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7889条记录
氮肥形态对菜地土壤N_2O排放与小白菜产量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不同形态氮肥施用对广东菜地土壤N2O排放和蔬菜产量的影响,利用盆栽试验,用密闭式静态箱法,对施用酰胺态氮(尿素)、铵态氮(硫酸铵)、硝态氮(硝酸钙)和对照菜地土壤N2O排放进行连续监测,并对蔬菜产量、养分含量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施用不同形态氮肥明显增加了菜地土壤N2O排放通量,各处理排放通量高峰出现在施肥后2 d和3 d,从大到小依次为施酰胺态氮0.22 mg/m2·h、施硝态氮0.18 mg/m2·h、施铵态氮0.14 mg/m2·h、对照0.11 mg/m2·h,施肥后6 d排放通量与对照持平。施用不同形态氮肥与对照比,显著提高了蔬菜干物质积累量、植株氮含量,但各形态氮肥处理干物质积累量之间无显著差异。说明施用铵态氮(硫酸铵)能够有效降低N2O排放,同时保证蔬菜产量。

关键词: 氮肥形态 N2O排放 蔬菜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华南地区桑园和荒地两种生境中红火蚁觅食工蚁的食物组成

昆虫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世界最危险的有害入侵生物之一,2004年入侵我国华南地区,并给农林业安全、生态安全带来极大危害。调查并明确田间红火蚁觅食工蚁的食物种类及数量,不仅为评估红火蚁猎食对生态环境中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而且为红火蚁防治饵剂的改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蚁道剖析法,对华南地区桑园和荒地两种生境中红火蚁觅食工蚁搬运的固体残片取样和鉴定;依搬运工蚁及其固体残片尺寸进行测量分级并称重,以分析工蚁多态性与固体食物大小的关系;采用薄层色谱法和氨基酸分析法测定嗉囊液体样品的营养成分及含量。【结果】在华南地区桑园和荒地中,红火蚁觅食工蚁搬运回巢的固体食物包括固体的动物残片和植物种子,其中动物残片属于3门7纲21个类群(包括14个昆虫目),昆虫纲动物所占比例为总固体食物的45.53%~46.10%。工蚁偏好搬运长1.400±0.043 mm~2.306±0.063 mm和宽0.723±0.028 mm~1.261±0.051 mm的固体残片,其重量在0.203~0.413 mg之间。红火蚁觅食工蚁嗉囊液体由多种氨基酸、果糖和葡萄糖组成,在桑园和荒地采集到的红火蚁嗉囊液体样本中的氨基酸总含量分别为1 544.31 mg/L和861.48 mg/L,氨基酸种类分别为33种和32种,其中31种氨基酸为共有的。【结论】华南地区桑园和荒地中,红火蚁固体食物组成均以昆虫纲动物为主;参与固体残片搬运觅食蚁的80%属于中型工蚁,搬运较大型固体残片的大型工蚁仅占5%;红火蚁工蚁嗉囊液体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单糖。

关键词: 红火蚁 觅食工蚁 食物组成 固体残片 嗉囊液体 多态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耐冷QTL定位的比较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低温胁迫是水稻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可发生在水稻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探明水稻耐冷性分子遗传基础,开展水稻耐冷分子育种是解决水稻低温冷害最有效的方法。本文收集了国内外已发表的56篇文献的256个水稻耐冷QTL的定位信息,并把其中44篇文献的192个耐冷QTL整合定位在一个分子图谱上,进而比较不同研究在同一发育时期和不同发育时期鉴定的耐冷QTL的染色体位置关系。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水稻耐冷性在同一发育时期可受多个QTL控制;在不同发育时期分别受不同的QTL控制;然而,不同发育时期亦有共同的耐冷QTL。根据比较分析,探讨了今后水稻耐冷遗传研究和分子育种的策略。

关键词: 耐冷性 QTL 分子定位 分子育种 水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岑溪药用野生稻高效内生固氮菌分离及促生特性

微生物学通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以广西岑溪市野生稻保护区的药用野生稻为材料,分离纯化内生细菌,筛选固氮酶活性较高和对作物促生效果较好的菌株。【方法】利用乙炔还原法检测固氮酶活性,采用SDS-PAGE全细胞蛋白电泳和IS-PCR指纹图谱技术对分离到的固氮菌进行聚类。利用16S r RNA基因和nif H基因确定其系统发育地位。采用钼锑抗比色法、Salkowski比色法和CAS检测法分别测定菌株溶磷性、生长素的分泌能力和产铁载体能力。通过平板和盆栽试验检测其对水稻的促生作用。【结果】共分离得到35株内生固氮菌,分为6个类群。其中CX24固氮酶活性最高,经鉴定属于Klebsiella variicola,其固氮酶活性为298.64μmol/(L·h),为参比模式菌株DSM15968的9倍。另外该菌株还具有较高的溶磷性、分泌生长素和产铁载体能力,能够有效地促进水稻的萌发和生长。【结论】菌株CX24属于Klebsiella variicola,是一株高效内生固氮菌,具有很好的生产应用前景。

关键词: 内生固氮菌 固氮酶活性 促生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4年广东烟草产业发展形势与对策建议

广东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国内外烟草产业发展现状为背景,对2013年广东省烟草产业情况进行分析。指出广东烟草业科技现状及需解决的关键技术,并从烟草生产规模、烟基建设、经营水平、团队建设、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为下一步推进新形势下广东烟草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烟草产业 广东省 科技 对策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蚕蛹蛋白过敏与综合利用的研究进展

