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太行山山前平原冬小麦-夏玉米推荐施肥指标的修正
《农业工程学报 》 200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3种肥料效应模型,分析模拟了太行山山前平原高产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制度下的施肥量与作物产量之间的效应关系。结果表明,采用线型+平台模型拟合,冬小麦和夏玉米生育期的最佳施氮量分别为91 kg/hm2和39.7 kg/hm2,在保证作物产量不减的情况下,比当地农民采用的传统二次型施肥模型的施氮量分别减少59%和79.7%。华北平原高产区长期过量施用氮肥,造成土壤中有不同程度的硝态氮积累,故施用基肥时,应特别注重测定田间土壤根层(0~60 cm)的硝态氮含量。通过养分平衡长期定位试验表明,该区磷肥合理施用量为P2O575 kg/hm2。实行冬小麦秸秆还田情况下,冬小麦季宜施用钾肥K2O 45 kg/hm2,夏玉米季可以不施钾肥。依据该文推荐的施肥指标可使冬小麦季节省肥料投资407.4元/hm2,玉米季节省肥料投资503.8元/hm2,两季作物的施肥利润均显著提高。为中国华北平原粮食高产区合理施用化肥、减少资源浪费、提高经济和生态效益提供了参考依据。


转基因动物技术及其应用
《华北农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从原核显微注射法、胚胎干细胞法、逆转录病毒感染法、精子载体法和体细胞核移植法等5个方面简要介绍了建立转基因动物的方法及应用。


苏云金杆菌HBF-1菌株在土壤中毒蛋白含量的ELISA检测
《中国生物防治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苏云金芽孢杆菌HBF-1菌株中分离纯化的高特异性杀虫蛋白作为抗原,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出多克隆抗体,其效价可达到16000。应用制备的特异性抗体建立了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不同土壤样品中Bt毒蛋白含量。初步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检测土壤中Bt毒蛋白的含量,因土壤理化特性及组成成分的不同,检测到的毒蛋白含量也略有不同,河沙中的蛋白检测量最低,只有12.53%;另一种沙壤混合物中检测量达到76.16%。
关键词: HBF-1菌株 毒蛋白 多克隆抗体 间接ELISA 土壤


腐植酸复合肥对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不同用量的腐植酸复合肥对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真菌3种微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腐植酸复合肥能够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但对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其效果不同:对细菌的影响最大,真菌次之,对放线菌的影响最小。微生物的数量与土壤中速效氮、磷、钾含量间呈极显著或显著性关系。


华北平原小麦一玉米两熟作物区土壤培肥途径研究
《土壤通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制度下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培肥的作用,进行了不同的秸秆、有机肥和无机化学肥料之间平衡配施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平衡施肥同时施用秸秆或有机肥后当年能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在较高肥力地块中"化肥平衡施肥+秸秆还田"的处理,土壤有机质比"不施肥、不还田"的对照增加最多,增加1.9gkg-1,增加率达8.9%;"平衡施肥+秸秆+快速腐解菌"的处理,土壤速效钾含量最高,为202.50gkg-1,比对照增加28.6%;在较低肥力地块中以"化肥平衡施肥+有机肥"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增量最多,分别增加1.5gkg-1、6.9mgkg-1和32.5mgkg-1,增加率分别达11.7%、39.8%和3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