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753条记录
茶卷叶蛾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的研究

茶叶学报 2018

摘要:本文研究了茶卷叶蛾在不同温度下的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在18~30℃范围内,茶卷叶蛾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蛹、幼虫、卵的发育速率与温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茶卷叶蛾卵、幼虫、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48℃、6.13℃、7.95℃,有效积温分别为102.86日·度、492.32日·度、138.67日·度。

关键词: 茶卷叶蛾 有效积温 发育历期 发育起点温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鸭巴泰病毒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中国家禽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建立鸭巴泰病毒(Batai virus,BATV)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方法,研究根据鸭BATV非结构蛋白(NSs)基因特征,设计引物,经条件优化后建立检测BATV感染的qRT-PCR方法。用建立的qRT-PCR方法对临床72份疑似BATV感染的病料进行检测,并对阳性样品进行病毒分离,评价两种方法的符合率。结果表明,当病毒NS基因含量为3.59×10~2~3.59×10~7拷贝/μL时有良好的线性扩增,其扩增相关系数为0.9994,扩增效率为98%。最低检测限为3.59×10~2拷贝/μL;扩增产物的熔解曲线分析只出现1个单特异峰,无引物二聚体,Tm值为(81.60±0.16)℃,对鸭源常见病毒(如鸭甲肝病毒、禽坦布苏病毒、禽Ⅰ型副黏病毒、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新型鸭呼肠孤病毒和番鸭呼肠孤病毒)检测均为阴性,组内变异系数和组间变异系数分别为0.49%~1.99%和0.58%~2.18%。临床送检的72份病料SYBR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阳性率为4.17%(3/72),并分离到2株鸭源BATV,2种方法的阳性符合率为66.67%(2/3)。建立的基于SYBRⅠ检测BATV的qRT-PCR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BATV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关键词: 鸭巴泰病毒 NS基因 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定量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固样方法对茶鲜叶主要品质成分的影响

福建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准确反映茶鲜叶生化成分的组成特征,对11个茶树品种鲜叶分别进行冷冻固样、热风固样和微波固样,并通过二维"点集"分布视图和主成分分析,对不同固样方法所获得供试样品的茶多酚总量、游离氨基酸总量、咖啡碱含量、主要儿茶素和游离氨基酸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热风固样与冷冻固样样品存在较明显的类群区分,且热风固样样品中的茶多酚总量、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天冬氨酸、精氨酸、丝氨酸、胱氨酸均显著低于冷冻固样;微波固样与冷冻固样无明显的样品类群区分。综合考虑简便性、保真性、节能性等方面,微波固样更适用于茶鲜叶取样制备,其样品生化检测结果可为茶鲜叶质量的化学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茶鲜叶 冷冻固样 热风固样 微波固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种冬季封园处理对次年春茶期两种主要害虫发生的影响

茶叶学报 2018

摘要:比较冬季喷施石硫合剂、白僵菌和土施白僵菌等3种封园处理对次年春茶期茶橙瘿螨Acaphylla theae、茶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发生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封园处理对次年春茶期茶小绿叶蝉发生数量无显著影响。冬季喷施45%石硫合剂晶体120倍对茶橙瘿螨防效好,且持效期长,药后129d,处理区螨口减退率为100%,对照区螨口减退率为-2137.50%。

关键词: 冬季封园 石硫合剂 白僵菌 茶橙瘿螨 茶小绿叶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粗茶多糖的膜-纤维素柱色谱分离过程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茶叶学报 2018

摘要:以粗茶多糖为原料,经膜分离-纤维素柱色谱法制得分级纯化茶多糖TPs-1、TPs-2和TPs-3,分析比较其清除DPPH、羟基、超氧阴离子等自由基活性变化及其总抗氧化活性表达。结果表明,以10000~20000D的茶多糖为对照,经DEAE-纤维素52吸附分离后分级茶多糖溶液清除自由基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呈极显著性减弱;纤维素柱色谱分级茶多糖之间来看,DPPH清除率TPs-2>TPs-3>TPs-1,抑制羟基能力TPs-2>TPs-1>TPs-3,抗超氧阴离子活力TPs-1>TPs-2>TPs-3,总抗氧化能力与还原力以TPs-2活性最强。相关性分析表明,茶多糖与总抗氧化能力呈显著正相关,与抑制羟基能力呈显著正相关,纤维素柱色谱分级茶多糖的抗氧化活性表达源于茶多糖的含量变化。

