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黄瓜棒孢叶斑病种质筛选及抗性分布频率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16 CSCD
摘要:为培育抗棒孢叶斑病的黄瓜种质,引进国内外黄瓜种质68份,通过成株期自然感染黄瓜棒孢叶斑病的方法,调查黄瓜种质的生长势、性型、叶色、瓜皮色及棒孢叶斑病病情指数,研究分析不同黄瓜种质对棒孢叶斑病的抗性及抗性分布频率。结果表明:68份黄瓜种质中,高抗种质10份,占14.71%;抗病种质占10.29%;中抗种质占11.76%;感病种质占29.41%;高感种质占33.82%。进一步分析黄瓜种质的抗性分布频率,欧洲温室型黄瓜较华南型和华北型黄瓜抗病,生长势越弱,越抗棒孢叶斑病,强雌黄瓜较雌雄同株黄瓜抗棒孢叶斑病,叶片深绿和绿的黄瓜较叶片黄绿的黄瓜抗棒孢叶斑病,瓜皮白绿的黄瓜较绿和浅绿的黄瓜更抗棒孢叶斑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酸酶对蛋鸡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 2016
摘要:将360羽28周龄罗曼褐壳蛋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羽鸡,分别接受4种日粮处理,即:Ⅰ——正对照(钙3.32%,非植酸磷0.30%)、Ⅱ——负对照(钙3.21%,非植酸磷0.15%)、Ⅲ——Ⅱ+植酸酶200 FTU/kg、Ⅳ——Ⅱ+植酸酶400 FTU/kg。结果表明:与正对照组(Ⅰ)相比,负对照组(Ⅱ)的入舍母鸡产蛋率和入舍母鸡产蛋重显著降低,而料蛋比和死淘率均显著提高(P<0.05)。添加植酸酶后,Ⅳ组入舍母鸡产蛋率显著提高,而料蛋比显著降低(P<0.05)。40周龄时,Ⅱ组和Ⅲ组蛋重和蛋壳强度均显著低于Ⅰ组和Ⅳ组(P<0.05),且添加植酸酶有提高蛋鸡哈氏单位的趋势(P=0.091)。结果显示,在钙和非植酸磷含量分别为3.21%和0.15%的日粮中添加植酸酶400 FTU/kg,能改善蛋鸡的生产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RDN/FOM补饲料对妊娠后期甘肃高山细毛羊羊毛品质的影响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 2016
摘要:试验在测定放牧甘肃高山细毛羊采食量的基础上,按照中国美利奴羊45 kg妊娠后期母羊所需营养饲养标准,配制了RDN/FOM分别为35.59、29.44、24.39,精粗比分别为70∶30、85∶15、90∶10的3种补饲料Ⅰ、Ⅱ、Ⅲ,对甘肃肃南牧区妊娠后期甘肃高山细毛羊进行冬春季放牧补饲试验,同时设牧户自行补饲少量精料、玉米粒及大量青干草的妊娠后期母羊为对照组。通过对各组试验羊肩部、体侧及股部部位羊毛自然长度、伸直长度、细度和白度的测定,探索适宜的草料供给与营养均衡模式。结果表明,对妊娠后期的母羊饲喂RDN/FOM水平为35.59的补饲料时:1羊毛自然长度最高,与RDN/FOM水平为29.44的补饲料组间差异显著(P<0.05),与RDN/FOM水平为24.39的补饲料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且RDN/FOM水平为24.39的补饲料组与29.44的补饲料组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2羊毛伸直长度最高,与RDN/FOM水平为29.44和24.39的补饲料组间均差异极显著(P<0.01);3羊毛细度最细,与RDN/FOM水平为24.39的补饲料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且RDN/FOM水平为24.39的补饲料组与29.44的补饲料组间差异显著(P<0.05);4羊毛白度较高,RDN/FOM水平为29.44的补饲料组羊毛白度最高,且RDN/FOM水平为29.44的补饲料组极显著(P<0.01)高于RDN/FOM水平为35.59的补饲料组。所以,妊娠后期的母羊饲喂RDN/FOM水平为35.59的补饲料更为适宜。
关键词: 甘肃高山细毛羊 RND/FOM 放牧补饲 羊毛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胡麻产量形成模拟模型研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胡麻产量形成模型是胡麻生长模型中的重要子模型,其准确性关系到整个模型的模拟性能。本研究拟构建能较准确预测不同生产情况下胡麻的产量形成模型,为胡麻实际生产提供科学指导。模型利用2012—2013年胡麻西北主产区定西和榆中试验站不同肥料、不同播种方式、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氮磷水平的试验结果,以胡麻生理生态过程为主线,分别构建了产量构成因素法(基于品种遗传参数:单位面积蒴果数、每果粒数、粒重与水肥胁迫因子、累积光合速率)的产量形成模型和基于粒壳比法(基于粒壳比和蒴果干物质总量)的产量形成模型;利用2014—2015年试验区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较广泛验证。验证结果表明,产量构成因素法对定西地区不同肥料、不同播种方式、不同种植密度产量模拟值的RMSE平均为133.47 kg×hm~(-2),粒壳比法的RMSE平均为195.51 kg×hm~(-2);利用最小二乘法计算的决定系数R2产量构成因素法与粒壳比法分别为0.819 8和0.743 9。榆中地区12个氮磷处理水平产量构成因素法平均RMSE值为140.70 kg×hm~(-2),粒壳比法的RMSE平均为193.22 kg×hm~(-2);产量构成因素法与粒壳比法预测的产量值与观测值R2分别为0.832 9和0.805 8。结果表明,产量构成因素法对产量的模拟效果优于粒壳比法,针对不同品种不同栽培方式,把单位面积蒴果数、每果粒数与粒重作为品种遗传参数的产量构成因素法能更精确模拟胡麻的产量,具有较高的预测性和通用性。
关键词: 胡麻 产量形成模型 产量构成因素法 粒壳比法 遗传参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文献计量的甜高粱研究态势分析
