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青壳蛋遗传规律初探
《中国家禽 》 2003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青壳蛋遗传规律,我们对青壳蛋鸡进行了四个世代的选育。二、三、四世代产青壳蛋及非青壳蛋母鸡个数分别为205,22;258,17;635,15;与计算出的理论数据206.21;260,15;636,14经卡方检验差异不显著。对一世代、三世代进行测交,其后代产青壳蛋与非青壳蛋母鸡个数分剐为613,463;706,236;与通过一世代、三世代的显性基因频率与隐性基因频率计算出的理论数据600,467;707,235经卡方检验差异不显著。选择加快了群体基因频率的改变,青壳蛋性状确为由一对主效基因控制的完全显性遗传性状。


风沙土氮素运动及对麻黄生长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风沙土有机质易于分解,难以积累,腐殖质是风沙土有机质的主体,胡敏素是腐殖质的主要成分,HA/FAD的比值在0.16~0.57,风沙土土壤全氮与有机质含量显著相关。施用氮肥可以显著增加土壤中硝态氮的含量,NO3--N含量在0~30cm,30~60cm,60~90cm和90~120cm土层的高峰分别出现在5,6,7,8月。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与施入土壤的有机肥量相关,而且随着有机肥施用量的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NH4+-N、NO3--N、速效氮均显著增加。有机肥和氮肥配合施用对麻黄不同阶段的硝态氮含量具有明显的影响,且NO3--N的积累峰明显上移。麻黄氮肥于4,5,6,7月施肥用量分别为153.8~153.9kg/hm2,15.2~15.5kg/hm2,105.5~105.6kg/hm2,112.8~113.0kg/hm2。


小麦全蚀病与抗性基因转移研究
《作物杂志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有效的全蚀病浸染病区 ,对供试亲本和杂交、回交等获得的后代材料进行抗全蚀病性鉴定和筛选。结果表明 :所供试的普通小麦材料全部感病 ,而硬 -簇双二倍体材料及其与普通小麦材料杂交获得的杂种F1抗病性较强或免疫。普通小麦材料与抗全蚀病的硬 -簇双二倍体材料直接常规杂交结实率较高 ,其F1杂种植株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 ,大部分细胞的染色体为 2n =42 (5个环状和 5个棒状二价体 ,2 2个单价体 ) ,并且F1杂种基因型自交、回交和花药培养均能获得可供选择的基因型后代


外源ABA和水分胁迫对不同基因型三叶草生长的影响(英文)
《Acta Botanica Sinica 》 2002 SCI 北大核心
摘要:在室内研究了不同浓度外源ABA处理和不同水分胁迫对 6种不同基因型的三叶草 (TrifoliumsubterraneumL .)生长的影响。当三叶草的第四片叶完全展开时 ,向营养液中施加不同浓度的ABA时对盆栽土壤进行控水。在处理的 1,4 ,7和 11d ,测定植株鲜重、叶片数、最长根长 ,以表示三叶草的生长状况。各参试品种以上三项生长指标均受外源ABA和水分胁迫的影响而呈现下降的趋势。同时 ,叶片水势值随ABA浓度的增加和水分胁迫强度的增加而明显降低。在 10 -4mol/LABA处理 11d后 ,参试品种平均生长量的减少与水分胁迫 15d后其生长量的减少的结论一致。在不同浓度ABA处理下 ,不同基因型三叶草平均叶片数 ,完全展开叶面积和每株干物质重约降低了5 0 % ,而其根冠比却增加了 80 %。不同基因型三叶草生长参数间的变化及排序结果与盆栽相同品种获得的实验结果非常相似。品种Clare、Nuba和SeatonPark在对照和处理下均表现最好。由于三叶草对一定浓度范围的外源ABA的反应与其在盆栽水分胁迫下的反应结果十分相似 ,因此 ,利用外源ABA处理的方法来研究不同基因型三叶草的耐旱性将可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盐分和水分胁迫对枸杞幼苗渗透调节效应的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不同浓度 Na Cl和等渗 PEG处理枸杞 (Lycium barbarum L.)幼苗 ,15 d后测定叶片中主要有机溶质和无机离子的含量及叶片渗透势和渗透调节能力。结果表明 ,Na Cl处理的无机离子总含量急剧增加 ,其中Na+ 和 Cl- 增加最多 ,占计算渗透势 (COP)的 5 3%~ 71% ,总无机离子占 COP的 90 %~ 93%。有机溶质总含量则稍有降低 ,约占 COP的 7%~ 10 %。 PEG处理使有机溶质 (甜菜碱 ,氨基酸 ,可溶性糖 ,有机酸 )含量明显增加 ,尤其是可溶性糖和有机酸 ,其渗透势分别占 COP的 8.18%和 6 .14 %。不同处理的实测渗透势 (MOP)均小于 COP,说明在这些条件下 ,还有其它渗透剂参与枸杞幼苗的渗透调节。同时 ,枸杞幼苗的渗透调节能力随外界盐浓度的增大而增加。
关键词: 枸杞 NaCl PEG 渗透调节 无机离子 有机溶质


土壤盐分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了栽培在4块含盐量不同的土壤中的4个春小麦品种(系)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及产量性状与土壤盐分含量及各盐离子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随土壤全盐含量的提高,各品种籽粒的蛋白质含量都有显著提高,千粒重和产量有所下降,各品种的产量在土壤全盐含量小于0.3%时下降不明显,只有当各时期土壤平均含盐量达到0.36%时才会显著下降;籽粒蛋白质含量与其产量的负相关不显著,说明低浓度的土壤盐分对春小麦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要大于对产量的影响,籽粒蛋白质与产量的矛盾不是绝对的,大多数土壤盐离子含量与春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而与产量和千粒重呈负相关。对籽粒蛋白质影响最大的离子是:Na+、K+和SO2-4,对产量影响最大的离子是Mg2+和Cl-;SO2-4,Ca2+,K+和Na+对千粒重有显著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