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8423条记录
黄瓜新品种‘甘丰春玉’

园艺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甘丰春玉’白皮黄瓜杂交一代新品种,是以雌性系Calb02122~(-1)-0为母本,自交系qb213-0为父本杂交育成。植株长势较强,雌花节率65.0%。单果质量150.5 g,纵径18.5 cm,横径4.3 cm,外皮黄白色,刺白色,瘤中等大小,外形美观整齐,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5.0 g·kg~(-1),可溶性糖23.4 g·kg~(-1),风味独特。适宜西北地区设施越冬、早春茬栽培,产量77.07 t·hm-2。

关键词: 白皮 杂交一代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EMS诱导四倍体马铃薯陇薯7号无性突变群体建立与分析(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6

摘要:[目的]检测甲基磺酸乙酯(EMS)的诱导变异能力,以建立突变体库。[方法]用0.6%、1.2%和2.4%的EMS诱导四倍体马铃薯陇薯7号试管苗茎段2 400个,建立了包含叶片、株型、茎秆、匍匐茎、腺毛等性状的无性突变群体。[结果]共发现了22种突变类型,分别为黄化苗、白化苗、叶色渐变、叶脉失绿、叶芽包裹、裂叶、卷缩叶、复叶畸形、簇生、顶端膨大、顶端分叉、肉质化、匍匐茎畸变、匍匐茎移位、早结薯、发丝匍匐茎、茎节膨大、多腺毛和轮生叶序。共52个突变单株,突变频率为21.67‰。[结论]腺毛、簇生矮秆、茎秆分支、早结薯等变异株系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望有效地被用于马铃薯功能基因组研究、遗传改良和种质创新。

关键词: 四倍体马铃薯 EMS 无性突变群体 陇薯7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施肥对黄土高原黄绵土区小麦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在小麦长期连作条件下,黄土高原黄绵土区长期施肥对小麦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以长达29年(1981-2010)的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比较分析了不同长期施肥处理下小麦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差异。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和化肥的小麦籽粒产量较不施肥对照(CK)都明显增加,25年N、NP、NPK、M、MN、MNP和MNPK处理的小麦平均产量分别较CK增产32.9%、74.1%、78.5%、42.2%、73.3%、89.5%和90.3%,而7个施肥处理的肥料平均产量贡献率分别为24.8%、42.6%、44.0%、29.7%、42.3%、47.2%和47.4%。氮、磷、钾肥的平均增产效应分别为5.8、22.9和1.6g·kg-1。连续29年施用有机肥(M)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含量,而且化肥无论是单施(N),还是平衡施用(NP和NPK),土壤有机碳含量较CK也可显著提高,平衡施用的效果更佳。施用氮肥及有机肥也显著提高了土壤全氮和速效氮含量。施用磷肥和有机肥显著提高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含量,而长期施用钾肥和有机肥对土壤全钾含量无明显影响,但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钾含量。

关键词: 长期施肥 黄土高原 黄绵土 小麦产量 土壤养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处理对野生亚麻种子萌发的影响

甘肃农业科技 2016

摘要:为探索打破野生亚麻种子休眠的最佳方法,采用5种方法对野生亚麻种子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在40~50℃温汤中浸种10 min后,野生亚麻种子发芽率为76.67%~81.33%;流水冲洗24~48 h后,发芽率55.33%~58.67%。低温处理对野生亚麻种子发芽率影响不明显,机械损伤和硫酸处理致使种子失去发芽能力。

关键词: 野生亚麻 种子萌发 发芽率 发芽指数 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板蓝根栽培技术研究综述

甘肃农业科技 2016

摘要:通过对板蓝根生理、种质资源、人工栽培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归纳了目前板蓝根栽培方面的研究动态和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板蓝根 栽培 研究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北灌区西瓜套作大豆高产高效模式群体配置技术研究

大豆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西北一熟制灌区当前生产中广泛种植且间套作优势明显的西瓜/大豆套作方式为研究对象,通过5年田间试验,对影响该复合群体产量及效益的带幅比、品种、密度及播期4个主要群体配置因子进行系统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带幅1.6 m,西瓜、大豆带幅比1.2/0.4模式为西瓜套作大豆最优带幅配置;不同熟期大豆品种套作西瓜,大豆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齐黄36、冀豆12和陇黄2号产量显著高于其它品种;带幅1.6 m,西瓜、大豆带幅比1.2/0.4模式下,大豆品种齐黄36适宜密度为15万~18万株·hm-2,适宜播期在5月下旬。

关键词: 西瓜套作大豆 带幅比 大豆品种 播种密度 播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小杂粮生产演变特征、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文章通过对甘肃省15年来粮食种植面积、产量、小杂粮种植面积、产量等多方数据调查,分析甘肃省小杂粮在种植面积、单产水平、粮食安全、区域优势、主产县区和种植规模等多个方面的演变特点。发现杂粮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布局分散,产地市场效应不突出;良种扩繁体系缺乏,生产中良种供应短缺;适合产业化加工的专用型品种少,栽培技术粗放且不规范;加工型龙头企业数量少,产品精深开发程度低;产业扶持力度小,群众重视程度不高等方面的主要问题。提出甘肃杂粮种植规划建议和优化区域布局、强化品种扩繁体系扶持、加快选育和扩繁优质专用品种、加大龙头企业和市场培育力度、依靠科技提升产品附加值、强化优质高产栽培和精深加工技术研究与推广等若干促进产业持续发展的对策,对国内其他杂粮产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 甘肃 小杂粮 演变特征 存在问题 对策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晚熟杏新品种-陇杏1号

中国果业信息 2016

摘要:"陇杏1号"是以甘肃地方优良品种"曹杏"为母本,通过自然杂交、实生选育的优质中晚熟杏新品种.2015年2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并定名(登记号:甘认杏2015001).该品种果实圆形,果顶平,平均单果质量70.5 g,最大果82.6 g,纵径4.5 cm,横径4.5 cm,

关键词: 杏新品种 登记号 自然杂交 农作物品种审定 平均单果质量 地方优良品种 横径 平均株产 果树学报 可滴定酸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航天诱变抗条锈病突变体的筛选与鉴定

麦类作物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航天诱变后代遗传变异评价和表型鉴定对航天诱变育种材料的筛选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从小麦品种兰天15和郑麦9023的航天诱变后代中筛选出抗条锈病突变体,采用21对核心引物对其航天诱变后代与亲本的遗传相似性进行评估,用条锈菌菌株CYR32、CYR33和V26/G22对航天诱变后代进行苗期和成株期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兰天15的航天诱变衍生系与亲本间差异标记数量较多,且抗条锈性和芒的有无等性状发生了遗传分离,推测可能存在异花授粉导致的遗传重组;郑麦9023的航天诱变衍生系与亲本差异标记数量均不超过2个,且苗期抗病性等绝大部分性状均与亲本相同,仅成株期抗病性较其亲本有明显提高,推测成株期抗病性变异可能来自航天诱变。结果表明,郑麦9023部分具有成株期抗病性的优良选系,可用于小麦抗条锈育种。

关键词: 小麦 航天诱变 条锈病抗性突变体 遗传相似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