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6864条记录
肉牛生长肥育的营养调控研究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动物机体自我营养调控功能的规律是完全可以被人们掌握和利用的。在肉牛生长肥育生产中,可以利用肉牛体内营养物质分配规律对其体况和肉的组成成分进行调控。主要调控技术包括日粮营养素结构调控技术、改变饲养制度和使用组织代谢营养调控剂等。文章重点阐述了肉牛生长肥育营养方面的调控研究。

关键词: 肉牛 肥育 营养调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鸭营养性猝死综合征的诊治

中国家禽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饲养管理不当易导致鸭营养失衡、代谢紊乱,引发猝死综合征。通过临床观察和实验室检测及时作出诊断,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可使本病得到有效控制。文章就一起鸭猝死综合征病例的发病情况、诊断和治疗过程作详细介绍,为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营养失衡 猝死综合征 诊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细粒棘球绦虫虫株鉴定与基因型研究进展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3

摘要:细粒棘球绦虫成虫及其幼虫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畜牧业发展,国内外学者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细粒棘球绦虫的虫株鉴定及基因型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显示:细粒棘球绦虫有10个基因型,其中,G1、G2、G3、G5、G6、G7、G8、G9均可感染人,G4对人无感染性,G10对人的感染性还有待于研究。因此,掌握细粒棘球绦虫虫株鉴定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及其不同基因型的地理分布,对防控细粒棘球蚴的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细粒棘球绦虫 虫株鉴定 基因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内蒙古畜牧业经济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策略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3

摘要:阐述了内蒙古畜牧业经济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抓好惠牧政策落实工作、推进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强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加强自身建设4个方面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内蒙古 畜牧业经济 问题 策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赤峰地区谷子育种发展历程

安徽农学通报 2013

摘要:主要介绍了赤峰地区谷子育种发展的5个阶段,并就每个阶段育成品种及推广情况进行简要概述,以期为赤峰地区谷子育种提供参考。

关键词: 谷子 育种历程 赤峰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绵羊羊水干细胞外源基因高效转染及快速筛选方法的建立

中国畜牧兽医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建立绵羊羊水来源多潜能干细胞(amniotic fluid-derived stem cells,AFSC)外源基因高效转染及快速筛选方法,同时保持其多潜能特性。采用脂质体法,以pCMV-DsRed为报告质粒,转染绵羊AFSC,36h后,流式细胞仪分析外源基因的瞬时转染效率为69.17%。以浓度为6 mg/mL的G418筛选5h获得纯化转基因绵羊AFSC单克隆。转基因绵羊AFSC RT-PCR检测表达Oct-4、SSEA-1,体外悬浮培养可形成类胚体。结果表明,转基因标记绵羊AFSC保持了发育全能性的潜能,构建的转基因绵羊AFSC可以示踪性研究其在体内的分化路径和最终宿主。

关键词: 绵羊 羊水干细胞 报告质粒 基因转染 高效转染 快速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对仔猪断奶应激性腹泻的措施

饲料与畜牧(规模养猪) 2013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菜黑胫病菌(Leptosphaeria biglobosa)侵染条件研究

华北农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采自安徽油菜黑胫病菌分离株的ITS序列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合GenBank中的有性型Leptosphaeriamaculans和Leptosphaeria biglobosa的ITS序列构建了系统发育树,将该病菌鉴定为Leptosphaeria biglobosa。在人工气候条件下,对Leptosphaeria biglobosa侵染条件的研究表明,油菜黑胫病菌是属偏高温高湿类型的病害,在温湿度条件不能得到满足时,病害就难以完成侵染发病;温度与保湿时间对Leptosphaeria biglobosa的侵染有很大的影响,病原菌侵染的最佳温度和保湿时间组合为:温度21~24℃,保湿48 h以上。保湿48 h以下,随着保湿时间的减少及培养温度的降低或升高,病情指数均降低;但在12~72 h各保湿梯度内,随培养温度由15~21℃上升,病情指数逐渐升高,而随培养温度由21~27℃上升,病情指数逐渐降低。

关键词: Leptosphaeria biglobosa 侵染条件 病情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奶牛不同品质粗饲料日粮对体外发酵指标的影响

饲料研究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以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3头荷斯坦奶牛为动物模型,利用体外批次培养法,比较研究3种不同品质的混合粗料日粮体外发酵效果,混合粗料分别为苜蓿干草和玉米青贮(1号料)、羊草和玉米青贮(2号料)及玉米秸秆和玉米青贮(3号料),用粗饲料品质评定指数(GI)为指标对粗饲料品质进行测定,分别为30.68、9.24和5.10 MJ。结果表明:随着粗饲料品质的提高,培养总挥发性脂肪酸(VFA)和菌体蛋白(BCP)产量显著提高,平均值大小顺序为1号料>2号料>3号料;随着粗饲料品质的提高,培养液乙酸/丙酸呈下降趋势,平均值分别为1.79、1.83和1.87。另外,试验用3种不同品质的混合粗料分别与精料混合在体外培养时,粗饲料整体发酵水平提高。

关键词: 奶牛 粗饲料品质 粗饲料品质评定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雏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病机理及鉴别诊断

家畜生态学报 2013

摘要:雏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一直是危害我国养鸡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给养鸡业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困扰,在鸡生产中越来越被给予重视。介绍了IBD的病原特点及其致病机理,详细阐述了IBD的鉴别诊断方法,为广大兽医工作者和养殖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 致病机理 鉴别诊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