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羽色儋州鸡生长曲线拟合与分析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儋州鸡生长发育规律和各阶段的生长速度,本试验采用Gompertz、Logistic和Bertalanffy 3种非线性模型对黑色羽系和麻花色羽系儋州鸡0~18周龄体重生长数据进行拟合和分析,选取黑色羽系、麻花色羽系儋州鸡各200只(公、母各半),分别于0、2、4、6、8、10、12、14、16和18周龄晨饲前空腹称重并记录,并利用3种非线性模型对儋州鸡生长曲线进行拟合比较分析.结果显示,2种羽色儋州鸡实测生长曲线基本一致,接近于"S"型,符合正常生长发育规律,2种不同羽色儋州鸡母鸡0~18周龄的体重实测值差异不显著(P>0.05),公鸡0~16周龄的体重实测值差异不显著(P>0.05),而16~18周龄麻花色羽系公鸡体重显著高于黑色羽系公鸡(P<0.05).3种非曲线模型拟合度(R2)均在0.992以上,均能较好地拟合2个羽系儋州鸡的生长曲线,且模型的预测曲线与实际观测曲线基本吻合,但Gompertz模型曲线吻合度高于Logistic和Bertalanffy模型曲线,且母鸡比公鸡拟合效果好.本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儋州鸡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各阶段的生长特征,可为儋州鸡选育、生产和产业化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儋州鸡 生长曲线 Gompertz模型 Logistic模型 Bertalanffy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均分等效面设计法的建立及其用于三组分混合物等效面的构建
《生态毒理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等效线与等效面在化学混合物毒性相互作用评价方面具有综合、直观、有效等特点。但目前等效面尚无有效的绘制方法,主要原因是三元混合物组分浓度配比缺乏有效、直观的试验设计方法。根据三组分混合物等效面的三角形特征,提出了一种新的均分等效面设计(EESD)方法用于三元组分浓度配比试验设计。最终,得到了组分的9个毒性单位(EC50)比,分别是1:1:7、4:1:4、2:2:5、1:4:4、7:1:1、5:2:2、4:4:1、2:5:2、1:7:1。按照惯例还增加一个毒性单位比1:1:1的等毒性浓度比混合物射线。组分两两混合按照直接均分射线法进行毒性单位比1:5、2:4、3:3、4:2、5:1设计15个二元混合物射线。单个组分在浓度轴上的3个ECx点构成了等效面的3个顶点。这28个等效点采用基于三角形的3次插值得到混合物x%效应的观测等效面。基于EESD构建了[BMIM]BF4、灭多威、敌敌畏的混合物对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效应为80%、50%、20%的等效面。等效面分析表明,除了1:1:7混合物射线在80%与50%效应时为拮抗作用外,三元混合物体系总体上为加和作用。同时给出了三元混合物EESD方法设计的一般规则。EESD方法可有效用于三元组分的浓度配比优化设计与三维等效面的绘制。
关键词: 均分等效面设计 混合物毒性 浓度加和 协同/拮抗 等效面 等效线 乙酰胆碱酯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转录组测序的油梨EST-SSR引物开发
《热带作物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转录测序技术,开发油梨表达序列标签-简单重复序列(EST-SSRs),为SSR标记在油梨种质资源鉴定、品种选育及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奠定基础。采用Illumina二代测序的技术,共获得37 639条无冗余的序列,对其进行SSR搜索,共获得6 419条简单序列重复(SSR)。利用Primer 3.0软件设计SSR引物,并以11份油梨种质筛选多态性引物。基于转录组序列开发出的EST-SSR的分布频率为17.05%。在油梨EST-SSR中,单核苷、二核苷和三核苷的重复占主导,占总数的99.07%。单、二、三核苷酸重复单元分别占总SSR的37.47%、31.80%和29.80%;出现频率最高的二核苷酸重复基元是AG/CT,占总数的29.15%,出现最高的三核苷酸重复基元为AAG/CTT,占12.01%。随机选择315个SSR位点合成引物,经11份油梨种质筛选鉴定,227对引物可扩增获得产物,有效扩增率为72.06%;其中34对引物表现出良好多态性,占有效引物的12.78%,占总引物的10.79%。在34对多态性引物中,每对引物扩增等位基因数2~12个。