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旱地全膜双垄沟玉米生产的AquaCrop模型模拟及管理措施优化
《应用生态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Aqua Crop模型模拟旱地全膜双垄沟栽培模式的适用性,寻求最佳农艺管理措施,本研究选择2014和2015年玉米施氮梯度试验数据对模型中品种和胁迫参数进行率定和验证,并模拟不同管理措施水平下产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所有处理实测和模拟产量的平均根方误差(RMSE)、标准化均方根误差(NRMSE)和符合度指数(d)分别为717 kg·hm~(-2)、10.0%和0.96,总生物量的RMSE、NRMSE和d分别为951 kg·hm~(-2)、6.5%和0.98,能够较好的反映旱地全膜双垄沟玉米的栽培特性;在冠层覆盖度和生物量动态模拟分析中得出施氮270kg N·hm~(-2)时的拟合度最好,随着氮肥的胁迫增加,模拟精度逐渐降低;甘肃中部地区全膜双垄沟玉米栽培模式中最佳播种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密度为45000~65000株·hm~(-2),生育期时长在130~145 d,施氮量为240~280 kg·hm~(-2).本研究结果对Acqua Crop模型在甘肃干旱区域的应用具有一定参考价值,而且有助于农业栽培技术的转化和推广.
关键词: AquaCrop模型 全膜双垄沟 籽粒产量 冠层覆盖度 施氮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苏育苗及茬后移栽复种高产栽培技术
《中国农业信息 》 2017
摘要:甘肃省紫苏主产区紫苏及其食用油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紫苏比较效益的逐步提升,特别是陇东地区紫苏种植面积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但传统春播长期因受春旱制约,影响了出苗和生长发育,产量低而不稳。结合紫苏主产区作物种植及紫苏栽培实际,采用目前主推的先进栽培技术,可提高紫苏产量及品质,对提升其种植比较效益及种植户增产增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近年研究基础上,总结并介绍紫苏育苗、茬后移栽复种高产栽培技术及其病虫害防治措施,包括土地与品种选择、整地与施肥措施、种子处理及育苗方法、移栽及种植密度、病虫草害防治等,并从全耕与少免耕及茬口选择等方面加以论述,以期在促进麦油轮作倒茬,调整了粮经结构比例的基础上,为紫苏主产区紫苏栽培效益提升及产业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水分生理指标对覆膜比例和灌水水平的响应
《西北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优化玉米覆盖和灌溉制度并为其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在河西绿洲灌区,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玉米各生育时期内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气孔导度(G_s)、叶水势(W_p)等水分生理指标对覆膜比例(70%覆盖和100%覆盖)与灌水水平(低、中、高)的响应特征及其与籽粒产量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2种覆盖比例对玉米水分生理指标和籽粒产量的影响不显著,但灌水水平影响显著,两者的互作效应显著。70%覆盖条件下,中灌水水平处理玉米生育期平均P_n、G_s、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较低灌水处理分别提高22.5%、21.1%和56.1%,较高灌水分处理别提高44.5%、4.5%和18.5%;生育期内平均T_r为高灌水水平最大,比中、低灌水水平分别增大21.1%和43.2%;生育期平均Wp则为中灌水水平最高,在大喇叭口期比低灌水提高19.6%,在灌浆期比高灌水提高12.1%。此外,70%覆盖结合中灌水处理的玉米籽粒产量最高,比相同覆膜比例下低、高灌水处理分别提高13.1%和9.1%,但收获指数较100%覆盖中灌水处理显著降低。玉米P_n、WUE及G_s与玉米籽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因而,70%覆盖结合中灌水水平能优化玉米生育期内各项水分生理指标,可作为该区玉米生产的推荐模式,从而实现节水与增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省不同原料产区平菇丰产高效培养料配方的筛选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立足甘肃省生物质原料特点,本着就地取材原则,开展平菇丰产高效培养料配方的筛选.【方法】将棉籽壳、玉米芯、麦草、木屑为原料,共设56组配方栽培平菇.综合菌丝生长、生物学效率、投产比等,以经济效益为主要评价标准判断配方性状优劣.【结果】在棉籽壳产区,首选棉籽壳80%+玉米芯20%的配方,生物学效率175.68%,投产比1∶2.7;其次选择棉壳60%+玉米芯20%+木屑20%的配方,生物学效率136.88%,投产比1∶2.4.在玉米芯产区,首选玉米芯60%+棉籽壳40%的配方,生物学效率109.6%,投产比1∶1.8;其次选择玉米芯60%+棉籽壳20%+木屑20%的配方,生物学效率106.34%,投产比1∶1.8.在麦草产区适宜配方中麦草添加量不易超过60%,宜选择麦草20%+棉籽壳40%+木屑40%的配方,生物学效率125.24%,投产比为1∶2.1.在木屑产区宜选择主料中木屑60%+玉米芯40%的配方,生物学效率122.72%,投产比1∶2.1.【结论】56组配方均可进行平菇栽培,在棉籽壳产区、玉米芯产区、麦草产区和木屑产区都有效果较好的推荐配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肥管理对春小麦产量和根际土壤肥力特征的影响
