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棉花抗低温生理指标和分子标记鉴定体系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低温胁迫下棉花生理生化指标,筛选确定棉花抗低温的特异分子标记引物。[方法]通过对30份农艺性状优良、抗低温程度不同的棉花材料在室内进行24 h 3℃低温胁迫处理,测定胁迫前后7项生理生化指标;从Genbank中调出与抗低温相关的基因片段,利用生物软件Oligo6.0处理并设计引物,筛选出与棉花抗低温基因序列相关分子标记的特异引物。[结果]建立与棉花抗低温相关生理生化鉴定指标3项,开发了与棉花抗低温相关的特异分子标记2对,筛选出抗低温材料5份。[结论]建立了棉花抗低温生理生化指标与特异引物分子标记相结合的鉴定体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陆地棉高光合速率与高叶绿素含量新种质的筛选
《中国棉花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分别测试了25份陆地棉资源材料在盛蕾期、盛花期、盛铃期的叶绿素含量、单叶光合速率,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这25份材料3个重要时期叶绿素含量、单叶净光合速率存在差异,叶绿素含量和单叶净光合速率平均值最大的材料为ZX1789,最小的材料为E563;25份材料的叶绿素含量与其光合速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聚类分析将25份材料聚为两大类。筛选出ZX1789、ZX69、ZX242等高光合性能种质资源,其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在盛蕾期、盛花期较高,盛铃期下降缓慢,可以作为高光效育种的新种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天气条件下温室番茄栽培环境因子的变化特征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南疆干旱气候区春季沙尘频发期,不同天气条件下温室内番茄栽培环境因子变化特征,为合理调控戈壁温室内环境因子,指导温室番茄生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无线远程环境监控系统监测典型的晴天、多云和沙尘天气温室内温度、湿度、光照、土壤温度的日变化,对温室内环境因子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温度和光照强度日变化在晴天呈明显的"双波峰型"曲线,多云、沙尘天气则呈"单波峰型",三种天气条件下气温、土壤温度变化均能达到番茄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范围。晴天、多云天气光照强度完全达到番茄生长发育光强的需求,沙尘天气对温室内光强影响较大,日最高光强为29.3 Klx。晴天天气湿度早晚下降的幅度远比沙尘、多云天气小,其变化范围在26.2%~61.1%,沙尘天气湿度下降相对滞后。[结论]南疆早春茬沙尘频发期气温、土壤温度变化均能满足番茄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沙尘天气通风应使降湿与保温互相兼顾,及时清除棚膜上的尘土,改善温室内光照条件。晴天及时通风降温降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室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研究*
《中国农机化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现在中国的温室资源建设情况和其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若干问题,分别从增加温室有效空间,改善农业配套设施、促进高效资源意识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更好地推广温室资源的高效利用技术和方法,实现对温室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技术配套,提高温室农业经济效益,推动展新型技术措施的实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处理对甜高粱秸秆贮藏效果的影响
《食品研究与开发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以新高粱3号和新高粱4号2种甜高粱秸秆为试验材料,研究冷冻、冷藏、室温等不同处理下贮藏120 d的秸秆可溶性糖、还原糖和果糖含量。结果表明,温度对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较大,冷冻贮藏不同贮藏期可溶性糖含量差异不显著、冷藏和室温下不同贮藏期可溶性糖含量差异极显著。各温度之间可溶性糖含量差异也达到极显著。同一温度贮藏下不同品种还原糖含量变化趋势相似,3种不同温度贮藏至第30天时两品种甜高粱秸秆还原糖含量均升高到最高值。贮藏至第30天后3种贮藏方式还原糖含量总的变化呈降低的变化趋势,贮藏至120 d时降到最低值。冷冻处理下糖分含量变化趋势不明显,可以保持秸秆糖分含量,保鲜效果比其他处理较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种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新疆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室内及田间试验,筛选对小麦白粉病防治效果较好的化学药剂及合理的使用方法。【方法】采取室内盆栽接菌试验及田间小区试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植株发病后喷雾防治,药后定期调查防治效果。【结果】药后10 d,250 g/L丙环唑乳油112.5 g a.i/hm2处理在室内及田间试验对白粉病的防效分别为82.02%和74.02%,防治效果优于其它药剂处理的防效;其次是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35 g a.i/hm2处理,室内及田间试验防效分别为81.84%和67.24%;400 g/L氟硅唑乳油48 g a.i/hm2处理的室内及田间试验防效分别为69.25%和67.99%,对白粉病的防效也较好。25%乙嘧酚水悬浮剂187.5 g a.i/hm2处理、250 g/L已唑醇悬浮剂18.75 g a.i/hm2处理、10%苯醚菌酯悬浮剂12 g a.i/hm2处理在室内试验中对白粉病防治效果较好,但田间小区试验中防效略低。【结论】250 g/L丙环唑乳油112.5 g a.i/hm2处理、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35 g a.i/hm2处理、400 g/L氟硅唑乳油48 g a.i/hm2处理可有效控制小麦白粉病的发生及危害,且对小麦生长安全,可在大田合理轮换使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瓜DUS测试标准品种SSR指纹图谱构建及应用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代表最大限度西瓜遗传多样性的SSR核心引物组合,分析了西瓜DUS测试指南中24份西瓜标准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与核酸指纹。以基于重测序获得的SNP标记构建的17份西瓜材料的系统发育树为参照,对24份标准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在遗传相似系数0.80处将24份标准品种分为3大类群,结果表明核酸指纹分类比传统形态学分类更为准确。采用二维(QR)编码构建了西瓜24份标准品种的SSR指纹图谱,并利用本技术以保护品种京欣2号与对照品种京欣1号为例,进行了DUS分子鉴定测试,共扩增32个SSR位点,京欣1号和京欣2号之间有4个位点存在差异,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89,比形态学鉴定的差异位点更多。本研究建立的西瓜DUS标准品种SSR指纹图谱与分子检测技术,可以应用到西瓜品种DUS分子检测实践,同时也为西瓜品种纯度与真实性鉴定及遗传背景分析提供了技术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肥调控策略对膜下滴灌棉花冠层结构和产量的影响
《棉花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测定了膜下滴灌棉花常规灌溉施肥、优化灌溉、优化施肥等不同水肥调控处理下棉花生育期叶面积指数等冠层特征,分析了棉花冠层结构的动态变化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常规灌溉下氮磷配合的常规施肥可显著增加棉花叶面积指数、平均叶倾角,极显著降低散射和直射辐射透过系数,极显著提高单位面积结铃数和铃重,从而极显著提高子棉产量;只使用氮磷肥、不使用钾肥改为氮磷钾肥平衡施用,棉花叶面积指数和平均叶倾角略减,散射和直射辐射透过系数降低,单株结铃数增加,从而进一步提高子棉产量。在常规施肥下减少灌溉量、优化生育期灌水次数和灌水量,可增大棉花叶面积指数和平均叶倾角、降低散射和直射辐射透过系数,提高铃重,从而显著提高子棉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