白理论分子量为52.834 kD,等电点(pI)为8.76,具有9个跨膜结构域,定位在细胞质膜上,为疏水性非分泌蛋白,具有1个保守的PF01490结构域(氨基酸转运结构域Aa_trans),属于氨基酸转运蛋白家族和APC超家族成员,其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45.72%)和不规则卷曲(34.66%)构成。AcAAP3蛋白氨基酸序列与椰枣(XP008799058.1)、油棕(XP010912574.1)、香蕉(XP009404321.1)和菠萝(XP020107563.1)AAPs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1%、90%、84%和83%,说明不同植物的AAPs蛋白具有高度保守性。植物AAPs蛋白家族可分成两个亚类,即单子叶亚类和双子叶亚类,其中,AcAAP3蛋白与单子叶亚类的椰枣(XP008799058.1)和油棕(XP010912574.1)AAPs的亲缘关系较近。AcAAP3基因在槟榔各组织均有表达,表达量依次为根>叶>茎>雄花>雌花。【结论】AcAAP3基因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其编码蛋白可能在槟榔从外界吸收氨基酸及其体内氨基酸转运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槟榔 氨基酸通透酶(AAP3)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 组织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N-5"品系油梨不同组织挥发物成分差异比较

中国南方果树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明"RN-5"品系油梨不同组织挥发物成分及其含量的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萃取最优条件进行分析,并测定油梨顶芽、果皮、果肉、种子、枝条和叶片的挥发物成分和含量.结果表明,顶空固相微萃取最优参数为50/30μm DVB/CAR/PDMS固相微萃取头,萃取温度60℃、萃取时间40min.各组织中包括萜烯类物质19种、醇类5种、醛类14种、酯类4种、酸类4种、芳香烃类10种和其他化合物1种,共有57种挥发物成分被检测出.在顶芽、果皮、果肉、种子、枝条和叶片中分别检测到22、15、21、18、18和19种挥发物成分.α-荜澄茄油烯、1-石竹烯、Z,Z,Z-1,5,9,9-四甲基-1,4,7-环十三碳三烯和橙花叔醇是油梨不同组织中主要的挥发物成分,但其对不同组织挥发性成分的贡献率亦不同.油梨不同组织挥发物成分及其含量存在较大差异.

关键词: 油梨 挥发物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法 气相色谱-质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果野蕉(Musa acuminate Colla)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异常的细胞学观察

热带作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香蕉是重要的热带水果,由于雄性不育、单性结实等原因导致其杂交育种困难.小果野蕉(Musaacuminate Colla)是现代香蕉栽培种的祖先之一,在理论研究和应用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前期研究发现小果野蕉存在部分可育花粉,但导致花粉活力下降的原因未知.为了探求导致小果野蕉花粉活力降低的细胞学原因,本研究通过亚历山大红染色法对小果野蕉花粉活力进行检测,通过卡宝品红染色对小果野蕉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阶段和小孢子发育阶段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小果野蕉花粉活力为84.33%;小孢子发育阶段未见明显异常;正常四分体比例为81.3%;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终变期、中期Ⅰ、后期Ⅰ、中期Ⅱ、后期Ⅱ均存在异常,比例分别为8.8%、8.5%、7.6%、10.6%、12.1%.因此,可能是部分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异常导致小果野蕉花粉活力的降低.

关键词: 小果野蕉 花粉活力 花粉母细胞 减数分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处理下高寒草甸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季节性变化特征

土壤通报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以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为研究样地,探究了氮肥添加下不同月份间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组成差异。结果表明:各处理下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在80.78%~95.67%之间,平均重量直径(MWD)在1.41 mm~2.08 mm之间。氮肥添加仅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总量有影响,对MWD与各级粒径团聚体含量影响均不显著。较氮肥添加而言,采样月份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总量及其粒径分布有着更为显著的影响。6月份土壤水稳性团聚体以2~4 mm粒径团聚体为主,7、8月份则以0.25~1 mm粒径团聚体为主。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MWD及>1 mm粒径的团聚体含量均随季节变化呈先降后升的趋势,而0.038~0.25 mm粒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则呈现相反的趋势。土壤有机碳和球囊霉素含量是影响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形成与稳定的关键土壤因子。本实验结果说明中度氮素的添加可降低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在不同采样月份间处于破解与形成的动态变化中,对青藏高原的施肥措施应充分考虑不同季节间土壤物理结构的差异。

关键词: 施肥 季节变化 青藏高原 土壤团聚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防酵母菌与金属离子协同对杧果炭疽病的防治效果

