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高产早熟抗倒伏春小麦新品种—新春40号
《麦类作物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新春40号是新疆农业科学院核技术生物技术研究所和新疆金天山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1999年以超高产品种新春6号为母本、引进美国优良春小麦种质UC1041为父本杂交,当代杂交种子经60Coγ射线辐照,多代单株、单穗选择,南繁加代,于2005年育成的新品系。于2013年10月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特征特性新春40号属春性,两年区域试验汇总,生育期95d,比早熟对照新春6号晚熟1d。芽鞘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液相色谱-质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定性定量测定籽瓜中的L-瓜氨酸
《食品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一种非衍生化样品前处理的液相色谱-质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对籽瓜中的L-瓜氨酸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提取条件。液相色谱-质谱条件:Acuity C18(50 mm×2.1 mm,1.7μm)色谱柱;流动相:10%乙腈和90%甲醇溶液(甲醇-水体积比1∶1);流速0.2 m L/min;柱温:40℃;进样量10μL。在电喷雾离子源正模式、多反应监测扫描方式下分析,L-瓜氨酸的定性离子对为m/z 176.09/158.9,m/z 176.09/112.9,定量离子对为m/z 176.09/158.9。高效液相色谱条件:Platisil ODS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0.03 mmol/L磷酸为流动相,流速0.7 m 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02 nm。结果表明:L-瓜氨酸标准品在0.5~100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9),平均回收率在95.12%~104.2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86%~4.75%(n=3)。籽瓜中含有丰富的L-瓜氨酸,本方法测得籽瓜样品中L-瓜氨酸的平均含量为0.656~2.563 mg/g。
关键词: 籽瓜 L-瓜氨酸 非衍生化 液相色谱-质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鹰嘴豆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鹰嘴豆种质资源是鹰嘴豆育种的重要基础,开展鹰嘴豆资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为资源的挖掘与创新利用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研究选择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106份鹰嘴豆种质资源,对其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等14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鹰嘴豆资源各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异较大,单株生物学产量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不同材料间变异系数存在很大差别,单株生物学产量、株高、单株粒数、单株荚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的遗传变异系数较高,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聚类分析,将106份材料在欧氏距离5.5划分为4类,第Ⅰ类包含27份材料,第Ⅱ类包含72份材料,第Ⅲ类包含6份材料,第Ⅳ类包含1份材料。相关性分析表明,分别有15对和7对性状达到了极显著正相关和极显著偏相关,有7对和3对性状达到了极显著负相关和极显著负偏相关。6个数量性状主成分分析表明,前两个主成分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达85.14%,第一主成分反应粒重,第二主成分反应产量。【结论】鹰嘴豆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丰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灰漠土农田长期碳投入与微生物商的关系
《新疆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由于长期施化肥和有机肥导致的碳投入差异对土壤微生物商的影响。【方法】依托国家灰漠土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监测试验中的5个典型化肥和有机肥料处理,分析长期不同施肥对小麦各生育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和微生物商(q SMBC)的动态变化特征,揭示灰漠土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微生物商(q SMBC)、土壤有机碳(SOC)与碳投入量和小麦籽粒产量间的相关性。【结果】长期不同施肥措施下,灰漠土SMBC含量和q SMBC在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存在显著差异,SMBC和q SMBC均在扬花期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7.5~106.0 mg/kg、0.41%~0.61%。各施肥处理全生育期SMBC平均含量为:高量氮磷钾化肥与有机肥配施(h NPKM)>常量NPK化肥与有机肥配施(NPKM)>氮磷钾化肥配施秸秆(NPKS)>不施肥(CK)>氮磷钾配施(NPK),其中h NPKM与NPKM处理、CK与NPK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全生育期q SMBC的变化趋势为:NPKS>NPKM>CK>h NPKM>NPK。在试验中,尽管化肥配施秸秆(NPKS)的SMBC含量低于化肥与有机肥配施(h NPKM或NPKM),但其提高q SMBC的作用优于化肥配施有机肥或单施化肥(NPK),能够增加土壤活性有机碳在土壤总有机碳中所占的比例。相关性分析表明,SOC、SMBC含量均与碳投入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P<0.01),小麦籽粒产量与灰漠土SOC含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P<0.05),而q SMBC与碳投入量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长期有机(有机肥、秸秆)无机肥料配施是新疆绿洲灰漠土农田增加土壤有机碳、提升土壤质量的有效措施,长期大量单施化学肥料不利于土壤肥力的保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种种衣剂对籽瓜种子的安全性评价
