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鱼菜共生养殖模式对锦鲤生长、消化酶活力的影响及养殖推广效益测算
《河南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鱼菜共生养殖模式的进一步推广与广泛应用,降低传统养鱼模式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了鱼菜共生模式与传统养殖模式的比较研究.通过测定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成活率、肠蛋白酶活力、肠脂肪酶活力和肠淀粉酶活力等指标,研究鱼菜共生养殖模式对锦鲤生长、消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空心菜生物浮床覆盖面积(5%、10%、20%、40%)对锦鲤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肠蛋白酶活力、肠脂肪酶活力和肠淀粉酶活力等均有促进作用.10%的空心菜生物浮床覆盖面积可有效加快锦鲤的生长速度,并对其消化酶活力具有显著促进作用,适合进行中试.从经济效益各项指标来看,该模式在经济效益计算5 a期内,已获经济效益为1 056.14万元,预测未来产生的经济效益为1 859.64万元,可实现年经济效益583.22万元,应用该模式平均1元研制费用,在模式应用于养殖生产后平均每年将为社会新增加纯收益4.17元,经济效益显著.


警惕种子传带的南方番茄病毒Southern tomato virus对我国番茄产业的危害
《植物保护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南方番茄病毒Southern tomato virus(STV)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侵染番茄的病毒,通常与多种病毒复合侵染,可能与番茄的褪绿、黄化、衰退、果实变小等症状相关。该病毒最早在1984年发现,并于2005年命名。我国首先于2015年在山东寿光发现。最近,我们在山东和北京市多地的番茄样品中均检测到了该病毒,并通过检测发现国内一些主要品种番茄种子的STV携带率达40%。STV基因组为一条双链RNA,隶属Amalgaviridae科Amalgavirus属,是严格种传病毒,不能通过汁液摩擦接种和嫁接传播。鉴于STV的潜在危害以及与其他病毒高度复合侵染造成的严重损失,本文介绍了STV检测方法,并提出应开展对主栽品种的种子检测和针对性防控。
关键词: 南方番茄病毒 复合侵染 种子传播 防治措施 种子检测


副鸡禽杆菌外膜蛋白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中国兽医杂志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副鸡禽杆菌(Avibacterium paragallinarum,Apg)是鸡传染性鼻炎的致病菌,可以引起急性呼吸道病,可导致蛋鸡产蛋率下降、从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副鸡禽杆菌引起的症状与鸡毒支原体等病原引起的其他上呼吸道传染病非常相似,本试验利用副鸡禽杆菌外膜蛋白,建立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用于血清抗体的检测.通过分析副鸡禽杆菌外膜蛋白HMTp210中较为保守的P9片段,将其进行原核表达并纯化,纯化的P9蛋白免疫鸡制备了抗血清.结果显示,P9蛋白分子量62 Ku,纯度80%以上.以纯化的蛋白P9作为包被抗原,采用棋盘滴定法确定了抗原最佳包被浓度为1μg/mL、血清样品最佳稀释度为1∶100,作用时间为60 min;酶标二抗的最佳稀释浓度为1∶10 000,最佳作用时间为30 min;底物显色时间为15 min;阴、阳性的判定值为0.3.按上述条件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可以检测出P9蛋白免疫后的鸡血清及三种血清型副鸡禽杆菌的阳性鸡血清,与其他禽病病原体抗血清无交叉反应,本研究为检测副鸡禽杆菌血清抗体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我国畜禽养殖防疫消毒设备研究应用现状
《家畜生态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我国畜禽养殖产业规模和产值总量位居世界前列。各类养殖设备对于保障高效、安全生产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我国当前养殖机械化水平距离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本文就畜禽养殖过程中防疫消毒环节所涉及的方法和装备的研究应用现状进行综述,详细介绍机械消毒、物理消毒、化学消毒和生物消毒等4类防疫消毒方式的原理、技术特点和典型装备。同时结合畜禽产品的高品质、环保绿色养殖以及机械化高效作业的迫切需要,分析和总结了当前我国防疫消毒设备研究和应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农业科技有效供给策略研究-基于京津冀地区农业科技供给跟踪调查
《科技管理研究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京津冀地区农业科技供给服务进行跟踪调查,利用调查数据深入分析该地区农业科技供给、采纳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和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农业科技供给重产中轻产后、重生产轻经营、重技术轻市场特征明显,在供给内容和渠道上均存在错位;网络供给渠道建设不完善,科技需求者知识水平不高、对农业技术或产品了解不足.针对以上问题,给出推进京津冀地区农业科技有效供给的策略,为其他地区农业科技供给效率提升提供借鉴参考.


