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小麦游离小孢子培养的研究
《华北农学报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游离小孢子培养过程中认为子房共培养可显著地提高游离小孢子胚状体愈伤率和再生率 ,子房共培养以 2 0个子房为宜。低温子房共培养胚状体发生和愈伤率低 ,但绿苗分化率较高 ,施加PAA、谷氨酰胺对游离小孢子形成的胚状体有促进作用。麦芽糖是游离小孢子培养最好的碳源 ,以蔗糖、葡萄糖以及葡萄糖和果糖搭配作碳源均未获得胚状体。检查培养 3d后的小孢子活力发现 ,唯有麦芽糖作碳源培养的小孢子有活力 ;认为高浓度的蔗糖、葡萄糖以及葡萄糖加果糖对小孢子有毒害作用。当葡萄糖浓度达到 2 0mmol/L时就对小孢子有毒害作用且致死。当在麦芽糖培养基中培养 1d后加入高浓度的葡萄糖发现小孢子存有活力 ,而且随着起始培养天数的增加活力也增加。对Y77品系来讲 ,适宜小孢子培养的麦芽糖浓度为 0 12mol/L。饥饿和热激 (33℃ )预处理对游离小孢子培养有促进胚状体和愈伤形成的作用


冬小麦降水年型与补水灌溉动态管理
《灌溉排水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提高冬小麦的用水效率为目的 ,在分析冬小麦生育期降水变异规律及麦田耗水规律基础上 ,从应变管理决策的角度 ,根据阶段降雨与麦田耗水的关系确定了冬小麦的生育阶段降水年型指标。进一步确定了对应于不同年型的补水灌溉动态管理措施 :根据全生育期降水年型确定小麦补水总量 ;根据播前底墒年型确定播前造墒水量 ;根据播种 -拔节期降水年型确定春季第 1水补灌时间


水分胁迫下钙、钙调素对小麦幼苗生长及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丰抗 8号冬小麦幼苗为材料 ,研究了水分胁迫下Ca2 + 和钙调素 (CaM )对叶片和根系过氧化物酶 (POD)同工酶的影响。结果表明 ,Ca2 + /CaM作为第二信使参与了干旱信号的传导 ,同时提高了POD同工酶活性、增强了小麦幼苗适应旱胁迫的能力 ,并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在多种逆境信使系统中 ,POD同工酶基因可能优先感受Ca2 + /CaM信使系统传导的干旱信号。小麦幼苗不同器官之间存在着干旱信号相互传递。与叶片相比 ,根系POD同工酶基因感受干旱信号的能力更强
关键词: 小麦 水分胁迫 干旱信号 Ca2+/CaM 过氧化物酶同工酶


不同桑树品种各器官氮磷含量及其累积量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不同供氮水平条件下 ,不同桑树品种根、枝、叶中全氮、全磷含量及其累积量存在着极显著差异。施氮处理比无氮处理根、枝、叶中全氮含量及其累积量极显著增加 ,全磷含量极显著降低 ,磷素累积量除叶片无显著差异外 ,根和枝条中均极显著增加。整个植株全氮含量 :叶片 >根 >枝条 ;全磷含量 :根≈叶片 >枝条。整个植株根、枝、叶的氮素累积及无氮处理的磷素累积 :叶片 >根 >枝条 ;施氮处理 ,根、枝条、叶片中磷素累积量相差不大
不同抗旱类型小麦品种开花期光合速率与抗旱性的比较研究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田间不同水分条件种植下的不同抗旱类型小麦品种开花期旗叶的光合速率与抗旱性的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供试品种在正常水分处理条件下 ,开花期光合速率 (Pn)无明显差别 ;而在旱处理条件下 ,开花期光合速率差别很大 ,幅度在 7~ 2 3μmol·m-2 ·s-1。抗旱性较强的品种晋麦 33、河农 85 9在开花期保持较强的光合速率 ,有利于其适应旱胁迫 ;冀麦 32 35、中麦 9号开花期光合速率受到很大抑制 ,可能是使其抗旱系数 (DRC)和抗旱指数 (DRI)较小并使其抗旱性较差的因素之一 ;昌乐 5号、温麦 6号虽然在开花期保持较强的光合速率 ,但其DRC和DRI都很低 ,说明开花期的光合速率对其影响并不大 ,其抗旱性差可能是开花期后生理代谢过程受到影响的结果。不同的小麦种质资源在不同的生育阶段有不同的抗旱机制