中国南方果树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将生防酵母菌Pichia guilliermondii与不同浓度的NaHCO_3、CaCl_2、MgCl_2配合使用,通过离体叶片和田间小区试验评价了生防酵母菌、金属离子溶液及其二者协同对杧果炭疽病的防效,同时采用室内平板评价了金属离子对炭疽菌的抑菌作用及生防酵母菌对金属离子的适应性。结果表明,离体叶片上,0.5%CaCl_2、1.0%MgCl_2、2%NaHCO_3离子溶液的防效均为各自处理的最高防效,分别为65.41%、65.79%和82.37%;生防酵母菌108 CFU/mL的防效最高,为57.13%。田间小区试验发现,0.5%CaCl_2+酵母菌、1.0%CaCl_2+酵母菌,1.0%、2.0%、5.0%NaHCO_3分别混合酵母菌、0.5%MgCl_2+酵母菌混合液防效较好,均高于80%。室内平板试验表明,NaHCO_3对杧果炭疽菌的抑菌效果较好,5%的抑菌率达到100%;CaCl_2、MgCl_2在低浓度时对杧果炭疽菌表现出促生作用,高浓度时表现出抑制作用。CaCl_2溶液对酵母菌生长具有一定的促生作用,NaHCO_3、MgCl_2溶液除0.5%外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生防酵母菌 金属离子 杧果炭疽病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个荔枝品种体胚发生过程中几种抗氧化酶与多胺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热带作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新球蜜荔’和‘大丁香’2个荔枝品种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研究了‘新球蜜荔’(XQTD)和‘大丁香’(DDXTD)接种在TD(MS+0.1 mg/L NAA+0.5 mg/L TDZ+0.1 g/L肌醇+0.4 g/L水解乳蛋白(LH)+100 mL/L椰汁+60g/L蔗糖+10 g/L琼脂)培养基与‘新球蜜荔’接种在TX(MS+0.1 mg/L NAA+5 mg/L ZT+0.1 g/L肌醇+0.4 g/L水解乳蛋白(LH)+100 ml/L椰汁+60 g/L蔗糖+10 g/L琼脂)培养基(XQTX)上各培养物体胚发生过程中抗氧化酶与多胺氧化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体胚发生过程中,三者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都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第6天,在前12 d的培养中,XQTD高于XQTX,仅在第9天,DDXTD高于XQTD。三者的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都变化平缓且差异不大。三者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都呈单峰曲线,XQTD的峰值出现在第9天,其余出现在第12天,体胚发生过程中DDXTD最高。XQTD和XQTX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都呈先降后升趋势,而DDXTD只是后期下降。三者的多胺氧化酶(PAO)活性变化都呈先降后升趋势,在前15 d的培养中,XQTX和DDXTD都低于XQTD,且DDXTD在前6 d里基本无变化。培养物中可溶性蛋白含量、POD和PAO活性变化可能与‘新球蜜荔’及‘大丁香’的体胚发生效率差异有关。

关键词: 荔枝 体胚发生 抗氧化物酶 多胺氧化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薯MeTPS1基因克隆、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海藻糖-6-磷酸合成酶(trehalose-6-phosphate synthase,简称TPS)是海藻糖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提高TPS基因的表达量可以增强植物在干旱、低温等非生物胁迫条件下的抗逆性。木薯是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在严重干旱、低温或密植(遮阴)条件下,木薯块根产量会显著减少。为了研究TPS基因在木薯抗逆中的功能,通过同源基因克隆的方法,从木薯叶片中克隆了1个TPS基因MeTPS1,该基因含有1个2 781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926个氨基酸,含有TPS家族保守结构域。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MeTPS1与杨树、杞柳中同源基因的亲缘关系较近,序列相似性分别达到88.1%、89.4%。启动子元件分析表明,MeTPS1含有干旱诱导元件(MBS)、热胁迫响应元件(HSE)、防御和胁迫响应元件(TC-rich repeats)以及光响应元件(ACE、Box I、Box 4)等。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MeTPS1在叶片中的表达量最高,在须根和储藏根中表达量最低,并且MeTPS1基因的表达能被干旱、低温和遮阴处理显著诱导,但对ABA处理无明显响应。这些结果表明,MeTPS1在转录水平参与木薯干旱、低温和遮阴胁迫的响应,可将其作为候选基因进一步研究其在木薯抗逆中的功能。

关键词: 海藻糖合成酶 MeTPS1 干旱 低温 遮阴 ABA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椰子活性蛋白与功能肽的研究进展

食品科技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论述了国内外关于椰子活性蛋白与功能肽的研究进展,包括活性蛋白质与功能肽的制备、分离纯化、作用机制及应用现状,试图为椰子蛋白质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指导。

关键词: 椰子 活性蛋白 功能肽 制备 分离 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种杀菌剂对杧果叶片安全性及叶部病害防效调查

中国植保导刊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常用杀菌剂单剂及混配对杧果叶片的安全性和对叶部病害的防效,选择17种杀菌剂,按推荐用量1倍、2倍共设置34个单剂处理,并根据当地防治习惯设计29个混配组合,按推荐用量1倍、2倍共设置58组混剂处理。施药后调查杧果叶片药害情况及各处理对叶部病害的防效,发现34个单剂处理中有7个产生了药害,58组混剂处理中有14组产生了药害。多数混剂组合对杧果叶部病害的防效表现出增效作用,个别组合出现拮抗作用。

关键词: 杧果 杀菌剂 混配 药害 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