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340条记录
玉米高产种质抗旱性鉴定及生理机理研究

华北农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玉米种子萌发期、苗期及整个生育期相结合,研究了玉米种子耐旱指数(GSI)、不同生理性状和抗旱指数(DRI)及其相互关系。结果发现:正常条件下叶片水势值较高、胁迫后降低幅度较大以及渗透势较高、胁迫后降低幅度较小的品种,抗旱指数较大;正常条件下水势低、胁迫后降低幅度中等以及胁迫前后渗透势降低幅度较大的品种抗旱指数较低;正常条件下植株POD活性较低、而胁迫后酶活升高幅度较大的品种,抗旱指数较大,而本身酶活较高,胁迫后升高幅度较小的品种,抗旱指数较低;胁迫下升高幅度较小、而本身脯氨酸含量较高的品种,抗旱指数较大;胁迫下升高幅度较大且本身脯氨酸含量较低的品种,抗旱指数一般较小;正常条件下丙二醛(MDA)含量较低的品种,抗旱指数也较大。种子耐旱指数低的品种,抗旱指数也低。综合认为,萌发期种子耐旱指数、苗期叶片水势、渗透势、POD活性与抗旱指数的一致性较高,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次之,从机理上解释了玉米抗旱性差异。

关键词: 玉米 抗旱性 鉴定 生理机理 高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株高玉米品种部分群体质量指标对种植密度的反应

华北农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主处理选先玉335、郑单958和高优1号3个不同株高品种,副处理设45000,53250,61500,69750和78000株/hm25个密度,从产量及其结构、叶面积动态、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库源关系和群体整齐度等方面研究阐述了不同株高紧凑型玉米品种群体质量指标在密度影响下的变化特点。结果显示,穗粒数、株高整齐度、单株干重、结实率、籽粒库充实度、粒叶比和产叶比等指标因密度处理的变异系数均呈现高秆品种大于中秆、中秆大于矮秆的规律性变化;生育后期叶面积衰减速率,源与库的相对地位、其平衡关系因密度处理的变化趋势也以品种株高不同而不同。高秆品种适宜密度和经济系数低,群体质量易受增密的负作用影响;矮秆品种对密度反应相对迟钝,但单株生产力有限;中等株高品种合理密植,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大、理论产量高,对密度反应适中,是夏玉米理想的品种类型。

关键词: 玉米 品种 株高 密度 群体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卵密度与培养条件对夜蛾斯氏线虫侵染期幼虫形成的影响

中国生物防治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24孔培养板研究不同营养水平、pH值、温度和卵密度对夜蛾斯氏线虫侵染期幼虫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Ringer溶液中,无论卵密度高低,卵或初孵幼虫均很快死亡;在10%基本培养液营养水平条件下线虫的发育停滞在二龄阶段;20%~100%的基本培养液营养水平下,侵染期幼虫的形成比率同营养水平呈负相关,与线虫卵密度呈正相关;适宜线虫向发育期三龄幼虫发育的pH值为7~8,温度为20~25℃,高于或低于此pH值或温度范围均可促使侵染期幼虫的形成;夜蛾斯氏线虫在pH值小于5或温度高于30℃条件下会很快死亡。

关键词: 夜蛾斯氏线虫 侵染期幼虫 温度 pH值 营养 密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富硒黑花生乳加工工艺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正交试验对富硒黑花生乳的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料水比为1∶15时,加入蔗糖脂肪酸酯0.25%、单硬脂酸甘油酯0.20%、羧甲基纤维素钠0.10%、白砂糖8%的富硒黑花生乳感官质量最佳。

