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昆虫病原线虫共生细菌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不同昆虫病原线虫共生细菌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抑制效果,本研究测定了2株伯氏致病杆菌(Xenorhabdus bovieniiHJ4)和(X.bovienii HF22)及2株发光杆菌(Photorhabdus luminescens F30-4)和(Pho-torhabdus sp.S21)对灰霉(Botrytis cinerea)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4个菌株的培养液对灰霉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稀释5倍的培养液对菌丝生长抑制率达70%~85%,稀释10倍的培养液抑菌效果仍达50%以上。其中HF22菌株效果最好,其稀释5倍的培养液抑菌效果可达84.92%;另外,滤液对灰霉病菌的孢子萌发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HJ4菌株效果最好,稀释5倍时达34.98%。HF22菌株的细胞10倍稀释液、滤液10倍稀释液的抑菌率分别为74.19%和18.92%,可见其抑菌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中。用不同温度对HF22菌株的细胞、滤液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温度对其滤液抑菌活性无影响,而其细胞能耐50℃处理10 min,但在70℃处理10 min时,其抑菌活性显著下降;HF22菌株的滤液经20 W紫外灯照射0.51、h时,对其抑菌活性无显著影响,而细胞经紫外线照射0.5 h时其抑菌活性则显著降低。


钙、硼营养对黄冠梨品质和果面褐斑病发生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钙、硼营养对黄冠梨品质和褐斑病的影响,于幼果套袋之前进行叶面喷施0.3%H3BO4(B)、0.5%Ca-Cl2(Ca)0、.3%H3BO4+0.5%CaCl2(B+Ca)3次,每次间隔7d的试验。结果表明,3种处理均能显著降低果实贮藏前期果皮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提高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冷藏期间果皮褐斑指数;其中B+Ca处理效果最明显,并显著提高采收时单果重、果皮中Ca含量、Ca/Mg和Ca/K比值;Ca、B+Ca处理能降低果皮中可溶性酚含量;B处理显著提高果皮和果肉中的硼含量。这说明B+Ca处理能明显改善黄冠梨果实采收品质和贮藏性能。


套袋对梨果实Ca、Mg、K营养的影响
《科技导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套袋对梨果实矿质营养的影响,采用外灰内黑双层纸袋对黄冠梨、早魁和西子绿3个梨品种的幼果进行套袋处理。结果表明,套袋不显著影响果实单果重。除2006年套袋显著降低黄冠梨果皮Ca含量、Ca/K和Ca/Mg比值,2006、2007年套袋降低西子绿果皮Mg含量以外,其余套袋处理对果皮和果肉的Ca、Mg、K含量均无显著影响。研究表明,套袋影响梨果实对Ca、Mg的吸收,并且套袋对梨果皮Ca、Mg含量的影响大于对果肉的影响;主要降低黄冠梨果皮的Ca含量、Ca/K和Ca/Mg比值,但对果实K含量的影响不显著。


棚室茄子专用新品种‘茄杂12号’
《园艺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茄杂12号’是由自交系‘93-6F2-1-3-1-1-1’与‘圆杂-1-1-2-M’配制而成的棚室茄子专用品种。该品种早熟、耐低温弱光、易坐果、着色好。株形较小,门茄节位6节,果实扁圆形,果色黑亮,果肉浅绿,单果质量700~750g,商品性好。产量一般为80~96t·hm-2。


土壤—水稻生态系统中重金属污染与施用磷肥关系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为在土壤—水稻生态系统中有效防控重金属污染及合理使用肥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分析重金属及施用磷肥对水稻生长发育及其生态系统的影响,总结出磷肥的最佳施用量及水稻重金属污染的研究方向。[结果]适当施用磷肥能增加水稻产量,改善稻谷品质,加速水稻植株分蘖,促进幼穗分化、灌浆和籽粒饱满,提高作物的抗逆性。过量施用磷肥将会消耗作物内贮存的糖分和能量,诱发土壤缺锌,造成水稻缺硅症和缺钼症。过量重金属进入植物体内,会对植物细胞膜系统造成伤害,使其体内的各种生理生化过程发生紊乱,导致供给植物生长的物质和能量减少,进而抑制植物生长。[结论]该研究为防治施用磷肥导致的水稻重金属污染提供了理论依据。


杂交棉叶枝数量对产量的贡献规律机理研究
《华北农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转基因抗虫杂交棉保留不同数量叶枝、设置不同密度处理,研究发现,随着叶枝数量增多,单个叶枝籽棉产量占单株籽棉总产的比例降低,留2叶枝处理单叶枝籽棉产量占16%左右,留3叶枝处理占12%左右,留4个叶枝处理占9%左右。同一叶枝数处理中,叶枝之间籽棉产量无显著差别。同时,随叶枝数量的增加,单个叶枝叶面积占单株总叶面积比例减少,留2叶枝处理中单个叶枝叶面积比例占20%左右,留3叶枝处理占15%左右,留4个叶枝处理占13%左右。叶枝铃数占单株总铃数比例也有减少趋势,留2叶枝处理中单叶枝占20%,留3叶枝占15%,留4叶枝占13%,且同一叶枝处理中,各叶枝比例差别不显著。而叶枝的数量对主茎叶和叶枝中叶绿素a的含量无显著影响。


两种候选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黄瓜霜霉病的作用方式
《植物保护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唑胺菌酯EC、20%SYP-3998 SC是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候选杀菌剂,为探索两药剂对黄瓜霜霉病的作用方式,采用盆栽植株喷雾-叶碟法、叶碟喷雾法、盆栽植株喷雾-叶碟法分别测定两药剂对黄瓜霜霉病的保护、治疗及持效期,并采用离体叶片法、叶碟法测定二者对黄瓜霜霉病的铲除作用。结果表明:20%唑胺菌酯EC和20%SYP-3998 SC具有良好的保护、治疗及铲除作用。两药剂的铲除作用表现在能抑制黄瓜霜霉病菌病斑扩展、孢子囊产生及孢子囊再侵染,与孢子囊混合接种能显著降低孢子囊的致病性。此外,20%唑胺菌酯EC和20%SYP-3998 SC具有7~10天的持效期;20%唑胺菌酯EC预防、治疗、铲除效果及持效性均优于20%SYP-3998 SC及对照药剂25%嘧菌酯SC。
关键词: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 20%唑胺菌酯EC 20%SYP-3998SC 黄瓜霜霉病 作用方式


长期定位施肥对夏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长期定位试验基础上,采用以化肥为主处理、玉米秸秆为副处理的二因素裂区设计,通过对夏玉米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功能叶叶绿素含量等光合特性及产量构成等的研究,探讨了秸秆与氮磷化肥配施对夏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施用秸秆对夏玉米增产有积极作用,但产量的增加主要靠化肥的投入,秸秆和化肥配施能更大幅度地增加夏玉米产量。从植株光合特性看,随氮磷化肥用量的增加,夏玉米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增大,到灌浆后期叶面积指数维持在3.5左右。长期不施肥和仅施秸秆处理玉米功能叶叶绿素含量低。长期施用秸秆促进了玉米叶面积的增加,其增产作用表现在穗粒数的增加上。化肥和秸秆配施在促进玉米生长的同时还能延缓叶片衰老,更大程度地增加穗粒数,提高千粒重,进而增加夏玉米产量。秸秆还田和氮磷化肥配施是该区较好的施肥模式。
关键词: 长期定位试验 夏玉米 秸秆还田 氮磷化肥 光合特性 玉米产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