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畜禽粪便好氧发酵转化有机肥及施用技术
《北方牧业 》 2017
摘要:畜禽粪便既是养殖业的废弃物也是种植业的良好肥源,如果处理不当或不经处理就会污染环境、耕地或农产品,甚至传播疾病等。近年来,在国家环境保护政策引导下,许多新型环保处理畜禽粪便方法代替了传统的自然堆沤方法。从实用性、经济性和利于产业化等方面考虑,畜禽粪便的处理和利用当属好氧发酵方法。关于好氧发酵的技术原理、操作方法以及发酵有机肥的合理应用技术介绍如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茎腐病分子标记在159份玉米自交系中的验证及实用性评价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评价抗茎腐病基因分子标记在辅助育种中的实用性,本研究对159份玉米自交系进行了茎腐病田间抗性鉴定,并检测了与4个茎腐病抗性QTL(qRfg1、qRfg2、Rpi QI319-1和Rpi QI319-2)紧密连锁的11个分子标记在上述材料中的扩增情况。结果表明:供试玉米自交系的平均发病率为26.30%,发病率低于30.0%的材料占67.92%,抗病资源丰富。来源于国外、东北、西南和黄淮海地区的材料平均发病率分别为27.67%、17.92%、15.12%和36.80%,与东北和西南地区种质相比,黄淮海地区抗性种质相对缺乏。通过比较分子标记扩增带型与田间茎腐病表型,发现与同一QTL连锁的不同分子标记的检测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分子标记STS01(qRfg1)、STSZ479(qRfg2)、bnlg1866(Rpi QI319-1)和bnlg1716(Rpi QI319-2)的阳性检测结果与田间表型符合度较高,分别为76.79%、78.95%、91.67%、73.33%,具有上述特异扩增多态性的材料平均发病率分别为22.06%、19.01%、10.65%、19.63%,可作为抗茎腐病分子检测的有效标记。本研究为开展玉米抗茎腐病分子育种提供了重要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枣仁颗粒镇静催眠作用及机制研究
《食品研究与开发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枣仁颗粒的镇静催眠作用及其作用机制。连续7 d不同剂量的枣仁颗粒灌胃(10、20、40 mg/kg,以地西泮作为阳性对照,生理盐水作为空白对照,比较各组间小鼠自主活动次数,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小鼠睡眠只数,阈上剂量戊巴比妥钠小鼠睡眠潜伏期及睡眠时间,并比较小鼠脑组织中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结果表明,中高剂量的枣仁颗粒均可显著减少小鼠自主活动次数,缩短活动时间(P<0.05),中高剂量枣仁颗粒可显著提高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小鼠的睡眠只数(P<0.05),低中高剂量的枣仁颗粒均可缩短阈上剂量小鼠的睡眠潜伏期,延长睡眠时间(P<0.05),小鼠脑组织中GABA含量升高。枣仁颗粒具有良好的镇静催眠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为通过调节GABA含量发挥镇静催眠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华北夏谷区2001—2015年谷子育种变化
《中国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华北夏谷区近15年谷子区域试验数据进行分析,探讨谷子育种变化趋势,为谷子品种改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2001—2015年华北夏谷区参试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数据,研究其变化规律;以通过鉴定的51个育成品种为材料进行分析,并与15年间华北地区谷子生长季6—9月份气候因素进行相关分析,梳理通过鉴定的51个品种的类型。【结果】2001—2015年华北夏谷区区域试验参试品种各农艺性状在年度间变异较大,随着年份的推移,产量、生育期、株高、穗长、单穗重和穗粒重持续增加,千粒重基本不变,公顷穗数略有下降。51个通过鉴定品种的整体变化趋势与所有参试品种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51个通过鉴定品种间产量、生育期、株高、穗长、千粒重和公顷穗数差异极显著,单穗重、穗粒重和出谷率差异不显著。华北夏谷区谷子生育期气候趋向于暖湿的变化趋势。通过鉴定的品种产量和生育期、单穗重、穗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最低温、降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最低温、最高温、降水量、生育期、穗粒重、出谷率决定谷子产量85.17%的变异。