4种常见土壤含水量传感器精度分析及评价
《农业工程 》 2019
摘要:针对目前市面上不同传感器测定结果差异过大,导致农业生产中效率低下的问题,选取了市面上常见的4种土壤湿度传感器(编号为A、B、C和D),进行室内与田间试验,测试传感器的精度。试验结果表明,传感器B的测定结果与土壤真实含水量值最为接近(综合误差为5. 14%),而其他3种传感器测定值与真实含水量的差异较大(综合偏差均> 9%)。此外,当测试环境变化时,传感器对于相同含水量土壤的测定结果会随之变化,传感器测定误差值也随之变化,特定条件下误差值变化相当明显。测试也表明传感器厂家对传感器的初步校正具有局限性,如果想得到更为精确的结果,对传感器再次进行针对校正是必不可少的。


棉籽糖对杂交鲟生长性能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中国水产 》 2019
摘要:鲟鱼,又称鲟龙,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的原始软骨硬鳞鱼类.由于其养殖模式的扩大、密度的增加及人工配合饲料营养不均衡等,造成鲟鱼养殖环境持续恶化,鱼体健康状况降低等一系列问题出现,有可能会在养殖过程中爆发大规模的疾病,进而给养殖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目前的养殖条件下,如何提高鲟鱼自身的免疫力从而减少鱼体对养殖环境的应激,避免鱼类疾病的爆发,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冬小麦新品种京花12号的选育、特性及应用分析
《种子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全面分析冬小麦新品种京花12号的特征特性和生产利用价值,以(2013—2016年)北京市区域试验节水组和(2014—2017年)国家区域试验北部冬麦区水地组结果为依据,采用与对照品种相比较的方法,分析小麦品种京花12号的特征特性和产量构成.结果表明,京花12号的产量三因素协调,在北京市区试节水组中,2年平均增产8.25%,北京市区试生产试验中增产14.1%.在国家区试北部冬麦区水地组中,2年平均增产6.6%;在国家区试生产试验中增产11.1%.京花12具有较好的丰产、稳产和适应性.


饵料种类及密度对透明溞繁殖和种群动态的影响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饵料种类及密度对透明溞Daphnia hyaline繁殖和种群动态的影响,以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双对栅藻Scenedesmus bijugatus、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和沙角衣藻Chlamydomonas sajao 4种不同饵料(生物量均为7.5 mg/L),以及1.0×10~4、5.0×10~4、10.0×10~4、50.0×10~4、100.0×10~4 cells/mL 5种不同密度的蛋白核小球藻,分别培养北京密云水库透明溞,研究透明溞的寿命、生长、繁殖和种群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用蛋白核小球藻、双对栅藻、四尾栅藻和沙角衣藻培养的透明溞内禀增长率r_m分别为(0.310 2±0.025 0)、(0.292 3±0.030 6)、(0.292 9±0.031 7)、(0.252 1±0.018 9)ind./d,前3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与后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透明溞的寿命以双对栅藻最长,为(38.48±1.88)d,且与其他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产前发育期以小球藻最短,为(6.80±0.74)d,各试验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生殖总量以四尾栅藻最高,为(70.27±5.34)ind.,与其他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饵料密度试验中,透明溞内禀增长率和净生殖率均随蛋白核小球藻饵料密度的升高而增大,内禀增长率最大为(0.357 6±0.015 6)ind./d,净生殖率最大为(83.54±8.80) ind.;而寿命随饵料密度升高先略有增加,之后快速减少;产前发育期随饵料密度的升高而降低。本试验结果可为透明溞规模化培养利用中,饵料藻类的选取和藻类密度的确定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