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340条记录
太行山山前平原冬小麦-夏玉米推荐施肥指标的修正

农业工程学报 200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3种肥料效应模型,分析模拟了太行山山前平原高产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制度下的施肥量与作物产量之间的效应关系。结果表明,采用线型+平台模型拟合,冬小麦和夏玉米生育期的最佳施氮量分别为91 kg/hm2和39.7 kg/hm2,在保证作物产量不减的情况下,比当地农民采用的传统二次型施肥模型的施氮量分别减少59%和79.7%。华北平原高产区长期过量施用氮肥,造成土壤中有不同程度的硝态氮积累,故施用基肥时,应特别注重测定田间土壤根层(0~60 cm)的硝态氮含量。通过养分平衡长期定位试验表明,该区磷肥合理施用量为P2O575 kg/hm2。实行冬小麦秸秆还田情况下,冬小麦季宜施用钾肥K2O 45 kg/hm2,夏玉米季可以不施钾肥。依据该文推荐的施肥指标可使冬小麦季节省肥料投资407.4元/hm2,玉米季节省肥料投资503.8元/hm2,两季作物的施肥利润均显著提高。为中国华北平原粮食高产区合理施用化肥、减少资源浪费、提高经济和生态效益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施肥模型 肥料效益 硝态氮 推荐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衡科棉369简介

中国棉花 2007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基因动物技术及其应用

华北农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从原核显微注射法、胚胎干细胞法、逆转录病毒感染法、精子载体法和体细胞核移植法等5个方面简要介绍了建立转基因动物的方法及应用。

关键词: 转基因动物 技术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木香对植物病原菌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华北农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黄瓜白粉菌、黄瓜霜霉菌、黄瓜炭疽菌、番茄灰霉菌、番茄叶霉菌为供试菌,测试了土木香甲醇、乙醇提取物以及乙醇提取物不同萃取组分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土木香的不同溶剂提取物对5种供试菌都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乙醇提取物比甲醇提取物抑菌活性高。土木香乙醇提取物在浓度为0.005 g/mL时,对黄瓜白粉菌、黄瓜霜霉菌的抑制率分别达到99.95%,96.30%。在乙醇提取物不同的萃取组分中,石油醚部分的抑菌活性最强。

关键词: 土木香 提取物 抑菌活性 植物病原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冀东滨海盐碱地区水改旱棉花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冀东滨海盐碱地区水稻田土壤类型复杂、盐渍化程度高等胁迫因素,从水改旱田土壤治理、耐盐碱棉花品种选择、播种技术和简化整枝技术等方面入手,初步建立了适宜该地区的耐盐碱棉花优良品种结构和棉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

关键词: 冀东滨海区 水改旱 棉花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苏云金杆菌HBF-1菌株在土壤中毒蛋白含量的ELISA检测

中国生物防治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苏云金芽孢杆菌HBF-1菌株中分离纯化的高特异性杀虫蛋白作为抗原,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出多克隆抗体,其效价可达到16000。应用制备的特异性抗体建立了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不同土壤样品中Bt毒蛋白含量。初步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检测土壤中Bt毒蛋白的含量,因土壤理化特性及组成成分的不同,检测到的毒蛋白含量也略有不同,河沙中的蛋白检测量最低,只有12.53%;另一种沙壤混合物中检测量达到76.16%。

关键词: HBF-1菌株 毒蛋白 多克隆抗体 间接ELISA 土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二甲戊灵室内除草毒力测定

西北农业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了二甲戊灵对杂草的毒力和对甘蓝的安全性。结果表明,播后苗前在148.37~165.69 g/hm2的剂量下,采用土壤喷雾法施用二甲戊灵,可有效抑制稗、马唐生长,鲜重抑制率达90%以上;对甘蓝的安全性测定结果表明,二甲戊灵在甘蓝播后苗前施药对甘蓝安全。

关键词: 二甲戊灵 生物测定 杂草 甘蓝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腐植酸复合肥对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不同用量的腐植酸复合肥对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真菌3种微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腐植酸复合肥能够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但对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其效果不同:对细菌的影响最大,真菌次之,对放线菌的影响最小。微生物的数量与土壤中速效氮、磷、钾含量间呈极显著或显著性关系。

关键词: 腐植酸复合肥 土壤微生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华北平原小麦一玉米两熟作物区土壤培肥途径研究

土壤通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制度下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培肥的作用,进行了不同的秸秆、有机肥和无机化学肥料之间平衡配施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平衡施肥同时施用秸秆或有机肥后当年能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在较高肥力地块中"化肥平衡施肥+秸秆还田"的处理,土壤有机质比"不施肥、不还田"的对照增加最多,增加1.9gkg-1,增加率达8.9%;"平衡施肥+秸秆+快速腐解菌"的处理,土壤速效钾含量最高,为202.50gkg-1,比对照增加28.6%;在较低肥力地块中以"化肥平衡施肥+有机肥"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增量最多,分别增加1.5gkg-1、6.9mgkg-1和32.5mgkg-1,增加率分别达11.7%、39.8%和36.1%。

关键词: 小麦-玉米两熟区 华北平原 土壤培肥 平衡施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地区麦长管蚜对氯代烟酰类杀虫剂的敏感性

华北农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浸渍测定了不同地区麦长管蚜对五种氯代烟酰类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麦长管蚜种群对氯代烟酰类杀虫剂的敏感性具有显著的差异,安徽蚌埠种群对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和氯噻啉的敏感性比最敏感的河北蔚县种群分别低119.6,95.7,26.3和16.5倍,而对烟碱的敏感性仅低3.8倍。四川成都种群对吡虫啉,陕西杨陵种群对噻虫嗪的敏感性也分别比河北蔚县种群低5.7和5.3倍。

关键词: 麦长管蚜 抗药性 吡虫啉 啶虫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