对产量贡献较大且为负效应的是最低温,为正效应的是最高温。近几年谷子育种水平有所提高,品种类型较丰富多样,抗除草剂品种和优质米类型逐渐增多,反映了轻简栽培和优质是目前的主要育种方向。但是以冀谷19、豫谷1、冀谷25等3个主干品种为亲本来源的品种数为26个,占杂交选育品种的57.8%,育成品种亲本范围相对较窄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结论】2001—2015年华北夏谷区区域试验育成品种产量有所提高,品种类型较丰富多样,育种水平取得一定的进步。然而,造成产量显著差异的原因主要取决于气候因素,而且品种培育的亲本选择狭窄可能是育种突破的关键瓶颈。在今后的育种过程中,要从亲本创制和选择着手,丰富亲本类型;提高品种穗粒重和出谷率,以适应气候变化,提高夏谷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柴胡雨季套播实用技术
《现代农村科技 》 2017
摘要:柴胡是我国常用中药材之一,目前,柴胡种植普遍采用春季播种,由于春季雨水少,在柴胡出苗前需喷灌3~4次,期间杂草生长较快,柴胡苗期除草较为困难。通过雨季套播技术,可有效解决这些难题。1选地整地选择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土或沙壤土种植。低洼地、排水不畅的地块不宜种植。每亩施入腐熟的农家肥3 000kg、过磷酸钙40kg,深耕25cm以上。2前茬作物的种植和管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连续施用污泥堆肥土壤剖面中重金属积累迁移特征及对小麦吸收重金属的影响
《环境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大田试验,定量研究连续施用污泥堆肥后土壤剖面中不同重金属积累迁移和对小麦吸收重金属的影响,为科学确定农田土壤重金属环境容量和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连续4 a施用污泥堆肥农田耕层土壤(0~15cm)中Cu、Zn含量随污泥施用时间和施用量增加而显著增加,污泥施用带入的Cu、Zn在耕层土壤中积累率最高分别可达到75.3%和85.9%;污泥施用量较高时,Cu、Zn向土壤深层迁移,本试验条件下Cu可迁移至15~30 cm土层,Zn可迁移至60~90 cm土层;连续施用污泥堆肥4 a后,0~15 cm土层中Cd、Pb含量显著增加,与对照相比增幅分别是57.2%~165.2%、13%~34%,60~90 cm土层中Cr、As、Pb含量也显著高于对照;连续施用污泥堆肥小麦籽粒中Zn含量显著增加,增幅为13.3%~47.9%.部分污泥处理小麦籽粒中的Cr、Pb含量超出国家食品卫生标准(GB 2762-2012);4 a小麦收获对各重金属累计携出率均低于10%,小麦籽粒对Cu、Zn的累计携出量大于秸秆,而对Cr、As、Cd、Pb的累计携出量小于秸秆.随污泥施用量的增加,小麦收获对各重金属累计携出率降低.确定农田土壤重金属环境容量时要考虑重金属在土壤剖面中的向下迁移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极细链格孢激活蛋白对大豆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及产量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激活蛋白对大豆生长、产量的影响,以大豆冀豆17为研究对象,利用光合仪与称重法测量了不同浓度极细链格孢激活蛋白(1,2,3,4,5,6μg/m L)处理后大豆的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及产量。结果表明,随着施用的极细链格孢激活蛋白浓度的增加,大豆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有效量子效率(ΦPSⅡ)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 P)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施用1,2,3,4μg/m L浓度的极细链格孢激活蛋白不仅提高了大豆叶绿素含量,而且增加了大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同时还能提高叶绿素荧光的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有效量子效率(ΦPSⅡ)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 P)。其中以3,4μg/m L浓度的处理效果最好。施用更高浓度的激活蛋白(5,6μg/m L),上述光合特性与叶绿素荧光促进效果下降或者消失。施用中浓度激活蛋白(3,4μg/m L)大豆产量增加了11.21%~14.76%。结果表明,喷洒合适浓度的极细链格孢激活蛋白是一种促进大豆增产的有效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