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用GGE双标图分析种植密度对高油花生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作物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花生群体密度直接影响花生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系统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下花生产量和性状差异,可为花生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高产高油花生冀花4号为材料,设置5个密度处理,分别为每公顷7.5、10.5、15.0、19.5和24.0万穴,探索种植密度对高产花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产量形成因素和经济产量的影响,并用GGE双标图法对结果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指标对种植密度的敏感程度表现不一,单株开花数、单株结果数、单株产量和荚果产量表现最敏感,而主茎高、侧枝长、出米率、籽仁含油量及蛋白质含量表现相对较稳定。随花生密度增大,单株开花数、单株结果数、百果重和单株产量显著降低,荚果产量则逐渐提高,但提高幅度逐渐降低。冀花4号种植密度每公顷10.5~15.0万穴时可获最大经济效益。GGE双标图为研究不同密度下花生生长状况和产量反应提供了更为直观有效的分析手段。


高粱茎秆糖分的积累变化及遗传研究
《华北农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13对不育系及其保持系材料和杂交组合130B×1141B的F2群体,研究了高粱茎秆含糖量在灌浆期间的积累变化规律,估算了遗传相关参数。结果认为,不同不育系之间,不育系与保持系之间的茎秆糖分积累有所不同。育性不稳、自交结实率较高的不育系与保持系一样,在灌浆中期茎秆含糖量较低,随后含糖量又有回升,而正常不育系茎秆的含糖量在此期间保持较高的水平。灌浆后期少数不育系和多数保持系的茎秆含糖量较低。用F2群体进行的遗传分析表明,高粱茎秆中的含糖量和茎汁液含量遗传均符合一对主基因加显模型,其显性效应为负向。两者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2.97%和55.83%。据此,提出了在高含糖量育种上,选择籽粒成熟期茎秆含糖量高的材料,以及在杂交高代材料中对含糖量进行选择容易得到预期效果。


灰飞虱体内沃尔巴克氏体的检测
《华北农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表面蛋白基因(wsp基因)的通用引物81F和691R对河北曲阳和容城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体内的Wolbachia进行PCR检测,结果表明,从灰飞虱DNA样品中可扩增出600 bp大小的wsp目的基因片段,证实河北曲阳和容城田间的灰飞虱种群有Wolbachia感染;对wsp目的基因片段的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分析表明,河北的2个灰飞虱种群感染的Wolbachia与来自白背飞虱的wFur品系、灰飞虱的wStri品系亲缘关系较近,同属于WolbachiaB大组Con组。


桃种质资源果实硬度评价及概率分级
《西南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桃树种质资源的果实硬度性状进行分析可知,桃树果实硬度的变异情况,并对这些数量性状进行K-S检验,对符合正态分布的数量性状统一用(X-1.2818s)、(X-0.5246s)、(X+0.5246s)和(X+1.2818s)4个点分为5级,从而使性状值落入1~5级的概率分别为10%、20%、40%、20%和10%。


河北省设施蔬菜土壤微量金属元素状况评价及来源分析
《华北农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河北省设施蔬菜土壤微量金属元素调查与评价表明,土壤出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和微量元素积累。以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为评价标准,采用指数法评价,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为1.25,属3级,轻污染水平。单项污染指数评价是镉(Cd)>铬(Cr)>砷(As)>铅(Pb),Cd、Cr单项污染指数分别为1.59,1.14,均属3级轻污染水平,As和Pb的单项污染指数分别为0.35和0.05,属1级安全水平;土壤Cd的超标率为73.7%,Cd超标率为68.4%。与河北省土壤自然背景值比较,土壤Pb和As含量在背景值以下,Cd和Cr含量分别是背景值的12倍和4倍。土壤微量元素呈现不同程度的积累趋势。土壤微量元素有效Fe、有效Mn、有效Cu和有效Zn含量分别是对照农田的5.7,2.9,4.0和15倍。以菜地土壤微量元素分级标准,4种金属元素处于高含量比例分别为65.8%,25.1%,100%,83.6%。在评价基础上,分析指出化肥尤其是进口磷肥是河北省设施蔬菜土壤Cd污染的主要来源,没有重金属限量标准的畜禽粪便和有机肥是Fe、Cu、Zn和Cr的主要来源。


大豆脂肪氧化酶同功酶抗原的快速纯化方法
《大豆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前常用的蛋白纯化方法均存在操作复杂、纯化周期长、成本高等缺点,本试验试图探索出一种经济快捷的蛋白纯化方案,且纯化后的蛋白可以用于制备单克隆抗体;以普通大豆品种冀豆12以及脂肪氧化酶缺失近等基因系Suzuyutaka中的Su-1,3,Su-2,3为材料,将大豆脂氧酶非变性PAGE分析与电洗脱技术相结合,纯化脂肪氧化酶同功酶抗原蛋白;回收到具有活性的电泳纯级脂肪氧化酶溶液,回收率达到了与离子交换柱层析相当的水平(49.64%);本试验探索的方法实现了应用经济快捷的纯化方案获得免疫所需抗原,为尽早获得脂肪氧化酶单克隆抗体并将其应用于实践打下了基础,并为其它蛋白质的快速分离纯化提供了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