利用高通量测序开发SSR引物有较好的实用性,开发获得的34个具有多态性的油梨SSR标记可用于研究油梨及其相关近缘物种的遗传变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β1-微管蛋白基因的功能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克隆并鉴定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Foc4)β1-微管蛋白(β1-tub)基因,采用Split-marker同源重组技术获得Foc4的β1-tub基因敲除突变体,通过测定突变体菌株的生长速度、产孢量、致病力及对多菌灵敏感性,研究β1-tub基因在香蕉枯萎病菌的生长发育及对多菌灵抗药性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与Foc4野生型菌株相比,敲除突变体生长缓慢、菌丝畸形及产孢量增加,对巴西蕉苗的致病力明显减弱,但对多菌灵的抗性水平无明显变化。由此推测β1-tub基因可能在Foc4的生长发育、产孢及致病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橡胶树死皮防治缓释颗粒调理剂造粒工艺的研究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橡胶树死皮已成为制约天然橡胶生产发展的重要因子之一,研发轻简、高效的死皮防治技术是目前橡胶生产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以腐植酸为载体,对橡胶树死皮防治缓释颗粒调理剂的圆盘造粒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设计正交试验,分析了圆盘倾斜角度、圆盘转速及粘结剂对缓释颗粒调理剂的粒度、颗粒强度及颗粒崩解率的影响,确定了合理的造粒工艺:圆盘转速为60 r/min、倾角30°,粘结剂为壳聚糖。最优工艺条件下制备的缓释颗粒调理剂的粒度为91.5%、颗粒强度为34.1 N、崩解率为10%,粒度及颗粒强度已达国家复合肥标准相关要求;从崩解率看,所制备的调理剂颗粒具有一定的缓释性能。本研究的开展可为实现轻简、高效的橡胶树死皮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近15年北部湾西部近岸大气湿沉降中无机氮的研究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利用2000~2014年北部湾西部近岸的两个城市(河内和太平)的湿沉降无机氮(NO_3~--N和NH_4~+-N)数据,分析了湿沉降无机氮的浓度和通量的长期变化规律,并结合北部湾海水中的无机氮浓度讨论了湿沉降对海水生态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近15年来河内和太平两个区湿沉降无机氮的月平均浓度总体上在5~9月较低,在10月至次年4月较高;这两个区域湿沉降无机氮的年平均浓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估算结果表明的湿沉降给北部湾带来的NO_3~--N和NH_4~+-N的量分别为46448.6和83220.5 t/a。湿沉降可能对于近年来北部湾海水中NH_4~+-N的相对含量升高及N过剩有重要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基因番木瓜55-1品系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方法的建立
《热带作物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55-1的品系特异性序列设计了5套LAMP引物,筛选扩增效率高的引物。对筛选到的LAMP引物的反应温度和反应体系进行了优化,并进行了特异性、灵敏度和稳定性的实验。结果表明,该套LAMP引物的特异性和稳定性良好,灵敏度为0.05%,最快能在30 min内得到检测结果。建立的LAMP检测方法能有效地检测转基因番木瓜55-1品系,既简化了检测步骤,又缩短了检测时间,为转基因番木瓜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撑。
关键词: 转基因番木瓜55-1 环介导等温扩增 特异性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防菌对杧果主要病害病原菌室内抑菌试验
