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多源数据的华北平原夏玉米种植区划研究
《智慧农业 》 2019
摘要:精准识别农业生产环境信息和农业生产特征,对气象、土壤和作物等多源数据进行综合分类,是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和优化农业种植结构的基础。本研究基于近20年(1998~2017年)气象数据和华北五省的玉米单产统计数据,首先构建了华北平原气候资源和玉米生产时空分布特征数据库,研究区内的降雨量、活动积温、日照时数、太阳辐射和玉米单产均存在显著的时空变化;利用作物精细种植区划方法,将华北平原夏玉米种植区分为极不适宜区、不适宜区、较适宜区、适宜区、极适宜区五大类,各类面积分别占总体的比例约为10%、 11%、 25%、 30%、 24%;进一步通过环境类别归属度分析方法,将每一大类分为5小类,概率大于75%的相对稳定区域约占总面积的63%,小于75%的波动区域约占37%;极不适宜区、不适宜区和较适宜区,三类时空分布比较稳定,隶属度为100%分别占各类面积的87.67%、 70.41%和84.28%,波动区主要发生在极适宜区和适宜区,以及适宜区和较适宜区之间。本研究构建的华北平原夏玉米精细区划结果,对提高研究区资源利用效率和优化玉米产业布局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卵泡图像检测在母猪卵泡同步化控制研究中的应用
《今日养猪业 》 2019
摘要:母猪定时输精技术的核心是母猪同步排卵的控制,这也决定了定时输精技术应用的效果或成败。目前不同猪场和批次间母猪的同期发情和定时输精效果存在较大差异,成为目前业内关注的问题。探索引入B超技术,在不影响母猪生产的前提下来直观检测母猪卵泡的发育及排卵情况,分析定时输精技术应用中的卵泡发育及排卵问题,有望为优化母猪定时输精程序提供有力技术支持。


MC812和郑单958子粒灌浆和脱水特性研究
《玉米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MC812和郑单958为试验材料,分析其子粒灌浆和脱水特性,研究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子粒灌浆和脱水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百粒干物重在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MC812平均百粒干物重较郑单958高2.64 g。与郑单958相比,MC812子粒达到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Tmax)平均提前4.40 d,灌浆起始势(R0)高0.25,活跃灌浆期(P)长1.33 d。MC812灌浆渐增期的平均灌浆速率显著高于郑单958,灌浆缓增期则与郑单958相当。MC812生理成熟时子粒含水量略低于郑单958,但差异不显著。收获时的子粒含水量在品种间呈极显著差异,MC812收获时的子粒含水量则较郑单958低5个百分点。生理成熟后的脱水速率在品种间呈极显著差异,MC812分别较郑单958高0.15%/d。穗粒数、百粒重和产量在品种间呈极显著差异,MC812产量较郑单958高6.67%、穗粒数和百粒重分别较郑单958高8.56%和8.04%。
关键词: 玉米 MC812 郑单958 子粒灌浆特性 脱水特性


热带小奥德蘑的序列特异性扩增标记开发
《生物技术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了快速、准确地对热带小奥德蘑JZB2115055进行鉴定和保护,该研究开发了该菌的序列特异性扩增(SCAR)标记.[方法]采用26个ISSR引物对19个小奥德蘑属菌株进行PCR扩增,以引物P826扩增时,JZB2115055在700 bp~1 000 bp之间出现了一条特异条带,获得此条带的DNA序列并设计特异性引物对P826-1-2XF/R.[结果]以19个小奥德蘑DNA为模板,P826-1-2XF/R为引物在JZB2115055中能够特异性地扩增出2条条带,长度分别为431 bp、537 bp;该引物在2~19号菌株中扩增不出目的条带或者扩增条带在2 000~5 000 bp之间.[结论]开发了热带小奥德蘑JZB2115055的SCAR标记,能够在该菌中特异性地扩增出431 bp和537 bp大小的条带,而其他18株菌株不能扩增出特异条带,此标记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该菌的鉴定和保护.


乙基多杀菌素和联苯肼酯对地熊蜂的毒性及风险评估
《昆虫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乙基多杀菌素和联苯肼酯对地熊蜂Bombus terrestris的毒性,探讨这两种农药亚致死浓度对地熊蜂体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羧酸酯酶(CarE) 3种解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饲喂法测定60 g a.i./L乙基多杀菌素和43%联苯肼酯对地熊蜂采集蜂的急性经口毒性,依据农药对蜜蜂生态风险的危害熵(hazard quotient, HQ)值评估这两种农药对地熊蜂的风险。同时测定了这两种农药亚致死剂量(LD_(50)和LD_(80))处理后地熊蜂AchE, GST和CarE的活性变化。【结果】60 g a.i./L乙基多杀菌素和43%联苯肼酯对地熊蜂采集蜂的急性经口毒性测定48 h时LD_(50)值分别为3.590和1 447μg a.i./蜂,其中60 g a.i./L乙基多杀菌素表现为中毒,43%联苯肼酯表现为低毒。两种农药对地熊蜂采集蜂的HQ值均低于50,表现为低风险。LD_(50)和LD_(80)剂量的乙基多杀菌素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3 h时地熊蜂AchE活性被激活,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为对照组的1.45和1.23倍,24 h后活性受到抑制,两个剂量处理组AchE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arE活性3 h时同样被激活,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D_(50)和LD_(80)剂量处理组CarE活性分别为对照组的1.24和1.53倍, 24 h后活性受到抑制,其中LD_(50)剂量处理组CarE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D_(80)剂量处理组CarE活性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LD_(50)和LD_(80)剂量处理组GST活性3 h被激活,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为对照组的2.24和2.58倍,24 h后活性降低,但两个剂量处理组GST活性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3%联苯肼酯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3 h时LD_(50)和LD_(80)剂量处理组AchE活性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24 h后AchE活性降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分别是对照组的75%和80%;CarE活性3 h时被抑制,LD_(50)剂量处理组CarE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D_(80)剂量处理组CarE活性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24 h后CarE活性被激活,其中LD_(50)剂量处理组CarE活性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LD_(80)剂量处理组CarE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D_(50)剂量处理组GST活性3 h时被激活,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4 h后活性降低,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 h和24 h的活性分别为对照组的2.04和1.72倍,LD_(80)剂量处理组3 h的GST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24 h后活性降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乙基多杀菌素和联苯肼酯对地熊蜂的HQ评估均表现为低风险,其中联苯肼酯对地熊蜂的安全性较高,在熊蜂授粉过程中可以按照推荐剂量应用,但过量施用或者长期施用可能会造成熊蜂体内药剂积累引起生理或者行为的变化,乙基多杀菌素在温室及大田授粉期的使用剂量和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地熊蜂 农药 乙基多杀菌素 联苯肼酯 安全性评价 乙酰胆碱酯酶 谷胱甘肽-S-转移酶 羧酸酯酶


