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9441条记录
新入侵害虫海枣异胸潜甲幼虫的龄数划分及在银海枣树上的垂直分布

环境昆虫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海枣异胸潜甲是一种新入侵并爆发成灾的为害刺葵属植物的害虫,了解幼虫的龄数及其在树上的垂直分布,是进一步研究其发生趋势、生物学习性、预测预报以及制定综合防治技术的基础。本研究采取了田间取样收集野外海枣异胸潜甲各龄幼虫,分别测量了该幼虫的前胸背板宽度和头壳宽度2个形态指标,根据所测量的频次分布图、Dyar定律、Crosby生长法则以及线性回归的方法进行分析,发现以头壳宽度作为标准,幼虫龄期数分为5个龄数是较为合理的。1-5龄幼虫头壳宽度(mm)分别为0.407±0.004、0.503±0.003、0.582±0.002、0.725±0.002和0.847±0.001,头壳宽度和幼虫龄数的线性回归方程均符合指数模型Y=0.344×exp(0.181×X)和多项式模型Y=0.34+0.061×X+0.008×X~2。并以此指标对底部、中部和顶部的为害幼虫数进行了统计,发现幼虫密度分别在2.096头/叶、1.678头/叶和1.068头/叶,表明了该幼虫在银海枣多分布于树的底部和中部。

关键词: 海枣异胸潜甲 幼虫龄数 Dyar定律 垂直分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心火龙果果酒生产过程中的褐变机理探究

食品工业科技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了红心火龙果果酒生产过程中褐变度和主要致褐因子的变化规律,并采用统计方法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红心火龙果果酒在陈酿过程中先由紫红色转变为红色,最后转变为黄色;其中,褐变度与多酚氧化酶、甜菜红素呈负相关,相关性系数r分别为-0.8520和-0.9070,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可以推断,其褐变本质是甜菜红素通过酶促反应降解为甜菜黄素。该结果为褐变调控措施的选择与实施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 火龙果果酒 甜菜红素 褐变 相关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EDS1正调控茄子抗青枯病反应

热带作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EDS1(Enhanced Disease Susceptibility 1)在植物抗病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其在调控茄子抗青枯病中的作用,根据茄子基因组序列设计引物克隆了EDS1,将其命名为SmEDS1。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SmEDS1最大开放阅读框包含1 809 bp,编码602个氨基酸残基。其包含该基因家族典型的LP结构域和EP结构域。为了进一步验证其功能,通过VIGS技术沉默茄子抗青枯病材料SmEDS1后接种青枯病病原菌,7 d后植株枯萎,结果表明EDS1正调控茄子抗青枯病。半定量结果表明,SmEDS1沉默后对其他信号基因的表达量有着显著影响,其中MAPK6、RAR1的表达量上调,而MAPK3、SIPK、PAD4、SGT1、TGA、EDR1、NPR1、ICS1、GLUA、EIL1和HSP90等基因的表达量下调,EBF2和ACO5的表达量不受SmEDS1的调控。此结果表明EDS1在调控茄子抗青枯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茄子 SmEDS1 青枯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复合凝聚法制备天然椰子油微胶囊

中国油脂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明胶、阿拉伯胶为壁材,采用复合凝聚法制备天然椰子油微胶囊。用TG酶作为固化剂,以包埋率为主要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天然椰子油微胶囊制备工艺进行优化。重点探讨p H、壁材质量浓度、芯壁比、反应温度对天然椰子油微胶囊制备的影响,并分析天然椰子油微胶囊产品的基本性质。结果表明:天然椰子油微胶囊制备的最佳条件为p H 3.5、壁材质量浓度20 g/L、芯壁比2∶1、反应温度40℃,该条件下制备的天然椰子油微胶囊产品的水分含量(2.88±0.31)%、表面油含量(4.20±0.05)%、包埋率(93.75±0.28)%、平均粒径413μm。

关键词: 椰子油 微胶囊 复合凝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纳米微胶囊技术及其在植物精油中的应用

高分子通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纳米微胶囊技术作为一门极具发展前景的新兴技术,在各个行业领域都有其独特性和优越性,尤其是在植物精油中的应用。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纳米微胶囊技术在植物精油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纳米微胶囊技术将液态的植物精油转变为固体形态,有效地控制芳香植物精油缓释性能,延长留香时间,并在食品、化妆品、纺织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纳米微胶囊技术及其在植物精油中的应用研究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展示出巨大的潜在市场应用前景,但目前仍需要投入大量工作研究植物精油纳米微胶囊新型制备方法,建立一套完整的实际可操作的系统来评价其性能,寻找新型低廉环保无毒害的天然材料作为壁材,以获取更具有应用价值的纳米微胶囊材料。