《草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甜高粱(Sorghum bicolor)是一种重要的饲用和能源作物。近年来,国内外对其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多。为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挖掘重点研究主题和热点,本研究基于Scopus和CNKI数据库,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发文量、发文国家和机构、高被引论文、核心作者、载文期刊、关键词等方面,对国内外发表于1985-2015年的有关甜高粱的论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十年来,甜高粱方面的相关研究处于非常活跃的态势,论文发表量增长迅猛,利用甜高粱生产乙醇的技术是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中国甜高粱的研究总体居世界先进水平,发文量、研究机构和核心作者数量等指标均为全球第一;中国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以及辽宁、黑龙江、新疆等省级农科院作为国内主要研究机构,以品种选育、乙醇制取技术、抗逆性、种质资源引进和鉴定及评价等为重点研究方向,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有力地促进了甜高粱产业的发展。本研究可为相关研究者和决策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甜高粱 文献计量 Scopus数据库 CNKI数据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氮磷水平对啤酒大麦产量和品质及氮肥农学效率的影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氮磷肥施用水平下啤酒大麦的农艺性状、产量、品质、氮肥农学效率和经济效益,为啤酒大麦生产提供科学合理的施肥依据。【方法】在田间试验条件下,以啤酒大麦新品种"甘啤7号"为材料,设7个施肥处理,分别为:N0P0(对照,CK),N 0kg/hm2+P2O5 0kg/hm2;N45P45,N 45kg/hm2+P2O5 45kg/hm2;N90P90,N 90kg/hm2+P2O590kg/hm2;N135P135,N 135kg/hm2+P2O5135kg/hm2;N180P180,N 180kg/hm2+P2O5180kg/hm2;N225P225,N 225kg/hm2+P2O5225kg/hm2;N270P270,N 270kg/hm2+P2O5270kg/hm2,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啤酒大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品质、氮肥农学效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氮磷施用水平低于135kg/hm2时,啤酒大麦籽粒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氮磷肥施用水平超过135kg/hm2时,籽粒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降低。施肥处理对成穗数和穗粒数总体有显著影响,对千粒质量影响不显著;产量与成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株高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表明成穗数和穗粒数对籽粒产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籽粒蛋白质含量明显提高,而籽粒饱满度和氮肥农学效率总体降低。氮磷肥施用水平在90~135kg/hm2时,啤酒大麦各项测定指标综合表现较优,籽粒产量较对照增产37%~47%,氮肥农学效率为23.36~27.91kg/kg,蛋白质含量在12.0%~13.0%,饱满度均在92%以上,符合啤酒大麦酿造要求,而且此时纯经济收入也较高,为14 184.8~14 691.1元/hm2。【结论】综合考虑"甘啤7号"高产、优质和氮肥高效利用,推荐该区"甘啤7号"适宜氮磷肥施用量为90~135kg/hm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旱地谷子渗水地膜覆盖栽培的土壤水温效应及其生长发育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给旱地谷子渗水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在年降雨量400 mm的甘肃中部半干旱地区研究了旱地谷子渗水地膜覆盖种植的土壤水分、地温效应及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设露地、普通地膜覆盖、渗水地膜覆盖3个处理,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在谷子出苗期、抽穗期、成熟期分别测定各处理耕层含水量、温度,收获后记产。结果表明:渗水地膜的渗水作用使其比普通地膜能接纳更多的雨水(在抽穗期,渗水地膜下0~20、20~40、40~60 cm耕层的含水量分别为8.1%、10.3%、12.7%,而普通地膜为8.1%、9.3%、12.6%,在成熟期,渗水地膜覆盖0~20、20~40、40~60 cm耕层的含水量分别为7.4%、9.6%、10.7%,而普通地膜为5.8%、6.3%、9.1%,均是T1>T2);渗水地膜和普通地膜都具有提高地温的作用,而且渗水地膜在温度较低时提高地温的效果更优于普通地膜(在谷子成熟期,当温度低于15℃时,T1>T2),在温度较高时渗水地膜的微气孔张开,具有调温作用,使得在气温较高时渗水地膜覆盖下的地温明显低于普通地膜覆盖下的地温(在出苗期的12∶00和18∶00普通地膜下温度超过30℃时,T2、T1之间的差值明显增大);渗水地膜覆盖处理较普通地膜相比,具有改善谷子农艺性状的作用,且使谷子增产6.7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研发苹果高度蒸馏酒 化解苹果产业潜在危机
《中国农村科技 》 2016
摘要:目前,浓缩果汁加工已经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贮藏保鲜能力接近饱和。新的突破口在哪里?一些专家学者认为:发展苹果白兰地及高度蒸馏果酒产业,可大量消化利用苹果资源、部分替代粮食酿酒,既能化解未来苹果供大于求的矛盾,亦可缓解粮食危机。中国是世界苹果生产大国,2015年全国苹果种植面积3480万亩、苹果产量4100万吨,分别占世界总面积的46.34%和总产量的55%。随着近年定植的幼园陆续进入盛果期,全国产量每年将以5%~7%的速率递增,市场饱和、价格下滑、卖难问题将会逐步加剧。2016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