《土壤与作物 》 2017
摘要:为确定灌漠土带田春小麦高产的水肥管理模式,本研究采用裂-裂区的试验方法研究了灌溉定额(4 500m~3·hm~(-2)、6 000 m~3·hm~(-2)和7 500 m~3·hm~(-2))、绿肥(不种绿肥和种植绿肥)、化肥(不施化肥和施用化肥)及其交互作用对春小麦产量和根际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灌溉定额能显著增加春小麦产量,与4 500 m~3·hm~(-2)的灌溉定额相比,6 000 m~3·hm~(-2)和7 500 m~3·hm~(-2)的灌溉定额对春小麦产量的增加幅度为7.73%和9.99%。与不施化肥相比,施用化肥对春小麦的增产幅度为132%。绿肥和化肥之间的交互作用对春小麦产量的影响极显著,种植绿肥和施用化肥条件下春小麦产量最高,为2 639 kg·hm~(-2);种植绿肥和不施化肥条件下春小麦产量最低,为987 kg·hm~(-2);两者相差167%。随灌溉定额的增加,春小麦根际土壤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呈极显著降低的趋势,含水量和pH值呈极显著增加的趋势。种植绿肥能显著提高土壤的速效氮、有机质和含水量,能极显著降低土壤的pH值。施用化肥能极显著提高土壤的速效氮、速效磷和含盐量,能极显著降低土壤的速效钾、含水量和pH值。灌溉定额与化肥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土壤速效氮含量的影响表现显著,4 500 m~3·hm~(-2)的灌溉定额和施用化肥条件下土壤速效氮含量最高,7 500 m~3·hm~(-2)的灌溉定额和不施化肥条件下土壤速效氮含量最低,两者相差80.6%。依据本研究得出的灌漠土带田春小麦高产的最佳水肥管理模式为:6 000 m~3·hm~(-2)的灌溉定额、种植绿肥和施用化肥相结合。此管理模式下的带田春小麦产量为2 667 kg·hm~(-2),根际土壤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水量和pH值分别为106 mg·kg~(-1)、34.7 mg·kg~(-1)、93.6 mg·kg~(-1)、23.3 g·kg~(-1)、11.5%和8.29。
苹果矮化砧木抗寒性的评价与比较
《西南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苹果矮化砧木半致死温度与耐寒性的关系及抗寒性水平,以明确不同苹果矮化中间砧抗寒力,为筛选适合出甘肃省栽植的抗寒矮化砧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8个矮化中间砧1年生成熟枝条为试材,分别在-15、-20、-25、-30、-35℃条件下进行低温胁迫处理,以4℃冰箱处理的枝条为对照,测定不同低温处理下各个砧木电导率、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蛋白质、丙二醛、SOD、POD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各个砧木抗寒性与相对电解质渗出率存在极显著负相关,与MDA含量也存在及显著负相关;抗寒性与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POD和SOD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结论】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在相似系数7.0水平上矮化砧木共分为3类,第1类为GM256。第2类:SH38、SH40、SH1、SH6。第3类:T337、M9和M26。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种植模式对甘肃中部高寒区胡麻田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核农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平衡的作用对胡麻连作障碍的影响,以胡麻为主要试验材料,设置胡麻-小麦轮作(TR)、胡麻连作(TC)、胡麻/小麦间作(TI)、撂荒(TU)等4个处理,采用定位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酶活性及其变化,以及土壤养分平衡状况。结果表明,TC显著降低0~20 cm耕层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整个生育期TC分别比TR降低8.73%、4.17%、1.22%和4.44%。在空间分布上,4种土壤酶活性随着土层加深均显著下降,40 cm和60 cm土层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的相关分析表明,连作对土壤养分与酶活性呈现显著的负相关,轮作与土壤养分及酶活性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轮作、间作等种植模式可在不同程度上缓解、消除连作障碍的影响。本研究结果为缓解和消除胡麻连作障碍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探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