关键词: 纳米微胶囊 植物精油 制备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鸟氨酸脱羧酶家族基因鉴定及进化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精氨酸脱羧酶(ADC)和鸟氨酸脱羧酶(ODC)共同负责腐胺的合成,而烟草等茄科植物中,因为腐胺是尼古丁的前体,ADC、ODC对于尼古丁合成具有特殊意义。为系统梳理ODC和ADC在植物基因组中的状况,我们对其基因进行了全面的鉴定和进化分析,并重点考察了其在茄科植物番茄中的表达。首先,我们从已阐明功能的ADC和ODC蛋白序列中,均鉴定了两个保守结构域;在此基础上,结合HMMER和BLAST,从10个植物基因组中共鉴定得到了46个鸟氨酸脱羧酶家族基因。对其构建进化树,发现它们分成3个亚家族:ODC、ADC和DapDc;这些基因均为脱羧酶基因。人类和酵母基因均聚在ODC这一枝,表明ODC在本家族中进化最早。拟南芥和苔藓中均不存在ODC基因,表明此基因在这两个植物基因组中发生了丢失。ADC基因在植物登陆后才得以进化形成。DapDc基因数目极为保守,表明它在植物进化过程中受到了严格的控制。

关键词: 鸟氨酸脱羧酶 精氨酸脱羧酶 基因家族 进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蕉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分子植物育种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香蕉是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香蕉主栽品种多为三倍体,难以通过传统育种方式获得优良新品种。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对香蕉进行遗传改良就成了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本综述了近几年来香蕉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功能基因组学及基因工程等三方面的研究进展,希望为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培育香蕉新品种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香蕉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功能基因组学 基因工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巴西橡胶树HbNAC55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前期巴西橡胶树胶乳转录组测序的基础上,利用q RT-PCR技术,从巴西橡胶树中克隆得到1个NAC转录因子基因,命名为Hb NAC55。Hb NAC55全长1 755 bp,该基因编码584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量为65.06 ku,等电点为4.79。蛋白结构分析发现,该蛋白含有一个NAM结构域,具有典型的NAC类蛋白的结构特征,与木薯、胡杨、可可、土瓶草、梅、胡桃、甜橙等物种的NAC家族成员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分别为81%、61%、56%、57%、55%和53%。通过q RT-PCR发现Hb NAC55在橡胶树胶乳中表达量最高。茉莉酸和乙烯均能诱导胶乳中Hb NAC55表达上调,其中茉莉酸甲酯处理12 h后Hb NAC55表达量提高了近6倍,乙烯处理48 h后HNAC55表达量提高了近1.7倍。本研究将为进一步研究Hb NAC55在巴西橡胶树中的功能提供了帮助。

关键词: 巴西橡胶树 NAC转录因子 茉莉酸 乙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镁素处理对艾纳香药材生物量和营养元素积累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一年生艾纳香种子苗为实验材料,用七水合硫酸镁提供镁素,测定生长期艾纳香生长指标和生物量,采用凯氏定氮仪测定艾纳香药材氮含量,采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磷含量,以及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艾纳香药材钾、钙、镁、铁、锰、铜和锌含量,以研究镁素对艾纳香药材生物量和营养元素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镁素显著增加了艾纳香叶长、叶宽、株高和地径等生长指标,显著增加了艾纳香药材叶片、茎和叶茎总生物量,对叶茎生物量比影响不显著;镁素对艾纳香叶片中氮含量影响不显著,钙和铁含量显著降低,1.5 mg/mL镁素处理组磷、钾和镁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15 mg/mL镁素处理组锰、锌和铜含量最低,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在艾纳香生长期施加镁素可以促进艾纳香生长,提高药材生物量,显著促进磷、钾和镁积累,抑制钙和铁的吸收,对氮影响不显著,15 mg/mL镁素处理组锰、锌和铜含量最低。

关键词: 艾纳香 生物量 叶片 营养元素 生长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洋常春藤甲羟戊酸焦磷酸脱羧酶基因HhMVD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甲羟戊酸焦磷酸脱羧酶(Mevalonate diphosphate decarboxylase,MVD)是三萜皂苷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为研究其在洋常春藤中的基因功能,通过RT-PCR和RACE技术从洋常春藤叶片中克隆获得HhMVD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并通过RT-qPCR技术分析其表达规律。结果表明:RACE克隆获得的HhMVD基因cDNA序列全长1 799 bp,包含一个完整开放阅读框(ORF)1 263 bp、5′非编码区(5′UTR)192 bp、3′非编码区(3′UTR)344 bp;该基因编码420个氨基酸,分子质量46.6ku,理论等电点为6.57,不含跨膜区,属于非分泌型蛋白;HhMVD蛋白具有GHMP激酶N端结构域,属于甲羟戊酸激酶系列,与刺五加、人参、三七等同科植物亲缘关系较近。RT-qPCR结果表明,洋常春藤中HhMVD基因的时空表达相对稳定,但与常春藤皂苷含量差异变化之间存在一定的负相关性。洋常春藤HhMVD基因的成功克隆及表达分析研究,为深入探讨其基因功能、阐明其在常春藤皂苷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洋常春藤 甲羟戊酸焦磷酸脱羧酶 RACE克隆 实时荧光定量PCR 相对表达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