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340条记录
苏云金芽孢杆菌HBF-1芽孢对棉铃虫幼虫生长发育及酶活的影响

中国生物防治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苏云金芽孢杆菌HBF-1菌株的芽孢对初孵棉铃虫幼虫无明显杀伤作用,但可以直接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使幼虫前期体重增加;而后期发育迟缓,历期延长,成虫产卵量明显减少。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用含有HBF-1芽孢的饲料饲喂棉铃虫幼虫,幼虫中肠肠壁细胞遭到破坏;随着虫龄的增大,微绒毛逐渐脱落,有的部位细胞壁破裂。酶活的测定结果表明:初孵棉铃虫幼虫取食含有HBF-1芽孢(100μg/g)的饲料后,幼虫体内的乙酰胆碱酯酶、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发生了变化。

关键词: 棉铃虫 苏云金芽孢杆菌 HBF-1菌株 芽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杂种优势群及其杂交利用模式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华北农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简要总结了玉米杂种优势群及其杂交利用模式概念的形成历史,分析了导致它们在几十年中能成功发展的重要因素,并讨论了相关的问题和今后应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玉米 杂种优势群 杂交利用模式 优势群及其杂交利用模式的形成与发展

几种棉花根系的研究方法

中国棉花 2007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试论河北省大面积发展杂交抗虫棉

中国棉花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河北省杂交抗虫棉科研和生产现状,初步分析了大面积发展杂交抗虫棉的可行性和重要性及应采取的措施,并提出了今后需进一步解决的技术问题。

关键词: 杂交抗虫棉 推广 可行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光周期及成虫期补充营养对丽蚜小蜂生长发育的影响

中国生物防治 2007 北大核心 CSCD

关键词: 丽蚜小蜂 光周期 发育历期 成虫寿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春秋大棚专用茄子品种茄杂6号的选育

中国蔬菜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茄杂6号是由自交系134与圆杂-黑扁-1-1-M配制而成的春秋大棚专用茄子品种。株型紧凑,连续坐果能力强,早中熟,始花节位为第8~9节。果实扁圆形,果皮紫黑色、油亮,果肉浅绿色,单果质量900g左右,春、秋大棚栽培每667m2产量6340kg左右。

关键词: 茄子 茄杂6号 一代杂种 春秋大棚专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铜绿丽金龟的室内人工饲养

昆虫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对室内饲养铜绿丽金龟AnomalacorpulentaMotschulsky的方法和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室内饲养的铜绿丽金龟种群完成一个世代平均为272·3天,3龄幼虫期比田间种群缩短了103·8天。在饲养过程中,幼虫的生长容易受到土壤湿度、食料、病原微生物的影响。卵的孵化率为86·0%,1龄、2龄和3龄幼虫的存活率分别为82·0%、76·0%和60·0%。10和15日龄幼虫在含有马铃薯的土壤中饲养14天后的死亡率分别为8·8%±1·6%和4·0%±1·6%,明显低于初孵幼虫及5日龄幼虫的死亡率,可以作为生物测定的最佳供试幼虫。紫外线处理的壤土和沙壤土中铜绿丽金龟幼虫可以正常生长,死亡率较低。

关键词: 铜绿丽金龟 室内饲养 生活史 饲养条件

水分胁迫对不同根型小麦幼苗水分利用率和导水率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旱地小麦晋麦47和高水肥小麦石4185为试材,比较分析了充分供水和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小麦幼苗水分利用效率(WUE)和根系导水率(Lpr)的差异。结果表明:正常供水条件下,晋麦47单株耗水量、根系干质量和单株干质量皆低于石4185,但根系水分利用率(WUEr)、茎叶水分利用率(WUEs)、单株水分利用率(WUE)以及根系导水率均高于石4185。轻度干旱胁迫下,石4185根系干质量稍有增加,晋麦47变化不明显,两者单株干质量均降低;两品种根系、茎叶和单株水分利用效率均显著提高,石4185根系水分利用效率反而高于晋麦47;但两品种根系导水率呈显著下降趋势,晋麦47下降幅度大于石4185并最终低于石4185。以上说明:水分充足条件下,晋麦47表现出“奢侈”利用水分,干旱条件下,表现出以降低水分消耗而维持地上部生长的耐旱节水机制;石4185在水分充足条件下耗水量大,表现出水地品种特点,胁迫条件下,水分利用率均升高且根系水分利用率升高相对更大,体现出干旱胁迫下依赖根系进一步发展增大吸收水分表面积来适应缺水环境。两者相比较,体现了不同根型小麦品种根系在干旱胁迫调节中的重要性和差异性。

关键词: 水分胁迫 冬小麦 水分利用效率 根系导水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根施外源多胺抑制剂MGBG和D-ARG对小麦幼苗抗旱性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25%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下,使用MGBG(1 mmol/L)、D-ARG(1 mmol/L)、L-ARG(1 mmol/L)处理二叶期的小麦根系72 h,结果表明,MGBG和D-ARG降低叶片相对含水量,增强叶片的膜脂过氧化作用,促进叶片和根系的生长,而L-ARG对叶片的含水量影响不大,促进根系的生长,促进叶片膜脂过氧化作用。这些表明,外源多胺抑制剂MGBG和D-ARG抑制根系多胺的形成不利于叶片水分的维持。

关键词: 小麦 根系 多胺抑制剂 抗旱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耐热性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和遗传效应分析

华北农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中国春-HOPE染色体代换系为试验材料,利用细胞膜热稳定性和大田生产条件下高温胁迫两种方法,对与耐热性有关的基因进行了染色体定位。结果表明,无论是利用膜热稳定性方法,还是利用大田高温胁迫环境进行耐热性评价的方法,HOPE的2A,3A,2B,3B和4B染色体代换到中国春相应染色体后,均显著提高了中国春的耐热性,证明这些染色体含有与耐热性有关的基因。在大田高温胁迫环境条件下,HOPE的3D,4A,5A和5B染色体也表现与耐热性有关。利用单染色体代换系和不同耐热性代换系杂交组合,对耐热性的基因效应分析结果显示,HOPE 2A染色体上的耐热性基因表现为显性效应,3A,2B,3A和4B染色体上的耐热性基因表现为加性效应;3B与4B,3A与2A,3B与2B以及这些染色体上的耐热性基因与2A染色体上的耐热性基因之间均可能存在互作效应。

关键词: 小麦 耐热性 基因 染色体定位 遗传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