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6864条记录
玉米对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的修复潜力(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4

摘要:[目的]确定玉米对土壤中老化滴滴涕和六六六的累积、迁移和转化能力。[方法]温室盆栽试验。取均匀掺入梯度浓度滴滴涕和六六六农药的科研土壤装盆,收集持续盆栽过程中不同时段的土壤和植物样品进行残留测试。[结果]所选择的玉米植株在所设计的土壤污染浓度范围内具有宽域的滴滴涕和六氯环己烷清除能力,其茎秆、根系的生物浓缩系数分别介于0.004至0.027和0.036到0.097之间,但去除率均低于0.1,滴滴涕和六六六梯度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滴滴涕可通过被动吸附和主动吸收被玉米植体积累,且由还原性脱卤化介导,p,p’-DDT向p,p’-DDE转化。[结论]玉米对土壤有机氯农药具有清除修复能力,且有机氯农药的对玉米脂肪的亲和力是影响其在植物体内的吸收和转运的主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 有机氯农药 植物修复 去除率 玉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用玉米中醇溶蛋白含量的测定

中国奶牛 2014

摘要:不同品种的玉米醇溶蛋白含量不同,玉米胚乳中疏水性的醇溶蛋白与淀粉颗粒以结合体的形式存在,醇溶蛋白在瘤胃环境中是不可溶解的,相关研究已表明醇溶蛋白与反刍动物的消化率和泌乳奶牛的产奶量呈负相关关系。而本研究参考了Larson and Hoffman(2008)提出的改进的比浊法来测定8种不同品种玉米醇溶蛋白的含量,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玉米醇溶蛋白的含量不同,测得8个品种的玉米醇溶蛋白含量范围为3.09%~6.04%,该方法的专属性及稳定性好。通过用比浊法对玉米醇溶蛋白含量的测定,为玉米质量控制提供一定的数据基础,也为反刍动物日粮配置确定了一种便捷、快速、精准的分析方法。

关键词: 玉米醇溶蛋白 比浊法 含量测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荒漠地区主要灌木类植物饲用价值的评价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14

摘要:试验对不同生长时期荒漠地区12种灌木及半灌木植物的饲用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几种灌木类植物在体外培养条件下,产气量随生长期有下降趋势。平均产气量20.92~27.05 mL,最高的是大白柠条,最低的是胡枝子,分别为27.05 mL和20.92 mL。平均干物质消失率54.18%~66.78%。胡枝子平均含量最高,沙棘平均含量最低,整个生长期各灌木干物质消失率有下降趋势(除沙棘以外)。瘤胃发酵参数pH值均在6~7之间,均属于正常范围,没有对瘤胃发酵产生不利影响。氨态氮平均浓度在8.79~9.93mg/100mL之间,最高的是驼绒藜,最低的是油蒿。各灌木7月份的氨氮浓度显著高于其他两个月份。菌体蛋白平均含量21.43~27.75mg/100mL,最高的是胡枝子,最低的是油蒿。各灌木原虫数随生长期有下降趋势。平均原虫数含量最高的是羊柴,最少的是木地肤,分别为4.34×106个/mL和3.50×106个/mL。灌木类植物TVFA平均浓度86.72~113.62 mmol/L,乙酸和丙酸比例2.44~3.93。

关键词: 灌木 饲用价值 发酵参数 动态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内蒙古城镇化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4

摘要:从城镇化率入手,分析内蒙古城镇化发展水平,着重从内蒙古城镇的发展模式、空间布局、各盟市间的差异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内蒙古城镇化发展现状及问题。

关键词: 内蒙古 城镇化问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内蒙古农牧民收入水平及结构变化分析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4

摘要:从内蒙古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水平及变化趋势入手,对其收入来源变化及结构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工资性收入比例低是内蒙古与全国及发达省区存在的主要差距,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内蒙古农牧民工资性收入增长还有较大空间,这也是今后增加内蒙古农牧民收入的重要切入点。

关键词: 农牧民收入 结构特征 内蒙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微生物菌肥对生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蔬菜 2014

摘要:以美国大速生生菜为试验材料,研究绿天、益丰源、绿神保3种微生物菌肥对生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微生物菌肥均能在适宜浓度下不同程度地促进生菜生长,改善生菜品质,降低硝酸盐含量,而高浓度微生物菌肥会抑制生菜生长,低浓度则无显著影响。3种微生物菌肥最适宜的施用浓度均为1∶300,促进效果为绿天>益丰源>绿神保。

关键词: 微生物菌肥 生菜 生长 品质 硝酸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构建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实践与思考——以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为例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4

摘要:分析了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近年来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成效,探讨了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实践,并从科学发展的角度,对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坚实科技支撑,进一步提升科技服务"三农"能力,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增产增效,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建设,深化科技合作与交流,继续加快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坚强后盾的建议。

关键词: 科技创新 “三农” 服务体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设施蔬菜根结线虫综合防控技术应用与推广项目效益分析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4

摘要:依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成果经济效益计算方法》和《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经济效益计算办法》,对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主持的设施蔬菜根结线虫综合防控技术应用项目进行经济效益分析。从分析结果看,该项目推广不同的技术模式新增纯收益为0.9~4.0万元/667m2,推广投资年均纯收益率达到10.50。

关键词: 蔬菜 根结线虫 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兴安岭南麓玉米膜下滴灌需水规律的研究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4

摘要:为探讨在大兴安岭南麓地区膜下滴灌玉米作物全生育期的最佳灌水时间、灌水次数、灌水定额,采用玉米品种郑单958在兴安盟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灌水次数为5次,灌水定额为1350 m3/hm2时产量最好,最高产量达到15.06t/hm2。

关键词: 玉米 膜下滴灌 需水规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瘤胃上皮机械屏障的评定方法

中国畜牧兽医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瘤胃上皮不仅是瘤胃微生物附着、生长并进行消化和代谢的主要部位,也是营养物质吸收、转运、代谢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瘤胃内环境与血液循环系统之间的一道重要生理屏障。因此,维持瘤胃上皮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对保持反刍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对循环式尤斯灌流系统的基本构造、注意事项及反刍动物瘤胃上皮机械屏障的评定方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维持瘤胃上皮屏障功能提供参考。

关键词: 循环式尤斯灌流系统 瘤胃上皮 屏障功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