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科学养殖小香猪技术探析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小香猪又名"迷你猪",民间美其名曰"七里香"、"十里香"。它原产于少数民族山区。古时虽有饲养但数量极少,仅做"贡品"专供皇亲贵族享用,不许百姓食之,从而限制了香猪的发展。小香猪是微型猪种,具有瘦肉厚、纤维细、脂肪颗粒小、香味浓郁、早熟易繁,且体重极少超过30 kg等特点(宠物香猪一般不超过20 kg),全世界唯我国独有。1小香猪的特征小香猪是在特定自然条件和农牧业水平较低的环境中,经过长期近亲交配繁殖选育形成的,外观特


赤峰地区花生科学化引种制种的方法
《中国种业 》 2013
摘要: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内蒙古赤峰市属于泛东北地区,其气候和土壤特点比较适合种植花生,但花生的生长发育受低温影响较大,因此合理选择适合赤峰地区的品种并采用科学的引种方法是非常重要的。1赤峰地区花生引种条件1.1气候生态因素花生品种各个性状都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花生正常的生长发育对气候


油菜黑胫病菌ISSR-PCR反应体系优化
《华北农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油菜黑胫病菌ISSR-PCR反应体系的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即从Taq酶、Mg2+、dNTPs、引物以及模板浓度5因素4水平进行优化,筛选并建立了适合油菜黑胫病菌ISSR分子标记的最佳反应体系,即在25μL反应体系中包含Taq DNA酶1 U,Mg2+2.0 mmol/L,dNTPs 0.2 mmol/L,引物0.6μmol/L,模板40 ng以及2.5μL 10×Buffer。并以扩增条带丰富、清晰、稳定性强为原则,从所查找的110条引物中筛选出24条适于油菜黑胫病菌ISSR-PCR扩增的引物,同时对各引物的最佳退火温度进行了筛选确定,经对20株病原菌的稳定性检测,证实该优化体系可用于研究该病原菌的遗传多样性。


华北驼绒藜替代不同比例粗饲料对苏尼特羊增重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中国畜牧兽医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将驼绒藜按不同精粗比配合成颗粒日粮饲喂苏尼特羊,对比分析驼绒藜日粮与苜蓿日粮、谷草日粮对羊增重的效果。结果表明,华北驼绒藜、苜蓿、谷草铡短粉碎与50%、30%精料混合制成颗粒日粮对绵羊体增重效果最好,日增重可达127g/d;在荒漠草原区,苜蓿的高价格是限制其推广的主要原因;华北驼绒藜和谷草在30%精料水平下,与同精料水平条件下用苜蓿饲喂绵羊具有相同的增重效果,并可增加纯收入80元/只。


不同播种量与施肥量对糜子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现代农业科技 》 2013
摘要:为找出赤峰地区糜子高产的途径,以赤黍2号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赤峰地区赤黍2号播种量与施肥量对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量和追氮量对产量的影响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根据播种量与追氮量之间的回归方程,播种量为142粒/m2、追氮量12.7 g/m2时,糜子产量取得最大值33 75.2 kg/hm2;播种量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达到了极显著水平,随着播种量的增加,地上生物量呈增加趋势,播种量对株高、穗长、千粒重的影响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追氮量对株高、穗长、地上生物量、千粒重的影响均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甜荞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耕作与栽培 》 2013
摘要:2012年在赤峰市进行9个甜荞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榆杂荞-2和赤荞1号产量最高,可在赤峰地区推广种植,通辽本地大粒甜荞、定甜2号、榆荞4号、甜0103-3、丰甜1号、通辽本地小粒甜荞产量性状较差,不适宜当地推广种植。


内蒙古河套灌区大麦新品系“08PJ-36”肥料与密度效应研究
《大麦与谷类科学 》 2013
摘要:通过正交设计,对大麦新品系"08PJ-36"设置肥料与密度效应梯度,探索肥料与密度效应对"08PJ-36"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确定"08PJ-36"在黄灌区适宜的肥料施用量及播种密度。结果表明:啤酒大麦"08PJ-36"在内蒙古河套灌区生产潜力可达586.15 kg/667 m2,与此适应的肥料与密度为,纯氮9.0 kg/667 m2,纯磷8.1 kg/667 m2,纯钾1.5 kg/667 m2,密度31万株/667 m2,此条件下,籽粒蛋白质含量及千粒重能够符合GB/T 7416—2008之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