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753条记录
高油、高淀粉玉米杂交种主要生育特点研究与分析初报

玉米科学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比研究分析了高油、高淀粉玉米杂交种与普通杂交种的主要生育特点。结果表明,两者产量和品质有差别,高油杂交种的产量主要限制性状是千粒重低,灌浆和中后期脱水速度相对较慢,成熟时子粒含水量偏高,油分积累效率高,但完成全程油分积累的时间滞后,抗衰老能力偏弱。高油种质遗传基础狭窄问题较为突出;高淀粉杂交种乳熟中期前灌浆速度相对较慢,乳熟中后期淀粉积累效率较高。同时探讨了培育高油、高淀粉玉米杂交种的主攻目标性状。

关键词: 高油玉米 高淀粉玉米 杂交种 生育特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新品种长白10号

作物杂志 2004 北大核心 CSC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浅析氮肥对生态环境负效应及对策

吉林农业科学 2004 CSCD

摘要: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氮肥消费状况及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包括对水体富营养化的 影响;氮肥对地下水的污染;对作物的生长及品质的影响;对大气臭氧层破坏,并提出了防 治氮肥污染的措施。

关键词: 氮肥 生态环境 污染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科学管理与调控钾肥,实现玉米高产稳产

玉米科学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对吉林省202个土壤样品化验分析和生物诊断。结果表明,土壤缺钾位序由70年代的N、P、Zn、K演变为N、K、Zn、P,钾肥在我省春玉米的平衡施肥中起着重要作用;各品种玉米对土壤和肥料中钾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吸收钾的数量差异悬殊。钾肥在不同类型土壤上对玉米增产数量有较大差异,在黑土上增产15.1%,淡黑钙土上增产20.4%,风沙土上增产38.8%。试验还得出了土壤中速效钾含量与施钾最大增产量呈极显著的直线负相关(y=3491.5-23.0X)。

关键词: 玉米 钾肥 增产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新品种吉粳81选育报告

吉林农业科学 2004 CSCD

摘要:吉粳81是以一目惚/舞姬F8幼穗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后代筛选育成的优质米新 品种。生育期145 d,属晚熟品种。抗低温冷害、抗霜、耐旱性较强。

关键词: 水稻 吉粳81 体细胞无性系 选育报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分胁迫对玉米萌芽期保护酶系活力影响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

玉米科学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玉米种子在萌发出苗阶段,水分胁迫诱导了POD和CAT活性的升高。但POD与CAT的活性水平与品种萌芽期的抗旱性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不宜作为萌芽期抗旱性鉴定的生理生化指标。

关键词: 玉米 萌芽期 保护酶 水分胁迫 抗旱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肥和化肥配施对黑土有机氮形态组成及分布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长期定位施用有机肥和化肥对黑土中有机氮各组分含量及其在土壤各层次中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耕层土壤中,常量氮磷钾和倍量有机肥配施,有机氮中铵态氮、氨基酸态氮和氨基糖态氮含量最高,各组分含量在不同肥料处理中的顺序是酸不溶氮>氨基酸态氮>铵态氮>酸解未知氮>氨基糖态氮。不同施肥处理有机氮各组分含量随着土层的加深而下降,与有机质的变化规律一致;不同土层的C/N比值在9 03~12 49之间变动。

关键词: 黑土 长期施肥 有机肥和化肥配施 有机氮形态 分配

应用GIS分析限制玉米高产的土壤养分因子的序位演变

吉林农业科学 2004 CSCD

摘要:应用土壤养分系统研究法,以GIS平台的ARC/INFO7.0和ARCVIEW3.2等软件为辅助手段对我省具有代表性的公主岭市刘房子村323hm2的耕地取样分析其13种养分值,应用GIS技术绘制各元素的养分分布图。经分析得出:我省主要土壤的限制玉米高产的营养因子顺序已由80年代的氮、磷、锌和钾演变成氮、钾、锌、硫和磷,并提出相应的施肥措施与方法。

关键词: GIS 限制因子 土壤养分 系统研究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秸秆还田培肥地力研究综述

玉米科学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论述了秸秆还田技术应用的概况及秸秆还田培肥土壤的作用。秸秆还田后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提高土壤的生物活性。秸秆还田后,大豆、玉米和小麦等作物增产6.1%~14.3%。秸秆还田要确定适宜的翻压时间、翻压数量、补氮数量,并要保证秸秆粉碎。

关键词: 玉米 秸秆还田 培肥地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粳稻剑叶与穗粒重关系的研究

吉林农业科学 2004 CSCD

摘要:以60份北方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在正常栽培条件下研究了剑叶长、宽和面积与穗粒数、千粒重和穗粒重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剑叶宽和面积均与穗粒数呈正相关,剑叶长与穗粒数呈负相关。其中,剑叶宽与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程度大小为宽>面积。剑叶长和剑叶面积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剑叶宽未达显著水平。剑叶长、宽和面积均与穗粒重呈正相关,其中剑叶宽和面积与穗粒重达极显著水平。由此可见,剑叶大小对穗粒重有着显著正向效应。因此,在栽培过程中,注意增加剑叶面积对提高穗粒重是有益的。

关键词: 粳稻 剑叶 穗粒重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