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蔡家河湿地土壤种子库特征及其与地上植被和土壤因子的关系
《生态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蔡家河湿地土壤种子库特征及其与地上植被和土壤因子的关系,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萌发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芦苇群落,野艾蒿群落和林下杂草群落3种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种子库密度,物种组成,地上植被以及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蔡家河湿地3种植被类型的土壤种子库密度分别为(7725±1286)粒·m-2,(2535±556)粒·m-2和(5085±984)粒·m-2;物种数量分别为36种,28种和39种.3种植被类型土壤种子库的物种丰富度以及多样性均高于地上植被,并且3种植被类型间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的相似性高于地上植被,说明土壤种子库比地上植被具有更高的稳定性.芦苇群落的种子库密度,物种多样性指数以及土壤种子库和地上植被物种组成的相似性均高于野艾蒿群落和林下杂草群落.土壤含水量与土壤有机质是影响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的主要土壤因子,在土壤水分以及有机质含量高的芦苇群落中含有大量湿生植物种子,但在水分和有机质含量低的野艾蒿和林下杂草群落未发现柳叶菜(Epilobium hirsutum)、马先蒿(Pedicularis resupinata)、问荆(Equisetum arvense)等湿生植物的种子.因此,蔡家河湿地土壤种子库已出现一定程度的退化,芦苇群落土壤种子库可用作退化湿地植被恢复的种源,在植被恢复时要满足种子萌发对土壤水分和有机质的需求.


农机作业监管信息化技术应用与展望
《农机科技推广 》 2019
摘要:农业信息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技术支撑,是农业信息获取、传输、存储、处理、反馈与控制的综合体现。农业机械是现代农业实施规模化生产的主要工具,以卫星导航定位技术为主导的农机装备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是未来农机装备发展的重要趋势。信息化技术在农机上的应用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作业的在


基于物联网的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山区运输监控系统设计
《农业工程学报 》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前,大多数无害化处置运输车辆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来确定病死猪的消毒站位置和运输路线。然而,当车辆在偏远山区运行时,定位信息传递不连续和不完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计了一套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监控系统,系统结合北斗导航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利用北斗/GPS双模用户机双模定位和双向通信的功能,一方面,它可以解决单一定位时出现的定位信息不稳定的问题;另一方面,当BDS导航定位系统数据似乎显示出偏差,将WGS-84坐标系的GPS定位数据转换为BDS定位系统的CGCS2000坐标系,以提高运输车辆位置信息采集精度的目的。利用GAMIT软件计算观测点的三维坐标,并对组合导航和单导航的定位精度进行分析。采用Floyd算法对运输路线进行优化,寻找最短的运输距离。利用北斗卫星的信息通信功能代替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短消息业务,实现无害化运输车辆与控制中心之间的信息远程传输。控制中心通过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病死猪收运车的运输路线和定点消毒监测信息。系统试验表明:采集的数据能够准确及时地传输到控制中心,北斗/GPS双模接收机定位精度比北斗卫星定位精度高55.13%,比GPS卫星定位精度高52.71%。北斗通信的网络丢包率为0.26%,消毒点的车辆定点识别误差率0.97%,结果表明,满足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监控管理的要求,系统运行可靠、稳定。该系统的构建与应用,为其他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的综合管理与监控提供参考。
关键词: 监控 设计 物联网 无害化处理 北斗卫星 Floyd算法 运输线路图


生物质炭对土壤理化性状及氮素转化影响的研究进展
《土壤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生物质炭因其具有的特殊理化性质施入到农田中能够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及促进作物生长,已经成为农业减排和土壤微生态系统生物氮素地球化学循环领域的研究热点.生物质炭作为土壤的外来物质,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土壤氮素的周转过程中,进而对土壤中氮素的存在状态和供应能力等产生长远的影响.本文综述了土壤中施入生物质炭后,氮素循环的变化及响应机制,重点分析了生物质炭施入农田引起土壤理化性质变化后由土壤微生物驱动的固氮反应、氨化反应、硝化反应及反硝化反应等生物化学反应过程的响应及相关机理.在此基础上,对今后生物质炭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甜瓜全雌系调控基因g的分子标记开发与应用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甜瓜是国内外重要的园艺经济作物。目前,生产上推广甜瓜品种性型绝大多数为雄花两性花同株,杂交种生产中需人工去雄且易混杂,而利用全雌系作母本可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制种效率,对于保证杂交种纯度具有重要意义。全雌系基因型为AAgg,利用常规方法合成全雌系较为困难,急需开发实用的分子标记并进行辅助选择育种来培育优异的全雌系。本研究根据g基因下游存在一个Gyno-hAT转座子插入,开发了可特异鉴定该基因的g-F/R标记。利用该标记对全两性花B15与雄花两性花054构建的F2分离群体进行性型分子鉴定,辅以上下游2对InDel标记C5-9和C5-10对鉴定结果进行验证,表明g-F/R标记检测准确率几乎可达100%。此外,利用该分子标记对36份甜瓜材料进行基因型检测,可特异鉴定出携带g基因的2份全两性花材料B15和B18。本研究结果为通过分子育种手段高效利用g基因培育新的甜瓜全雌系提供了手段。


浅析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评价
《农村.农业.农民(B版) 》 2019
摘要:现阶段,科研成果职称评定和绩效激励制度还未有效融合,进行全面的科技人力资源评价,存在统一性和矛盾性.二者标准不同、运营工作模式不同,评价要素也不相同.


抓好落实的“三十六计”(上篇)
《农场经济管理 》 2019
摘要:"三十六计"思想为先、能力为基,本篇以思想发动之计开篇,以团队协同之计收官,阐述了激励内心、培养"想抓"意识,激发潜能、培育"会抓"本领各六条计策,意在解决制约有效抓落实的思想、能力问题。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智慧中国 》 2019
摘要:"农者,天下之大本也。"这是我们这个民族历史的记忆、文化的乡愁,也是政治的基因、治国的要义。近代以来,伴随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的浪潮,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农业和乡村的相对地位发生了下降。必须承认,这是文明的正向演进,里面包含着丰裕的物质、上升的精神,联结着一个又一个人的美好向往。但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