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混沌理论对草原地区生态经济发展的启示
《畜牧与饲料科学 》 2013
摘要:生态系统是若干自然、生产和经济等因素相互非线性作用的巨系统,而混沌现象则是系统非线性动力机制的一种表现。介绍了草原生态经济系统的概念、草原生态经济系统退化的危害以及混沌理论研究在草原生态经济系统中的成就。


我国肉羊研究文献的计量分析
《畜牧与饲料科学 》 2013
摘要: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文献的年度分布、产出单位、研究作者等方面进行了汇总与分析研究,以期为我国肉羊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饲料机组仪表静电控制
《粮食与饲料工业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饲料生产加工机组控制中枢的PLC、变频器、称重仪表、精密传感器等在自身工作或周边环境中会受到较强的静电干扰甚至产生高压静电,即使中央控制室内防静电工作做的非常到位,饲料加工过程中仍然会有大量静电产生,从而对精密传感器和称量仪器造成危害或延误生产。着重对饲料生产加工机组中静电的产生和危害以及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静电防护加以解读,对饲料机组仪表的静电预防方法进行了综述,以期对冬季饲料安全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


喂料绞龙及相关因素对饲料食盐添加精度的影响
《饲料工业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饲料工业化是行业大的趋势,这一过程既可以解决劳动力成本问题,又可提高饲料生产效率,但好的饲料品质是需要科学严谨的工业操作来实现,除豆粕、棉粕等大宗饲料主要原料需要科学配比合理使用外,如食盐等添加量较小的原料也要严格比例添加,不可以盲目甚至不顾产品质量和后果而忽视生产管理。


不同温度和时间浸种对糜子种子萌发特性和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温度和时间浸种对糜子(Panicum miliaceum L.)种子萌发特性和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为提高其出苗率和产量提高科学指导。[方法]对糜子种子进行不同温度(15、20、25、30、35℃)及不同浸种时间(6、12、24 h)处理,在田间条件下观测其生育期并测定其产量。[结果]内糜5号、内糜6号和伊选黄糜3个品种在30℃下处理24 h后发芽率和产量较高,在25℃下处理24 h后出苗率最高。[结论]该研究可为糜子的安全性生产提供技术保障。


狼毒大戟的不同提取工艺比较与成分分析
《畜牧与饲料科学 》 2013
摘要:采用不同提取液、不同提取液倍数、不同提取方法对狼毒大戟进行了提取率的研究,同时对不同提取液及提取方法所得提取物质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以甲醇作为提取溶液采用6倍常温浸泡后索氏提取然后再常温浸泡的提取方法提取率最高,以95%乙醇作为提取液采用同样的提取方法其提取率次之;以95%乙醇、石油醚、乙酸乙酯作为提取液采用6倍常温浸泡后索氏提取再常温浸泡的提取方法较其他方法提取率高。甲醇在该方法下不仅提取率最高,而且其提取物所含成分也比较多,乙醇次之。由此可以得出,对于狼毒大戟的粗提取,采用甲醇或者乙醇作为提取溶液比较合适,其最佳提取方法为6倍常温浸泡后索氏提取然后再常温浸泡的提取方法。


春小麦巴07-6747栽培技术研究
《大麦与谷类科学 》 2013
摘要:以春小麦巴07-6767为试验品种,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进行了肥料与密度研究。结果表明:在基施P2O511.5 kg/667 m2,K2O 8.33 kg/667 m2的基础上,试验处理A1B3C3D3(以底施氮肥4.5 kg/667 m2,分蘖期氮肥追施量6 kg/667 m2和拔节期氮肥追施量9 kg/667 m2,密度为60万/667 m2)小麦产量最高,为533.4 kg/666.7㎡,经济效益最好,为1 493.5元/666.7㎡,投入与产出比为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