关键词: 富硒黑花生 花生乳 加工工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甲醇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其特性研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更有效的治理工业废水污染,实验以甲醇作惟一碳源,利用富集培养的方法从化工厂活性污泥中分离到一株甲醇降解菌CYW-32,经对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菌株鉴定为嗜有机甲基杆菌(Methyl-obacterium organophilium)。通过比色酸法明确了菌株CYW-32在24 h内可高效降解500 mg.L-1的甲醇,降解率达到97.75%。进一步分析环境因素对菌株生长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培养条件为pH值7.0,温度32℃,转速150 r.min-1,装液量为100 mL/250 mL。同时证实了菌株CYW-32对甲醇的降解为胞内酶代谢途径。甲醇降解菌株的筛选为工业废水的生物处理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 甲醇 降解 嗜有机甲基杆菌 胞内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鸭茅苗期抗旱性综合评价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室内盆栽试验,在苗期连续干旱胁迫下,测定了与抗旱性有关的7项指标,运用五级评分法对20份野生鸭茅种质资源(Dactylis glomerataL.)抗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根据综合评价值的大小,确定了20份野生鸭茅的抗旱性强弱顺序为:ZXY03P-173>ZXY03P-191>ZXY04P-4>ZXY04P-226>ZXY03P-22>ZXY04P-201>ZXY03P-122>ZXY03P-227>ZXY04P-207>ZXY04P-75>ZXY04P-136>ZXY04P-57>ZXY04P-101>ZXY04P-189>ZXY04P-148>ZXY04P-239>ZXY04P-22>ZXY03P-69>ZXY04P-155>ZXY04P-89。

关键词: 鸭茅 苗期 抗旱性 综合评价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小麦抗病和品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麦类作物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DNA水平的分子标记技术能够提供便捷、准确、稳定的遗传标记。近年来,在小麦中应用分子标记进行遗传图谱构建、定位目标基因以及鉴定外源染色体片段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给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本文就分子标记技术在小麦抗条锈、叶锈和白粉病以及小麦麦谷蛋白、淀粉、硬度等品质方面的作用及应用进展进行了阐述,并对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育种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小麦 抗病 品质 分子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增施钾肥对日光温室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增施钾肥对日光温室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农民习惯施肥的基础上,合理增施钾肥可提高日光温室番茄的单果重和单株结果数,大幅度提高番茄产量;合理增施钾肥可显著增加农民种植番茄的纯收入;番茄的含糖量、Vc含量随钾肥的增施有升高的趋势,NO3--N含量随钾肥的增施有降低的趋势。在增施钾肥的基础上,适当减少氮肥用量可提高番茄含糖量。在农民习惯施肥的基础上(即每公顷施45 m3鸡粪,N 600 kg,P2O5300 kg,K2O 300 kg),每公顷增施K2O 150 kg比较适宜。

关键词: 钾肥 日光温室 番茄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无机肥长期配施对潮土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24年(19812~004年)的肥料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分析探讨了有机-无机肥长期配施对潮土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除增施秸秆外,增施化肥也能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但同时增施化肥和秸秆更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在提高有机质复合量方面,施用化肥的效果好于施用秸秆,而有机-无机肥结合效果较单一施用秸秆或化肥都要高;随秸秆或化肥施用量的增加有机质的复合度逐渐降低,但有机-无机肥结合施用可以提高有机质的复合度。有机-无机结合有利于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降低了土壤容重,提高了土壤田间持水量和饱和含水量,增加了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单施秸秆肥和单施化肥均有显著的增产效应,而化肥的增产幅度远远大于秸秆肥,有机-无机结合的增产幅度在同等施肥量下较单独施用秸秆或化肥的产量都要高。结果表明,有机-无机结合较单一施用秸秆肥或化肥能更有效地提高潮土的土壤肥力,提高作物产量。

关键词: 有机-无机结合 长期定位试验 作物产量 土壤肥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省太行山区苹果生产气象条件评析

华北农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搜集了太行山区气象资料,通过与国内外优质苹果产区气象条件比较,经分析认为:太行山区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温度、无霜期、极端低温、生长季节的温度在优质苹果所要求的适宜范围内;太行山海拔500 m以上的区域夏季比较凉爽,通常高温在35℃以下,超过35℃时极少,且每日高温持续时间短,枝条没有明显的春秋梢界限,非常适合苹果生长;太行山区海拔高、昼夜温差大,紫外线照射充分,有利于光合物质的积累和果实着色;太行山区年降水500~600 mm,虽降雨量偏低,但基本上可满足苹果的要求。为解决降水分布不均,进行果园蓄水保墒提供了水分基础;太行山区苹果生产的不利环境条件是:各地的降水分布与同一地区不同季节的降水分布不均、年变率大,造成局部或季节性的干旱缺水;低海拔的部分地区极端高温高于40℃,比苹果要求的上限指标高出3.9%,影响了苹果的产量和品质;太行山区的旱灾、洪涝、冰雹和风害等灾害性天气局部地区发生较频繁。

关键词: 太行山 苹果 气象条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