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5938条记录
从内控角度完善科研事业单位科研项目预算管理

财会学习 2019

摘要:随着公共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财政科研资金的使用与管理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科研项目资金往来较大,管控风险点较多.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与科研项目预算管理密切相关,内控是基石,预算控制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拟从内部控制角度,探讨如何完善科研事业单位科研项目预算管理.

关键词: 内部控制 科研项目 预算管理 绩效评价 科研事业单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灌水量对温室茄子蒸腾规律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以茄子为试验对象,以直径20 cm标准蒸发皿蒸发量为灌溉依据,通过设置I1(K_(cp1):0.6)、I2(K_(cp2):0.8)和I3(K_(cp3):1.0) 3种灌水水平,借助称重式蒸渗仪试验平台研究了不同灌水量下温室秋茬茄子的蒸腾规律、产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不同灌水处理在各生育期的典型日蒸腾强度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在12∶00-13∶00出现。增加灌水量提高了日蒸腾强度的峰值,与处理I1相比,处理I2和I3在开花结果期的日蒸腾耗水强度的峰值分别增加了40.0%和55.0%。温室秋茬茄子在开花结果期的蒸腾量最高,为35.3~49.9 mm,可占总蒸腾量的38.7%~42.0%,其次为结果盛期,而结果末期的累积蒸腾量最低。环境因子显著影响到温室茄子日蒸腾量(P<0.01),其中日蒸腾量与光合有效辐射的相关性最高,而与日均温度的相关性较低。温室茄子的全生育期蒸腾量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升高,相比处理I1,处理I2和I3的总蒸腾量分别增加了24.9%和53.2%。增加灌水量能够提高温室茄子产量,但处理I2的产量相比处理I3并无显著差异,且比处理I1显著增加了44.7%。处理I2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25.5 kg/m~3,相比处理I1与I3分别增加了16.0%与13.3%。综合考虑温室茄子蒸腾耗水强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处理I2(K_(cp2):0.8)在比处理I3减少20%灌水量的条件下,仍具有较高的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为供试条件下较优灌水处理。

关键词: 称重式蒸渗仪 温室茄子 蒸腾强度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蔡家河湿地土壤种子库特征及其与地上植被和土壤因子的关系

生态科学 2019 CSCD

摘要:为明确蔡家河湿地土壤种子库特征及其与地上植被和土壤因子的关系,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萌发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芦苇群落,野艾蒿群落和林下杂草群落3种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种子库密度,物种组成,地上植被以及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蔡家河湿地3种植被类型的土壤种子库密度分别为(7725±1286)粒·m~(-2),(2535±556)粒·m~(-2)和(5085±984)粒·m~(-2);物种数量分别为36种, 28种和39种。3种植被类型土壤种子库的物种丰富度以及多样性均高于地上植被,并且3种植被类型间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的相似性高于地上植被,说明土壤种子库比地上植被具有更高的稳定性。芦苇群落的种子库密度,物种多样性指数以及土壤种子库和地上植被物种组成的相似性均高于野艾蒿群落和林下杂草群落。土壤含水量与土壤有机质是影响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的主要土壤因子,在土壤水分以及有机质含量高的芦苇群落中含有大量湿生植物种子,但在水分和有机质含量低的野艾蒿和林下杂草群落未发现柳叶菜(Epilobium hirsutum)、马先蒿(Pedicularis resupinata)、问荆(Equisetum arvense)等湿生植物的种子。因此,蔡家河湿地土壤种子库已出现一定程度的退化,芦苇群落土壤种子库可用作退化湿地植被恢复的种源,在植被恢复时要满足种子萌发对土壤水分和有机质的需求。

关键词: 土壤种子库 地上植被 湿地恢复 土壤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NK815玉米品种高产高效优质制种技术

农业科技通讯 2019

摘要:玉米品种NK815由北京市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北京顺鑫农科种业科技有限公司选育而成,是京津冀一体化、跨省市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机制建立后唯一审定品种。经过两年来在西北甘肃、新疆以及东北春玉米种植区广泛引种,均表现高产及优良抗性;特别是在华北夏播黄淮海地区引进种植,生产均表现耐高温、不凸尖、抗倒性强、适机收、高产等优良性状。通过几年的种子生产实践,形成了在甘肃张掖制种产量达到9 000 kg/hm2的高产高效优质制种技术。

关键词: 玉米 制种技术 高产 高效 优质 密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耕地质量遥感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以衡水市安平县为例