食品工业科技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蚕蛹蛋白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天然动物蛋白,富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八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超过总氨基酸的40%,且比例均衡,具有非常高的利用价值,近年来被广泛利用于多个行业中。本文介绍了蚕蛹蛋白的种类和含量,进一步汇总了过敏原的相关信息,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蚕蛹蛋白在食品、饲料、医药、纺织、生物等行业中的开发利用。

关键词: 蚕蛹 蚕蛹蛋白 蚕蛹过敏 综合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及其伴随的β卫星分子复合侵染引起广东棉花曲叶病

中国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引起广东棉花曲叶病的病原,为该病害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PCR、滚环扩增(rolling circle amplification,RCA)、基因克隆及测序等技术获得病毒分离物GD01基因组及卫星分子的序列,并对序列进行分析;通过构建GD01及其β卫星分子的侵染性克隆p GreenⅡ049-1.6A、p GreenⅡ049-2.0β和利用农杆菌介导的注射接种方法,测定GD01及其β卫星分子对棉花的致病性;进一步通过Southern blot检测对接种植株进行分析与验证。【结果】侵染广东棉花的病毒分离物GD01基因组仅含A组分(DNA-A),其全长为2 737nt,且与在中国发现的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Cotton leaf curl Multan virus,CLCu Mu V)第一个分离物朱槿分离物G6序列相似性为100%。该病毒分离物也伴随有β卫星分子,其全长为1 345 nt,与G6伴随的β卫星分子(Cotton leaf curl Multan betasatellite isolate G6,CLCu Mu B-[G6])序列相似性为99.9%。构建了GD01 DNA-A及其β卫星分子侵染性克隆p GreenⅡ049-1.6A、p GreenⅡ049-2.0β,农杆菌注射接种本氏烟,接种后15 d,二者混合接种的本氏烟植株新出的叶片表现明显的皱缩、卷曲等症状;随着时间的推移,本氏烟的症状越来越明显。农杆菌注射接种棉花,接种后30 d,二者混合接种的棉花植株新出叶片开始出现叶脉变深绿色,叶片卷曲等症状;接种后90 d,二者混合接种的植株大部分叶片表现为叶片向上卷曲、叶脉深绿色、叶脉肿大等典型棉花曲叶症状,且与田间自然病株症状相同,而二者各自单独接种的棉花植株没有产生明显的症状。South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表现典型曲叶症状的接种棉花植株均含有GD01 DNA-A及其β卫星分子,进一步支持这些症状是由GD01 DNA-A及其β卫星分子的共同侵染引起。【结论】病毒分离物GD01 DNA-A及其伴随的β卫星分子与入侵中国的CLCu Mu V第一个分离物朱槿分离物G6相同,CLCu Mu V-[GD01]及其伴随的CLCu Mu B-[GD01]复合侵染引起广东棉花曲叶病,利用农杆菌介导的侵染性克隆接种法,完成了CLCu Mu V及其CLCu Mu B复合侵染引起棉花曲叶病的柯赫氏法则(Koch's Postulates)。

关键词: 棉花曲叶病 木尔坦棉花曲叶病毒 β卫星分子 侵染性克隆 致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瓣崖摩化学成分研究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楝科崖摩属植物四瓣崖摩的树枝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运用波谱学方法分别鉴定为:22ξ-hydroxytirucalla-7,24-dien-3,23-dione(1)、dymacrin D(2)、泽屋萜(3)、α-菠菜甾醇(4)、8-hydroxy-6-methoxy-3-pentylisocoumarin(5)、ichenxanthone(6)、10-oxo-isodauc-3-en-15-al(7)、(+)-ent-ficusol(8)、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甲酯(9)、香草醛(10)、2,4-二羟基-3,6-二甲基苯甲酸甲酯(11)、2-羟基-4-甲氧基-6-丙基苯甲酸甲酯(12)、2,4-二羟基-6-甲基苯甲酸甲酯(13)和琥珀酸甲酯(14),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崖摩属植物中分离得到。采用Elman比色法对全部化合物进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1对乙酰胆碱酯酶具有抑制活性。

关键词: 四瓣崖摩 化学成分 乙酰胆碱酯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南亚茄子耐热抗青枯病资源筛选

西南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东南亚茄子资源的耐热性和对青枯病的抗性,筛选抗性材料,为茄子种质资源的利用提供依据。利用茄子苗期耐热性快速鉴定体系和浸根接种法对8份自交系和13份东南亚茄子资源开展耐热性和抗青枯病鉴定。热害指数和膜相对电导率测定表明,来自东南亚的11007和11008耐热性强。统计7周青枯病的发病株率表明,来自东南亚的13份资源均表现为抗青枯病,其中8个材料为高抗,5份为抗病,且呈极显著差异。研究发现耐热性较好的材料抗青枯病能力较强,其耐热性与抗青枯病可能存在一定相关性。

关键词: 东南亚 茄子 耐热性 青枯病 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巴西橡胶树HbCMT1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PCR和RACE技术克隆获得了巴西橡胶树染色质甲基化酶(CMT,chromomethylase)基因(Hb CMT1)。Hb CMT1全长2697 bp,含有2556 bp的阅读框,编码851个氨基酸。推测Hb CMT1分子量为95.67 k D,等电点为5.38,氨基酸序列与可可、烟草、葡萄、黄瓜、鹰嘴豆和拟南芥等CMT家族成员的同源性分别为66%、51%、50%、56%、53%和50%。定量PCR分析表明Hb CMT1在巴西橡胶树的根、树皮、叶、胶乳中均有表达,其中在叶中表达量最高,在胶乳中表达量最低。此外Hb CMT1在橡胶树自根幼态无性系胶乳中的表达量比老态无性系胶乳中的低。

关键词: 巴西橡胶树 自根幼态无性系 染色质甲基化酶 表达 DNA甲基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