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北方褐土区土壤硝态氮运移动态及合理施肥调控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邢素丽 1 ; 刘孟朝 1 ; 邢竹 1 ;

作者机构: 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 夏玉米;土壤硝态氮;动态;合理施肥

期刊名称: 中国土壤与肥料

ISSN: 1673-6257

年卷期: 2007 年 2007 卷 05 期

页码: 15-18+3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通过设计不同纯氮(N)施入水平(分别为0、150、300、600、900和1200 kg/hm2共6个处理),重点研究了北方褐土区夏玉米大田土壤硝态氮(NO3--N)运移动态,并讨论了夏玉米N肥的经济环保施用量及其相关机制。试验结果表明,土壤-作物系统内土壤NO3--N垂直方向上的运移有向上、向下两个方向。不同生育时期土壤NO3--N运移特征不同,拔节期以前,0~40 cm土层随N肥用量的增加,土壤NO3--N含量快速增加,40 cm以下深度土壤NO3--N含量变化不明显,随植株的生长和根系的壮大,0~100 cm土层内的NO3--N整体运移活跃。土壤有自动调节NO3--N含量的功能,各土层NO3--N含量均存在一个最低点,其中耕层为3.1 mg/kg附近;玉米旺盛生长期各土层内土壤NO3--N饱和值在20.33 mg/kg附近,施肥量过多,NO3--N向下运移,造成资源浪费和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威胁。北方褐土区夏玉米最高纯N施用量应控制在600 kg/hm2以内,300 kg/hm2(纯N)是最为环保、经济的施肥量。

  • 相关文献

[1]滴灌水肥一体化条件下施氮量对夏玉米氮素吸收利用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郭丽,史建硕,王丽英,李若楠,任燕利,张彦才. 2018

[2]不同施肥措施对夏玉米产量和土壤硝态氮淋失的影响. 茹淑华,张国印,耿暖,王凌,孙世友,王朋峰. 2012

[3]膨果期不同施肥法对桃树生长结果的影晌. 张立莎,王召元,常瑞丰,刘国检,陈湖. 2013

[4]施肥与农产品安全初探. 冯伟,杨军芳,周晓芬,梁玉芹. 2011

[5]氮肥对菘蓝生长及氮素吸收的影响. 温春秀,翟彩霞,刘灵娣,王丽英,田伟,陈丽莉,李若楠,张彦才. 2013

[6]不同缓控释氮肥对冬小麦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刘学彤,贾良良,杨云马,杨军芳,杨振立. 2020

[7]氮肥施用量对土壤硝态氮含量和分布的影响. 张国印,孙世友,王丽英,王志军,赵同科. 2003

[8]施氮量对冀西北春玉米氮肥利用率和土壤硝态氮时空分布的影响. 王激清,刘社平,韩宝文. 2011

[9]氮肥后移对土壤氮素供应和冬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裴雪霞,王秀斌,何萍,张秀芝,李科江,周卫,梁国庆,金继运. 2009

[10]变性淀粉包裹型缓释尿素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氮素农学效率的影响. 翟彩霞,吴欢欢,王丽英,陈丽莉,李若楠,窦菲,张彦才,李在涵. 2011

[11]长期定位条件下氮肥对优质小麦氮素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 姚海坡,张经廷,姚艳荣,崔永增,郑孟静,崔江慧,贾秀领. 2023

[12]节水控肥下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日光温室黄瓜-番茄轮作体系土壤氮素供应及迁移的影响. 李若楠,张彦才,黄绍文,唐继伟,王丽英,陈丽莉,翟彩霞. 2013

[13]滴灌水肥一体化下施氮量对小麦氮素吸收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郭丽,王丽英,张彦才,史建硕,李若楠,王艳霞,任燕利. 2017

[14]化肥氮用量对日光温室黄瓜产量、抗病性及土壤硝态氮的影响. 李若楠,张彦才,黄绍文,唐继伟,王丽英,陈丽莉,翟彩霞. 2012

[15]流动注射分析法与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硝态氮含量的比较. 王慧敏,唐玉霞. 2016

[16]河北省梨小食心虫田间种群动态调查. 屈振刚,刘文旭,路子云,钟勇,李建成. 2010

[17]河北省两熟制农田小麦保护性耕作实践经验、问题与对策. 李晋生,马吉利,刘玉升. 2006

[18]基于养分专家系统的华北夏玉米推荐施肥效应研究. ZHANG Jia-jia,张佳佳,徐新朋,XU Xin-peng,WANG Yi-lun,王宜伦,JIA Liang-liang,贾良良,CUI Rong-zong. 2016

[19]夏玉米茎秆质量及养分吸收对不同肥料滴灌配施的响应. 张经延,吕丽华,张丽华,郑孟静,贾秀领. 2017

[20]耕作方式对密植夏玉米弱势粒灌浆的调控效应. 翟立超,张丽华,贾秀领.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