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大豆植株形态对大豆蚜寄生和天敌捕食的影响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研究了大豆植株形态对大豆蚜的寄生和天敌捕食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所表现的抗蚜性与其植株形态有关。裸大豆2个品种,大豆蚜10d增殖倍数分别为20.00和32.87;有茸毛大豆3个品种,大豆蚜10d增殖倍数分别为17.78,23.44和13.50。24h连续观察异色瓢虫对大豆蚜的影响,在捕食者的数量和发育阶段相同的情况下,瓢虫幼虫捕食量在裸大豆植株上为6.5头/h,在有茸毛大豆上为3.6头/h。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抗病、高产水稻新品种通引58选育报告
《吉林农业科学 》 2004 CSCD
摘要:通引58具有优质、抗病和高产等特点,生育期138~140d,生育积温2800℃·d,产量及抗病性优于对照品种通3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吉林省稻瘟病病菌RAPD分析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RAPD方法,对40个来自于吉林省代表性稻瘟病病菌的单孢培养物进行生物学特性指纹分析,并与传统生理小种鉴定结果相比较。在筛选的26个引物中,每个引物对代表菌株分别扩增2~12条带。经过0~1聚类分析,在0 6遗传相似水平下,将不同地域和不同生理小种的菌株均划分为8个遗传谱系。病菌通过RAPD方法聚类谱系,未能与其所属生理小种结果形成对应关系,但与对鉴别寄主中的个别品种致病的菌株之间存在一定联系。不同地域的代表菌株经RAPD方法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地域的菌株可以组成同一谱系,同一地域内的菌株在系谱图中近缘性更为紧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氮水平对高油玉米吉油—号籽粒产量及其营养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 2004 CSCD
摘要:不同氮营养水平对高油玉米吉油一号籽粒产量、蛋白质、氨基酸和油脂的影响的研究表明,不同氮营养水平对高油玉米籽粒产量影响较大,施氮增产10.5%~22.9%。在本试验条件下的经济最佳施氮(N)量为180.3 kg。 ha~(-1)。不同施氮水平较不施氮均能明显增加高油玉米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中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分别增加7.1%-13.3%(平均10.6%)、22.1%~39.1%(平均29.9%)和25.0%~40.7%(平均35.0%),其中施氮175 kg·ha~(-1)时蛋白质含量最高(10.75%),施氮125 kg·ha~(-1)时蛋白质品质相对较好(谷醇比相对较高,醇溶蛋白占蛋白质比例相对较低)。不同施氮水平较不施氮均能明显增加高油玉米籽粒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总量,分别增加11.9%~20.3%(平均17.3%)和12.4%~20.4%(平均17.1%),其中施氮175 kg·ha~(-1)时氨基酸总量(11.50%)和必需氨基酸总量(4.19%)均相对较高。适量施氮能增加高油玉米籽粒油脂含量及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和油酸含量,其中施氮175~225 kg.ha~(-1)时籽粒油分、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和油酸含量均较高,较不施氮分别增加7.0%~7.5%,7.4%~8.3%、7.0%~8.5%和8.1%~8.4%,而过量施氮会明显降低籽粒油分、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和油酸含量。
关键词: 高油玉米
吉林省东部半山区玉米覆膜与裸地栽培效果分析
《吉林农业科学 》 2004 CSCD
摘要:1996-2000年玉米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吉林省东部半山区裸地种植中熟耐密品种四密25获得高产,比覆膜种植的中晚熟品种增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扑·乙乳油防除大豆田杂草田间药效试验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进行了质量分数为40%扑·乙乳油播后苗前土壤封闭处理防除大豆田杂草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40%扑·乙乳油对大豆田杂草有较好的防除效果,对单、双子叶杂草均有较高防效,45d杂草总防效为81 21%~88 34%,鲜重抑制效果为80 29%~88 21%。随使用剂量增加,药效逐渐提高,以400g 667m2防效最好,而且对大豆出苗及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增产幅度为10 85%~14 5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