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晋西沿黄枣区新引入制干品种的试验研究
《西北林学院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改变晋西沿黄枣区制干枣品种单一、品质较差的状况,筛选出适宜该枣区栽培的优良制干枣品种,以引入到该枣区的12个制干枣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各品种的主要物候特性、树体生长结果表现、单株产量、抗裂性、抗缩果病性和果实品质进行了观测分析.结果表明,临黄1号、圆铃枣、相枣、赞皇大枣、陕北长枣、方木枣和木枣抗裂1号等7个品种能较好地适应该枣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丰产性较好,制干品质优良,并且具有较强的抗裂性和抗缩果病性,与该枣区主栽品种中阳木枣和保德油枣相比,具有明显的综合优势,可以作为替代品种进行栽培推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外紫花苜蓿种质资源表型性状与品质多样性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利用形态指标、农艺性状指标和品质性状指标探讨引进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紫花苜蓿品种改良和亲本选择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了不同地理来源的75份紫花苜蓿种质资源的21项指标,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分析其多样性。结果表明,不同紫花苜蓿种质的各个特征存在广泛变异,农艺性状变异最大,其次是形态性状和品质性状;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8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82.7748%,其中茎秆干重、单株干重、单株鲜重、叶干重4个性状是构成紫花苜蓿种质表型差异的主要因素;以21个性状为基础的聚类分析将所研究的75份种质材料分为5类,其中第Ⅱ类群的3号材料和第Ⅰ类群的25、31号材料农艺性状表现较好,可以作为苜蓿新品种选育和改良的优异亲本材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积水成流润旱田——渗水地膜技术助力科技扶贫
《中国农村科技 》 2018
摘要: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渗水地膜杂粮旱作高产技术创新团队研究开发渗水地膜机械化旱作技术,实现小雨资源高效利用,有效提升作物产量,助力科技扶贫。在2018年全国农业农村科技工作会议上,团队代表以渗水地膜机械化旱作技术做典型发言,得到了与会代表的认可,"相关技术值得在更多的地区推广"。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农业生产离不开水,而干旱缺水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高效利用水资源是21世纪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中国是世界上旱地农业发展历史最久的国家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晋牧1号在南方红壤区的产草量·营养价值及饲养效果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目的]探索南方红壤区高丹草用做青饲料的可能性。[方法]研究了晋牧1号高丹草在南方红壤区的产草量、营养成分及各营养成分的表观消化率,并进行了山羊的饲养试验,研究晋牧1号的饲喂效果。[结果]晋牧1号高丹草的干草产量为21.02 t/hm~2,植株粗蛋白含量为12.2%,干物质消化率为84.5%。利用高丹草饲喂山羊,添加一定量的精料能显著提高其增重效果和经济效益,适宜的精料添加量占总干物质采食量的30%左右。[结论]晋牧1号高丹草作为青饲料饲喂山羊,其饲料品质及饲喂效果优于象草,应在南方红壤区大力推广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研究——以泽州县为例
《山西农经 》 2018
摘要:要实现乡村振兴,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无疑是最好的突破口。以当前泽州县发展农林文旅康产业基础条件作为出发点,分析其当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钙果仁活性肽的制备及其体内抗氧化活性评价
《湖北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对钙果仁蛋白进行三酶复合分步水解制备活性肽,通过给正常小鼠和模型鼠灌胃不同剂量的钙果仁活性肽来研究其对试验小鼠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经三酶水解后的钙果仁活性肽有较好的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其IC50值为1.06 mg/mL.另外,活性肽高剂量组还能够显著提高正常小鼠以及模型鼠血清、肝脏和肾脏中SOD和GSH-PX的活力,同时可显著降低其血清和肝脏中MDA的含量,但对降低肾脏中MDA的含量作用不显著,说明钙果仁活性肽可清除自由基对机体的损害,在小鼠体内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甲基二磺隆在谷子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山西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为研究甲基二磺隆在谷子及土壤中的残留消解特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谷子及土壤中甲基二磺隆残留检测技术。样品经乙腈-三乙胺(0.02 mol/L)提取,石墨化炭黑(GCB)净化,以乙腈∶磷酸(0.01 mol/L)=50∶50为流动相,高效液相色谱外标法定量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最低检出量为0.2 ng,在植株和籽粒中的最低检测质量浓度为0.02 mg/kg,土壤中为0.008 mg/kg;在0.008~0.500 mg/kg添加范围内,平均回收率为91.99%~98.17%,相对标准偏差为2.28%~12.43%。利用该方法于2014年检测了晋谷21号及土壤中甲基二磺隆的残留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甲基二磺隆在植株中的半衰期为6.4 d,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6.6~18.7 d;在收获期植株、籽粒及土壤中均未检出甲基二磺隆。由此可知,甲基二磺隆是一种易降解除草剂;在该试验检测条件下,其在小米、秸秆中残留量均低于我国和美国制定的相关MRL标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