《北方园艺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以"新籽瓜1号"种子为试材,用4种不同梯度包衣浓度的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37.5%萎锈灵+37.5%福美双悬浮种衣剂、6.25%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和35%丁硫克百威种子处理干粉剂处理"新籽瓜1号"种子,采用发芽盒法研究不同种衣剂处理对籽瓜发芽率及根长的影响。并采用盆栽试验及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浓度药剂处理对籽瓜出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药剂包衣后,若种子根部吸收了部分药剂会一定程度抑制根的伸长,但对于种子发芽率无显著影响。盆栽试验条件下,各浓度药剂处理种子后出苗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而田间试验条件下,4种药剂按照商品推荐浓度处理种子后出苗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综合各项试验结果,4种药剂在商品推荐浓度处理下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但是增大浓度处理后,尤其是在长期低温条件下可能存在一定风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生态足迹的哈萨克斯坦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
《世界农业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生态足迹理论和模型,以2010年哈萨克斯坦生态足迹为例,结合以往学者研究成果,分析哈萨克斯坦近年来的土地可持续利用状况。结果表明:①2010年哈萨克斯坦人均生态足迹为4.624 2hm2,可利用人均生态承载力为6.876 2hm2,人均生态盈余为2.25hm2。②哈萨克斯坦生态安全状况从1992年的很不安全发展到2010年的较为安全。这一成果的取得主要归功于生产性土地面积的增加。与此同时,鉴于依然严峻的土地荒漠化趋势,土地可持续利用在现在和未来依然是哈萨克斯坦必然要面临和认真对待的主要问题之一。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安全 土地资源 可持续利用 哈萨克斯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05~2012年新疆南部棉区陆海杂交种主要经济性状优势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陆海杂交棉在高密度植棉模式下主要经济性状优势,为新疆南疆棉区陆海杂交棉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2005~2012年南疆202份陆海杂交棉和常规陆地棉区域试验品系和审定品种的皮棉产量、纤维品质性状多年多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高密度膜下滴灌种植模式下,陆海杂交棉参试数量大体呈下降趋势,除单株铃数区间跨度大于常规棉外,其余性状小于常规棉或与之相当。区试杂交棉组合与审定杂交棉品种在单株铃数、籽指上均高于常规陆地棉,但在单铃重、衣分方面低于常规棉,均达到了极显著差异,平均皮棉产量差异不显著;每年高产组合皮棉产量显著低于常规棉。在主要纤维品质方面均极显著优于常规棉。【结论】在目前南疆高密度植棉模式下,参试陆海杂交棉组合较常规陆地棉平均皮棉产量基本相当,纤维品质优势明显,但农艺性状较差。应进一步发掘其优势基因,以期获得突破性强的优势组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冬小麦地方品种主要品质性状及其与拉面品质的关系
《麦类作物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新疆冬小麦地方品种对新疆拉面品质的影响,以30份新疆冬小麦地方品种为供试材料,测定其面粉品质、面团流变学特性及粉色等主要品质性状,并制作新疆拉面,对新疆冬小麦地方品种主要品质性状与新疆拉面加工品质特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湿面筋含量、干面筋含量、面团延伸性、配置比、弹性指数、稳定时间及弱化度等7个面粉品质指标与新疆拉面感官评价总分显著相关,其中干面筋含量和配置比的作用最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新疆拉面加工品质主要受到干面筋含量、湿面筋含量、面粉红度(a*)的影响。新疆冬小麦地方品种具有较好的拉面加工品质,可为新疆拉面专用小麦品种选育提供种质资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吉尔吉斯斯坦费尔干纳谷地苜蓿种植与土壤肥力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以下简称吉国)费尔干纳谷地种植苜蓿对土壤肥力的影响。【方法】收集文献资料及实地调研分析。【结果】费尔干纳谷地具有种植紫花苜蓿得天独厚的条件,每年可刈割4~5茬,鲜草产量在75 t/hm2以上,苜蓿刈割后还田生物量(干重)约84×103~201×103kg/hm2,总氮含量达300~400 kg/hm2,耕层土壤孔隙度增加到54.1%,通气孔隙增加到15.4%,且土壤粒径>0.25 mm的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随苜蓿生长年限的增加而递增。【结论】种植苜蓿改善了费尔干纳谷地的土壤理化特性,是提高土壤肥力的有效途径,为费尔干纳谷地发展苜蓿产业化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