母猪定时输精常用激素与应用效果的研究进展
《今日养猪业 》 2019
摘要:母猪定时输精是通过对母猪发情、排卵过程实施同步化调控,在预定的时间对母猪进行人工输精,最终达到批次化生产目的的一项繁殖新技术,具有降低成本、避免漏配、便于管理、提高生产效率等优点。其中调控母猪发情常用的激素包括烯丙孕素、PMSG/eCG、PG600;调控母猪排卵常用激素包括GnRH及其类似物、hCG、pLH等。本文主要对母猪定时输精中常用激素进行介绍并综述了该技术的应用效果及其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以期为生产实践提供借鉴。


LED光照处理对鲜切生菜品质和风味的影响
《现代食品科技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鲜切生菜在货架陈列期失水萎蔫和黄化的问题,开展LED光照处理对其品质和风味影响的研究.研究在4℃货架陈列期间,将鲜切生菜分别使用白光、蓝光、绿光和红光LED光源处理和避光处理5 d,以白光处理样品作为CK组,比较样品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叶绿素含量、气味和褐变度等指标.结果发现使用红光处理波长为620~650 nm,光谱纯度为77.91%,照度强度为(385.2±45.4)Lux 5 d,鲜切生菜的失重率仅为8.89%,比CK处理组降低了38.3%;红光处理减缓鲜切生菜叶片中叶绿素降解,其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蓝光和绿光处理组;红光处理提高了鲜切生菜的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值,比CK组提高了24.8%;电子鼻对比发现红光处理组的风味与CK组没有显著性影响.因此,红光处理有利于减缓鲜切生菜失水萎蔫和黄化,维持其原有品质和风味.
关键词: 鲜切生菜 红光处理 细胞损伤 ORAC 风味 叶绿素


耕地质量遥感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以衡水市安平县为例
《河北农业科学 》 2019
摘要:耕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生产资料,其质量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以及社会经济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将遥感技术引入到耕地质量评价中,可使耕地评价工作更加科学与客观.运用卫星遥感技术获取遥感影像,并获取研究区域内100个样本点的氮、磷、钾和有机质含量.通过对研究区域内耕地养分质量和耕地生产力质量进行评价,构建耕地综合遥感监测评价模型,实现耕地质量综合评价.运用该模型对衡水市安平县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的耕地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安平县一等和二等耕地数量较少,且分布零散,主要集中在研究区域的西南部、东北部和北部地区;三等和四等耕地数量较多,分布相对广泛,这些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较差,中低产田仍然存在,在未开发利用的土地中存在一定面积的盐碱地.根据评价结果及研究区域的土壤特点,提出了完善灌溉系统建设、加强土壤培肥措施实施的建议,以提高土壤肥力,保证小麦生产的顺利进行.


红花黑莓新品种-京玉1号
《中国果业信息 》 2019
摘要:"京玉1号"是从引进的美国品种"凯奥瓦"(Kiowa)种子实生后代中选出的红花黑莓(Rubus L. subgenus Rubus Watson)新品种.2016年8月获得国家林业局颁发的植物新品种权证书.该品种果实长圆形,黑色有光泽,纵径2.67cm,横径2.32 cm,果形指数1.15,最大单果重17.5 g,平均单果重6.7 g,小果数48~110个.可


一株北方地区鲟鱼源病原细菌金黄杆菌B8致病性研究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病灶处筛选病原菌,结合药敏性试验、侵染路径及宿主相关指标分析,以期了解该病原菌的致病性。通过人工回归感染试验,从病鱼肾脏部位分离得到1株病原菌B8,对鲟鱼、罗非鱼和斑马鱼均有较强的致病性。经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金黄杆菌,B8菌对庆大霉素和氯霉素等10种常用抗生素具有耐药性,对新霉素和红霉素敏感。侵染路径结果显示B8菌首先定殖在粘膜组织(鳃和肠),然后是淋巴组织(肝、脾和肾),各组织定殖菌量在48 hpi达到峰值,然后呈缓慢下降。肠道炎症因子IL-1β表达水平呈先上升(24 hpi为峰值)后下降趋势,在12~48 hpi间较未感染组差异显著(P<0.05),头肾溶菌酶和ROS活性表现出类似趋势(48 hpi为峰值),在感染的24~48 hpi间较未感染组差异显著(P<0.05)。首次报道了鲟鱼源致病株金黄杆菌,通过其致病性研究为西伯利亚鲟金黄杆菌引发的病害防控提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