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早熟桃新品种‘陇蜜12号’的选育
《果树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陇蜜12号’是2001年以‘陇蜜9号’为母本、‘早霞露’为父本进行杂交培育的早熟桃新品种。果实圆形,果顶平,两半部对称,平均单果质量126 g,大果质量186 g;完全成熟时果面全红,着鲜红色条纹或晕;果肉乳白色,肉质为硬溶质,耐贮运。果实风味浓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0%,果实水分含量88.5%,可溶性糖含量8.44 g·100 g-1,有机酸含量0.16 mg·100 g-1,维生素C含量4.5 mg·100 g-1,品质优良。黏核。花蔷薇形,花粉多,自花结实。在兰州安宁区6月下旬成熟,果实生育期70 d左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分离自黄瓜的多主棒孢霉不同表型菌株对杀菌剂的敏感性
《微生物学通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对分离自黄瓜的多主棒孢霉不同表型菌株适宜生长温度、产孢量等表型特征和对8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研究,为多主棒孢霉侵染引起的黄瓜叶斑病和茎疫病的化学防治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温度梯度法测定病菌适宜生长温度;采用PDA培养基25°C黑暗培养5 d和21 d,计测不同表型菌株单位面积产孢量;采用含药平板法测定不同表型菌株对8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分离自黄瓜的多主棒孢霉不同表型菌株适宜生长温度为25-30°C;在PDA平板25°C黑暗培养5 d,气生菌丝稀少型菌株cu-4、cu-5即大量产孢,产孢量明显多于气生菌丝丰茂型菌株;在试验浓度下,5个试验菌株对8种杀菌剂的敏感性依次为:代森锰锌>氟硅唑>戊唑醇>苯醚甲环唑>速克灵>百菌清>嘧菌酯>多菌灵。【结论】分离自黄瓜的多主棒孢霉不同表型菌株在适宜生长温度、菌丝生长速度、产孢量及对杀菌剂的敏感性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在试验浓度下,供试菌株对多菌灵和嘧菌酯的敏感性极低(抑制率<40%),这2种杀菌剂已失去对该地区黄瓜褐斑病的防控作用。
关键词: 多主棒孢霉 表型特征 杀菌剂 黄瓜 褐斑病 茎疫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根系局部施肥与肥水耦合技术研究综述
《甘肃农业科技 》 2016
摘要:肥水耦合研究一直是节水技术和合理施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从根系分区施肥技术、肥水耦合对植物根系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局部施有机肥与肥水耦合结合对植物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等方面综述了肥水耦合相关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撂荒地亚硝酸还原酶基因nirK和nirS丰度动态
《草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使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亚硝酸还原酶基因(nirK和nirS)遗传特异性片段,研究了草原撂荒地土壤反硝化微生物丰度随着撂荒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轻度放牧草原和3种不同撂荒时间地的土壤中nirK基因型反硝化微生物丰度都显著高于nirS基因型反硝化微生物丰度(P<0.05)。土壤nirK及nirS基因型反硝化微生物丰度撂荒地和轻度放牧地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但3种撂荒地均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此外,这两种基因型反硝化微生物丰度之间有极显著线性负相关关系(P<0.001)。以上结果说明,nirK和nirS基因型反硝化微生物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有差异。
关键词: 反硝化微生物 nirK基因 nirS基因 撂荒地 轻度放牧草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已知抗白粉病基因在甘肃省的有效性及其在抗病育种中的利用价值
《江苏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2007—2014年,对收集到的44份已知抗白粉病基因载体品种在甘肃省的不同生态区进行了成株期抗病性监测,结果表明:Pm1、Pm3、Pm5、Pm6、Pm7、Pm8、Pm23、Pm Era、Pm33在田间抗病性丧失,失去利用价值;Pm4a、Pm12、Pm13、Pm16、Pm18、Pm19、Pm2+Pm6、Pm4b+Pm5、Pm4+Pm8在各地田间抗病性分离,不宜应用或慎用;其余抗病基因(组合)在田间抗性表现较好,在今后的育种工作中应充分加以利用。本研究还对抗病基因的来源及抗病基因下一步有效利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熟桃新品种-陇蜜12号
《中国果业信息 》 2016
摘要:"陇蜜12号"是以"陇蜜9号"为母本、"早霞露"为父本进行杂交培育的早熟桃新品种.2016年1月通过了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登记,登记号:甘认果2016001.该品种果实较大,平均单果质量126 g,大果质量超过186 g;果实圆形,果顶平;两侧对称,缝合线浅,梗洼浅;果皮底色浅绿白色,茸毛短稀,完全成熟时果面全红,着鲜红色条纹或晕;果皮中厚,难剥离;果肉乳白色,肉质致密,硬溶质,汁液多,纤维少,味浓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0%.果
关键词: 早熟桃 硬溶质 果皮底色 登记号 早霞 杂交培育 农作物品种审定 平均单果质量 全红 两侧对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草伴生时间对胡麻产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16
摘要:[目的]探究杂草伴生时间对胡麻产量的影响,为确定胡麻田杂草的防除适期提供参考。[方法]2015年于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研究杂草伴生时间(0、10、20、30、40、50、60、130 d)对胡麻产量的影响。[结果]杂草伴生时间对胡麻产量具有显著影响,伴生时间越长产量越低。杂草伴生10、20 d,胡麻减产幅度不大,为2.81%、5.11%;伴生30、40 d后,胡麻产量有一个突降过程,减产幅度为17.42%、21.35%。[结论]胡麻田人工或化学除草的适期为胡麻苗齐后20 d(该时期胡麻株高约为7 cm),该时期除草可将产量损失降至最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