河北农业科学 2019

摘要:耕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生产资料,其质量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以及社会经济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将遥感技术引入到耕地质量评价中,可使耕地评价工作更加科学与客观。运用卫星遥感技术获取遥感影像,并获取研究区域内100个样本点的氮、磷、钾和有机质含量。通过对研究区域内耕地养分质量和耕地生产力质量进行评价,构建耕地综合遥感监测评价模型,实现耕地质量综合评价。运用该模型对衡水市安平县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的耕地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安平县一等和二等耕地数量较少,且分布零散,主要集中在研究区域的西南部、东北部和北部地区;三等和四等耕地数量较多,分布相对广泛,这些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较差,中低产田仍然存在,在未开发利用的土地中存在一定面积的盐碱地。根据评价结果及研究区域的土壤特点,提出了完善灌溉系统建设、加强土壤培肥措施实施的建议,以提高土壤肥力,保证小麦生产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 耕地质量 遥感 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影响因素分析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定量分析全国范围内Cd、Pb、Zn、As、Cu和Cr 6种土壤重金属累积量与影响因素的相关程度.通过描述性统计、地累积指数法分析了污染情况和累积量分布情况,并借助地理探测器,定量地揭示了土壤重金属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Cd呈现出大面积的连片污染,Pb、Zn和Cu呈现斑块状污染,As和Cr呈现零星污染.各种重金属的主要影响因素为:Cd与地理区划、海拔高度、地势三大阶梯和土壤类型相关性较强;Pb与地势三大阶梯、气候带类型和土壤类型相关性较强;Zn与海拔高度、地理区划和气候带类型相关性较强;As与气候带类型和土壤类型相关性较强;Cu与海拔高度、气候带类型和土壤类型相关性较强;Cr与土壤类型、东中西经济划分和地理区划相关性较强;全国大尺度上6种土壤重金属含量主要受自然因素主导控制,主要为多因素复合作用影响.通过定量化分析各重金属的影响因素,揭示了全国大尺度上6种土壤重金属含量整体趋势和宏观规律.

关键词: 地理探测器 土壤重金属 影响因素 交互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浅谈农业科研院所科研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应对措施

农业与技术 2019

摘要:在农业科研院所的科研工作中,科研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农业科研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相关针对性的措施,这大大提高了农业科研院所的科研管理水平,为科研管理工作顺利进行保驾护航,有利于实现农业科研院所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农业 科研管理 问题 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国际慢城”理念的乡村振兴案例研究

南方农村 2019

摘要:基于对"国际慢城"的认识和实地考察结果,对其在国内外的发展进行了研究。分析对比了国内外"慢城"的特点和异同,并以浙江文成玉壶"国际慢城"为案例,从规划和设计层面进行剖析,探讨"国际慢城"在我国的发展及与我国政策、战略的结合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国外对"慢城"的研究成果数量呈逐年曲线上升的趋势(R~2=0.6518),国内学者关于"慢城"的文献研究数量与时间呈现较高的相关性(R~2=0.8175)。"国际慢城"在我国的发展和具体化是"两山理论"的一种实践,其创建和模式研究对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国际慢城 “慢城”运动 城镇化发展 乡村振兴 特色小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卡铂和氯铂酸的含量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称取样品0.100 0g,用水溶解后,根据被测物浓度不同加水定量稀释至合适浓度。在高效液相色谱分离中,选择PRP-X100为分离柱,由于固定相上键合有二乙烯基苯/三乙胺聚合物,对氯铂酸和卡铂的分离效果较好。用60mmol·L~(-1)硝酸铵溶液(预先用稀氨水或稀硝酸调节其酸度至pH 5.5)为流动相,按等梯度程序进行洗脱。分离后的洗脱液按质谱仪器的工作条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氯铂酸和卡铂的线性范围依次为1.00~100μg·L~(-1)和500.0~1 000μg·L~(-1);检出限(3S/N)依次为0.1,0.01μg·L~(-1)。按标准加入法在实际样品基础上进行回收试验,测得氯铂酸的回收率为90.0%~98.8%,卡铂的回收率为98.5%~99.2%,两者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依次为2.7%~3.4%和2.1%~2.8%。应用上述方法进行实际样品分析时还发现,当卡铂的检测量为1mg·L~(-1)时,未检测到氯铂酸,故该方法无需富集就能达到痕量铂的测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卡铂 氯铂酸 制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5个圆柏优良品种(系)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圆柏优良品种(系)的增殖扩繁和推广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5个圆柏品种(系)、4种生长调节剂种类(ABT-1、IBA、NAA、IBA:NAA=2:1)和5种生长调节剂浓度(50、100、200、500、1 000 mg·L-1)对生根类型和生根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蓝塔’‘叠翠’‘峰桧’‘绒团’‘金花’5个圆柏品种(系)生根指标隶属函数值最高处理分别为1 000 mg·L-1 IBA:NAA=2:1速蘸10 s (0.678)、200mg·L~(-1) IBA:NAA=2:1浸泡4h(0.685)、1 000mg·L-1 IBA:NAA=2:1速蘸10 s(0.497)、100 mg·L-1 IBA:NAA=2:1浸泡4h(0.378)、500 mg·L~(-1) NAA浸泡4h(0.494);各品种(系)遗传特性差异大,其中‘叠翠’生根率最高;圆柏当年生枝条扦插以愈伤生根为主,皮部生根为辅,混合生根最少。圆柏品种(系)的生根能力受到遗传基因的控制,其扦插生根能力对生长调节剂种类和浓度的要求,有一定的特异性。

关键词: 圆柏 扦插 生长调节剂 生根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