《中国森林病虫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筛选对杧果重要病害有良好防效的生防菌,选用前期得到的7种生防菌和市售11种生防菌剂对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链格孢属Alternaria、镰孢属Fusarium的27个病菌菌株进行室内抑菌研究,并引入热图对抑菌效果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表明:对刺盘孢属病菌,生防菌剂枯草芽孢杆菌S3的抑制效果最好,平均抑菌率达36. 77%,其次是生防菌剂巨大芽孢杆菌S6和枯草芽孢杆菌FCK;对链格孢属病菌,生防菌6a-3抑菌效果最好,平均抑菌率达28. 63%,其次是生防菌剂枯草芽孢杆菌S3和生防菌枯草芽孢杆菌FCK;对镰孢属病菌,生防菌剂枯草芽孢杆菌S3的抑制效果最好,平均抑菌率达50. 95%,其次是枯草芽孢杆菌FCK。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烟草疫霉侵染后剑麻H.11648叶片细胞超微结构和防御酶活性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斑马纹病是剑麻的主要病害之一,本研究以剑麻斑马纹病高感品种H.11648为材料,分别在接种烟草疫霉0、24、36、48、72 h取样,用电镜观察H.11648叶片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同时分析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防御酶活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H.11648在接种24 h,可见大量休止孢,叶绿体结构被破坏,植物组织开始降解,随着时间延长,附着孢出现,吸器形成,植物组织解体更严重,接种72 h,可见大量菌丝。在整个接种过程中,CAT、PAL和PPO活性显著增强,72 h达到最高,分别为501.44、25.73、1 742.67 U/(g.min)。SOD和APX活性显著下降,72 h达到最低,分别为2 888.62 U/g和841.96μmol/(g.min)。POD活性先下降72 h又上升,但均显著低于接种前POD活性。本研究从细胞学和生理水平为探讨剑麻与烟草疫霉互作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移动激光扫描的橡胶林风害相关参数精准反演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2018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林木参数反演是森林资源管理与培育经营的关键环节。迅速发展的激光探测与测量技术突破了传统测量方法,可以快速的获取林木的空间三维信息,在林业普查中具备高效率、高精度的优势。结合计算机图形学与图像学方法,以中国最大的橡胶生产基地海南省儋州市长期受台风侵害下的两个不同品种橡胶林段(林段1PR107,林段2CATAS7-20-59)为研究对象,设计了面向离散激光点云的单株林木参数提取方法,自动获取橡胶林木风害后的生物量指标。首先,通过人背负移动激光雷达获取林段点云数据并使用瑞利商求取台风造成的主枝干倾角,以找寻每株橡胶树的树冠中心点。其次,对点云进行垂直投影,并采用分水岭与Meanshift算法实现株株分离。最后,基于以上操作自动获取与实测值相近的林木参数,例如冠幅、冠径、冠积、叶面积密度、叶面积分布以及主枝与分枝之间夹角等。计算表明,林段1与林段2东西冠幅分别为3.95和3.73m,与实测相差1.74%~6.27%;林段1与林段2南北向冠幅分别为6.47和6.51m,与实测相差2.54%~4.02%;林段1与林段2平均胸径分别为5.20和4.73cm,与实测相差0.64%~2.44%;林段1与林段2平均冠积分别为168.01和141.80m3,与实测相差0.67%~0.85%;林段1与林段2主枝干倾斜角分别为18.80°和13.11°,与实测相差5.53%~7.09%;林段1与林段2二级分支与主枝干的夹角分别为40.21°~69.23°和10.63°~32.14°,它们相差62.63%;林段1在不同天顶角下的叶面积指数均大于林段2。通过对一定样本(150棵/每类林段)的分析结果与真实比对表明,该方法对林木参数反演结果精度较高,有效地评估了不同品种橡胶树在台风下的损伤度(如主枝干歪斜率、叶面积密度及衰减分布)。参数反演结果与实测值仅有8%的偏差,此偏差主要由橡胶林分叶片稠密,导致林分中叶面与枝干扫描数据获取缺失,以及外界环境干扰如风力扰动、点云拼接误差、激光束发散率、激光扫描范围等原因造成。同时,由于林段1(PR107)的橡胶树的主枝与分枝夹角、冠积以及叶面积指数均大于林段2(CATAS7-20-59)的橡胶树,导致林段1的橡胶树比林段的2橡胶树在台风侵害下更脆弱。因此,该研究可用于研究风力侵害对于不同森林地块的影响,以及量化风害造成的生态系统紊乱的影响。同时,该方法解决了人背负激光扫描数据进行单株提取与林木参数反演的问题,为激光测绘在林业中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 激光探测与测量技术 单株树冠提取 林木参数反演 风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