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石新733小麦的水分生理特点及节水灌溉效应
《作物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石新733是一个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为探明其是否适用于节水高产栽培,于2003—2004和2004—2005年度进行了节水灌溉对其水分生理性状和产量影响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石新733的叶片渗透调节能力比邯麦9、石麦9和衡7228的平均值高71.6%,叶水势比衡7228约高0.1 MPa。石新733的离体叶片失水速率较高;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与石麦9和邯麦9接近,均高于衡7228;胞间CO2浓度和蒸腾效率品种间没有明显差别。与灌5水处理相比,灌2水处理的叶水势和叶片气体交换参数均相近而灌浆盛期的光合功能和蒸腾效率较高。石新733的产量高于其他3个品种,其中,不灌水和灌2水处理分别比其他3个品种平均产量增加11.3%和7.0%。全生育期只灌拔节和抽穗开花期2水的节水处理比灌4水的常规灌溉处理增产5.6%,说明该品种可在节水高产栽培上应用。


滴灌条件下不同供水方式对日光温室桃树耗水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滴灌条件下,不同供水方式对温室桃树耗水量、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灌水次数和灌水量的增加,滴灌温室桃树各物候期阶段耗水量呈增加趋势;在整个年生长周期中,各处理土壤水分消耗的变化均呈双峰曲线,需水高峰期分别出现在花芽分化期和果实发育期;在各灌水处理中,T4处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分别达41 521.5 kg/hm2和54.46 kg/(mm.hm2);日光温室桃树耗水量与产量、水分利用效率间均呈二次曲线关系,经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分别为0.894 9,0.915 3,达0.01极显著相关水平。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在不同抗性玉米自交系叶片内的积累研究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玉米粗缩病病情严重度分级标准,对已知抗性水平的抗病、中抗和感病自交系材料逐株进行病情严重度分级调查。采集不同级别病株的玉米新叶,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Indirect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assay,ID-ELISA)检测病株叶片中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fijivirus,RBSDV)。采用SPSS软件对O.D405光密度值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显示:同一抗性水平、不同级别的玉米自交系病株叶片内的RBSDV浓度差异显著(F=237.499,P<0.01),且随病株病级加大,病毒浓度升高;而相同病级的抗病、感病和中抗玉米自交系叶片内的RBSDV浓度无显著差异(F=0.775,P=0.598);抗病自交系病株叶片中的病毒总浓度显著低于感病自交系材料。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粗缩病病株叶片内的病毒浓度与生物学症状呈正相关,病情越重,病毒浓度越高。RBSDV一旦侵入寄主,在抗病、感病和中抗的自交系植株体内均可增殖,并运转到新生叶片。此结论为从分子水平上进一步揭示玉米抗粗缩病的机理奠定了基础。


管侧沟茧蜂寄生行为生物学特性研究
《华北农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管侧沟茧蜂的寄生行为、寄主范围、寄主大小的选择及生殖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管侧沟茧蜂主要寄生夜蛾科的甜菜夜蛾、粘虫和斜纹夜蛾等害虫的1~2龄幼虫,对粘虫1~3龄幼虫的选择系数分别为0.42,0.54,0.05,3龄以上幼虫很少寄生。管侧沟茧蜂羽化后当天就能交配寄生,雌成蜂6日龄前的寄生数量占90%,在19~25℃单雌平均产茧30个,单雌最多产茧89个,雌蜂平均寿命,最长13 d,该蜂具有很强的生殖能力和控制目标害虫的能力。


KH_2PO_4对设施油桃果实糖积累及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设施栽培的艳光油桃为试材,研究了设施栽培条件下,喷施KH2PO4处理对油桃果实中糖积累和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幼果期喷施KH2PO4处理,果实葡萄糖和果糖含量明显增加,蔗糖含量没有明显变化,成熟期三种糖含量与对照均无明显差异;果实着色前KH2PO4处理显著增加了果实中蔗糖含量,但对葡萄糖和果糖含量无明显影响。幼果期和着色前喷施KH2PO4均显著提高了果实中蔗糖代谢酶活性。说明KH2PO4处理是通过全面提高果实中蔗糖代谢酶活性,起到提高库强作用,从而增加果实含糖量。


ELISA在苏云金杆菌杀虫蛋白毒素检测中的应用及新进展
《华北农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苏云金杆菌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生物杀虫细菌之一,其产生的杀虫蛋白毒素是主要的杀虫成分,目前对苏云金杆菌的毒力和杀虫蛋白毒素的检测主要采用生物测定、SDS-PAGE等方法,但这些方法的灵敏度较差。本文综述了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在苏云金杆菌蛋白毒素检测中的应用,以及在检测中采用的ELISA的类型和基本原理,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河北省主推玉米品种对粗缩病抗性鉴定及病情指标与产量损失率关系研究
《植物保护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河北省26个主推玉米品种进行抗玉米粗缩病性鉴定,并对其发病率及病情指数与产量损失率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目前玉米生产上主推品种中没有免疫和抗病品种,但感病后品种之间的病情严重度有显著差异,病情指数分布在35.37~80.05,产量损失率为15.55%~74.01%。以邢抗2号、费玉2号、费玉4号、沈玉17和农大108的病情严重度较轻,病情指数低于40,表现为感病,其他品种病情指数都在40以上表现为高感。产量损失率与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呈显著相关,且产量损失率与病情指数的相关性(R=0.982)比产量损失率与病株率的相关性(R=0.756)更强。


北方褐土区土壤硝态氮运移动态及合理施肥调控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设计不同纯氮(N)施入水平(分别为0、150、300、600、900和1200 kg/hm2共6个处理),重点研究了北方褐土区夏玉米大田土壤硝态氮(NO3--N)运移动态,并讨论了夏玉米N肥的经济环保施用量及其相关机制。试验结果表明,土壤-作物系统内土壤NO3--N垂直方向上的运移有向上、向下两个方向。不同生育时期土壤NO3--N运移特征不同,拔节期以前,0~40 cm土层随N肥用量的增加,土壤NO3--N含量快速增加,40 cm以下深度土壤NO3--N含量变化不明显,随植株的生长和根系的壮大,0~100 cm土层内的NO3--N整体运移活跃。土壤有自动调节NO3--N含量的功能,各土层NO3--N含量均存在一个最低点,其中耕层为3.1 mg/kg附近;玉米旺盛生长期各土层内土壤NO3--N饱和值在20.33 mg/kg附近,施肥量过多,NO3--N向下运移,造成资源浪费和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威胁。北方褐土区夏玉米最高纯N施用量应控制在600 kg/hm2以内,300 kg/hm2(纯N)是最为环保、经济的施肥量。


纸型蕨菜加工工艺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了研究纸型蕨菜加工的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方法]以蕨菜为原料,从添加剂的选择、用量和干燥条件等方面对其纸型产品的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大豆分离蛋白、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淀粉及甘油用量对纸型蕨菜品质的影响。[结果]添加0.2%大豆分离蛋白、0.2%海藻酸钠、0.3%羧甲基纤维素钠、5%淀粉、1.5%甘油、1.5%食盐,在60℃干燥70 min后再在80℃干燥15 min加工出的纸型蕨菜易成型,品质较好。[结论]纸型蕨菜的成功研制,丰富了纸型蔬菜的品种,为蕨菜深加工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