关键词: 茶多糖 自由基 抗氧化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所召开强再生力水稻新品种谷优676百亩示范片现场测产验收会

福建稻麦科技 2018

摘要:2018年10月10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邀请同行专家在三明市尤溪县西城镇麻洋村,对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长江中下游东部双季稻区生产能力提升与肥药精准施用丰产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模式构建"子任务"适宜红黄壤丘陵山区机械化生产的强再生力水稻品种筛选与区域优化布局"项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GIS的外来入侵植物调查规划与外业实施

生物多样性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前期规划对外来入侵植物野外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本文将基于GIS的野外调查规划方法和入侵植物调查技术规范相结合,利用地图资源丰富、分析功能强大的LocaSpace Viewer和奥维互动地图,形成有针对性的野外调查规划方案。具体操作流程包括:(1)借助LocaSpace Viewer软件集成的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和地理标注数据选取调查区域;(2)根据调查规范,通过该软件的空间分析和地理要素编辑功能,规划调查地理网格、调查点、样地、标准地和样方,运用KML空间数据格式存储和分享调查规划信息;(3)在外业实施中使用移动版奥维互动地图软件的数据管理和导航功能实现调查规划信息的导入、定位和导航。通过在福建、广西和云南三省开展技术方法的实地应用与对比实验发现,运用该方案的外业实施能够达到日平均调查6个样点,采集调查数据80多条,直线调查距离180 km,调查点导航精度大于15 m。对比实验表明基于规划调查比未规划调查在时间利用效率上提高1倍,工作效率得到显著提升。该方案为外来入侵植物的发生和危害等基础性调查工作提供了高效的技术支撑,为生物多样性野外调查规划提供了参考方案。

关键词: GIS 外来入侵植物 调查规划 外业实施 LocaSpace Viewe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推广生态循环农业 助力乡村科技扶贫

发展研究 2018

摘要:本文在探索生态循环农业理论要义与产业特色的基础上,以实施中央引导地方科技专项"福建宁德生态循环农业与精准扶贫技术集成应用"实践与成效为案例,深入分析了发展乡村生态循环农业的重要实践意义与巨大潜力,阐述推广生态循环农业与助力乡村科技扶贫的经验与启示,以求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与山区精准扶贫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生态循环农业 技术集成推广 乡村科技扶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品种嘉宝果叶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4个嘉宝果品种叶片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分析其与总多酚、总黄酮含量的相关性,为嘉宝果叶片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沙巴、四季早生、福冈、阿根廷等4个品种嘉宝果嫩/老叶片为研究对象,分别用水、50%乙醇(体积分数,下同)、70%乙醇和无水乙醇进行提取,检测提取物中的总黄酮、总多酚含量,分析提取物对DPPH·、·OH、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以及总多酚、总黄酮含量与3种自由基清除能力的相关性。【结果】各嘉宝果品种均表现为嫩叶的总黄酮、总多酚含量高于老叶,其中以沙巴嫩叶70%乙醇提取物总多酚含量最高(273.70mg/g),阿根廷嫩叶70%乙醇提取物总黄酮含量最高(213.45mg/g)。各嘉宝果品种嫩叶的抗氧化活性均高于老叶,沙巴嫩叶各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在同溶剂提取物中最强,其次为四季早生嫩叶、阿根廷嫩叶和福冈嫩叶。不同溶剂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差异明显,表现为70%和50%乙醇提取物抗氧化活性优于无水乙醇及水提取物。相关性分析表明,醇提取物抗氧化活性与叶片总多酚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沙巴嫩叶70%乙醇提取物总多酚含量最高、抗氧化活性最强,是天然抗氧化剂的良好来源。

关键词: 嘉宝果叶片 总多酚 总黄酮 抗氧化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株热噬淀粉芽孢杆菌的分离和鉴定

福建农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获得在高温下能高效降解畜禽屠宰场废弃物的菌株,利用逐级梯度升温法,从畜禽屠宰场废弃物中分离筛选到菌株HL8103。对菌落形态、菌株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等进行探讨,并克隆其16SrDNA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学分析。同时进行菌株对屠宰废弃物适应性测试。结果表明,HL8103为热噬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thermoamylovorans,其形态特征为:革兰氏阳性,菌体呈杆状,直或弯曲,芽胞近圆形,近端生,孢囊膨大。该菌可耐95℃的高温,且最适生长温度为75~85℃,最适生长pH值为6.8~7.2,生长最佳时间为18h,能适应屠宰废弃物的生长。

关键词: 热噬淀粉芽孢杆菌 分离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