光周期迟钝基因对冬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携带光周期迟钝基因 (Photoperiod1简称Ppd1)的 6套近等基因系分别与其背景亲本AVALON ,BRIGAND ,BRIMSTONE ,MERCIA ,NORMAN及RENDZVOUS相比较 ,研究该基因在石家庄地区生态条件下对冬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 ,该基因提早冬小麦抽穗、开花及成熟 ,缩短生育期 ;缩短穗长 ,使旗叶变短、变窄 ,面积变小 ;增加分蘖成穗率 ,每穗沟数 ,穗粒数及千粒重。因此认为该基因对石家庄地区生态条件下的小麦高产且早熟育种中利用价值很大


利用单倍体育种技术快速培育糯性小麦新品系
《华北农学报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研究利用关东 10 7和白火麦为亲本做常规杂交 ,用玉米花粉对其杂种F1进行单倍体诱导 ,单倍体加倍后得到 50个DH系 ,对这些DH系进行SDS—PAGE电泳分析 ,有 6个株系是糯性小麦 ,其基因型为wx -aabbdd ;同时进行了这些DH株系种子的I2 -KI染色 ,上述 6株系种子胚乳染色均为棕红色。这 2种方法同时证明该 6个DH系为纯合糯性株系 ,说明SDS -PAGE电泳和I2 -KI染色方法鉴定糯性小麦是可靠的和准确的。该文还分析了 6个小麦株系在株高、单株穗数、千粒重及粒质地等性状上的异同。糯性小麦由于具有支链淀粉含量高、高峰粘度高和膨胀势高等特点 ,成为面条专用小麦 ;支链淀粉在轻工、医药等行业应用广泛。因此 ,糯性小麦的培育成功为小麦品质育种研究和支链淀粉的开发利用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Ca~(2+)与植物抗旱性的关系
《植物学通报 》 2001 CSCD
摘要:干旱是制约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逆境因素 ,并抑制根系对钙的吸收。近年来研究表明 ,外源钙能提高植株的抗旱性 ,抑制干旱胁迫下活性氧物质的生成 ,保护细胞质膜的结构 ,维持正常的光合作用 ,以及调节激素和一些重要的生化物质代谢 ;此外 ,细胞内Ca2 +可作为第二信使传递干旱信号 ,调节干旱胁迫导致的生理反应。


不同供磷水平小麦苗期根系特征与其相对产量的关系
《华北农学报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缺磷条件下不同基因型小麦苗期根系形态学及生理学适应特征 ,结果表明 :在缺磷环境中 ,小麦根轴数量和侧根长度明显减小 ,同化物向根部的分配比例增加 ,根轴长度、侧根数量和根系长度等均是显著提高。供试基因型小麦的根轴数量及其长度的差异在每个供磷水平及不同供磷水平之间均是显著的 ,说明这两种性状的差异是由基因型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 ;而侧根特征的差异只在不同供磷水平之间是显著的 ,表明侧根性状主要是受环境因素控制的。对 6种基因型小麦的研究表明 ,高磷水平的小麦种子根的生长角度明显低于低磷处理的小麦 ,根角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基因型差异。在缺磷条件下 ,6种基因型小麦完整根系分泌的酸性磷酸酶活性、根轴数量、根轴长度、根生长角度和根系长度之间均存在着显著的基因型差异。相关分析表明 ,缺磷条件下的小麦苗期根系形态指标和根系分泌的酸性磷酸酶活性的交互作用与小麦的相对产量之间具有显著的线性关系 ,这种关系说明以上 5种性状均可作为早期有效地筛选磷高效小麦品种的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