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6864条记录
热应激对奶牛采食、消化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中国畜牧杂志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热应激对不同泌乳阶段奶牛采食量、营养物质消化率和生产性能的影响。采用2×3交叉试验设计,根据胎次(2~3胎)、泌乳天数和产奶量相近(12.3~21.3 kg)的原则,选择18头经产中国荷斯坦奶牛,分为泌乳前期组(产后15~100 d)、泌乳中期组(产后112~175 d)、泌乳后期组(产后200~230 d)3组,每组6个重复,采用热应激与非热应激的自身对照试验。结果表明:热应激中、后期的奶牛采食量下降极显著(P<0.01);热应激期奶牛的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NDF、ADF及Ca和P的消化率显著低于非热应激期(P<0.05);热应激中期产奶量极显著低于非热应激期(P<0.01);泌乳前期的乳蛋白率和非脂固形物随着热应激的推进而升高(P<0.05);不同泌乳阶段奶牛在同一热应激期的采食量、营养物质消化率和乳成分无显著差异。结果提示,热应激导致奶牛采食量下降,营养物质消化率降低,产奶量下降,但乳成分变化不显著;产奶量则随着泌乳进程的推进而显著下降。

关键词: 热应激 采食量 营养物质消化率 生产性能 奶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甸草原区不同放牧方式对植被群落特征的影响

中国草地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呼伦贝尔草甸草原区不同放牧方式下的植物群落特征进行比较研究,设SA1(夏季重度放牧、秋季适度放牧)、SA2(夏季重度放牧、秋季重度放牧)、SA3(夏季适度放牧、秋季重度放牧)、SA4(夏季适度放牧、秋季适度放牧)、SA5(不放牧)共5个处理。结果表明:SA3处理区群落多数植物的高度、密度和盖度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区,SA3和SA5处理区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高于其他处理区,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在各处理小区无显著差异;放牧区中SA1和SA3处理区地上生物总量最高;季节调控放牧处理中,SA3处理区植被群落特征目前表现相对较好。

关键词: 草甸草原 放牧方式 群落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华北一年两熟区免耕开沟种床对农田作物生长的影响

农业机械学报 201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8~2010年在北京市大兴区研究了免耕开沟种床对土壤水分、作物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免耕开沟种床能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与翻耕种床相比,0~30 cm土层土壤体积含水率提高0.2%~2.7%,促进了作物生长,其中免耕播种开沟深度为20 cm的种床优势最为明显,相对翻耕种床可提高冬小麦产量2.4%和水分利用效率7.4%、夏玉米产量1.2%和水分利用效率1.5%。研究表明,华北一年两熟区免耕播种的适宜开沟深度为20 cm。

关键词: 免耕 种床 生长特性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品质混合粗饲料对奶牛体外发酵指标的影响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本试验以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3头荷斯坦奶牛为动物模型,利用体外批次培养法,比较研究了苜蓿/玉米青贮、羊草/玉米青贮、玉米秸秆/玉米青贮等3种混合粗饲料体外发酵效果.结果表明:各组培养液pH值差异显著(P<0.05),平均值分别为(6.46、6.52、6.40),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各组pH值均呈下降趋势,24h时下降到较低水平,其中秸秆/青贮组下降幅度最大,24h培养液pH值为6.24,羊草/玉米青贮组pH值下降幅度最小;粗饲料品质对培养液NH3-N、产气量、VFAs和BCP产量有显著影响(P<0.05),平均值大小顺序为苜蓿/青贮>羊草/青贮>秸秆/青贮;各组培养液乙/丙比例平均值大小顺序为羊草/青贮>玉米秸秆/青贮>苜蓿/青贮,平均值分别为(2.08、2.04、1.90).本试验用3种不同品质的单一粗饲料(苜蓿、羊草、秸秆)分别与玉米青贮混合培养时,粗饲料整体发酵水平提高.

关键词: 奶牛 粗饲料品质 GI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性诱剂监测和控制向日葵螟应用技术研究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向日葵螟Homoeosoma nebulella是危害向日葵花盘籽粒的主要害虫.为了减少化学农药对环境和有益昆虫的影响,探索应用性诱剂监测及防控向日葵螟技术.2008-2009年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测试向日葵螟性信息素性诱与灯诱的诱集活性,性诱剂不同剂量、诱芯常温条件下存放对诱蛾效果的影响;以及按棋盘式等距离放置25、11和6个诱捕器.hm 2,3次重复,调查不同密度诱捕器对向日葵螟危害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性诱剂对向日葵螟具有良好的诱集活性,并与灯诱成虫动态趋势基本一致,蛾峰谷明显;诱芯在常温条件下存放1年,对诱蛾有显著影响,而且诱捕向日葵螟效果与性诱剂的含量呈正相关;田间放置25个诱捕器.hm 2,对向日葵螟危害控制效果最佳,防效达81.9%.

关键词: 向日葵螟 性信息素 应用技术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乙酰丁香酮对甜菜遗传转化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乙酰丁香酮(AS)是农杆菌介导转基因技术的一种有效的酚类化合物。以甜菜叶柄为受体材料,研究了共培养阶段AS和pH对转化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AS和pH对转化过程有明显影响;当AS浓度为0.2 mmol/L、pH值为5.6时转化率最高。

关键词: 乙酰丁香酮 甜菜 农杆菌 转化频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CDDP分子标记技术体系的优化、验证及引物筛选

大豆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CDDP分子标记是一种新型目的基因分子标记技术。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对影响大豆CDDP-PCR反应的Mg2+浓度、Taq DNA聚合酶用量、引物浓度、dNTPs浓度和模板DNA用量等因素进行优化。优化后的大豆CDDP-PCR体系为:Mg2+浓度2.0 mmol.L-1、Taq聚合酶用量1.5 U、引物浓度0.375μmol.L-1、dNTPs浓度0.3 mmol.L-1、DNA模板用量40 ng。该反应体系在16个大豆品种的验证中表现稳定可靠。利用大豆品种吉育75、本地黑豆及其9株F2代对该反应体系进行了初步的遗传验证,结果显示,杂交后代植株中出现了双亲的位点及亲本位点的缺失。并从21条引物中筛选出条带清晰、多态性较好的13条引物。该反应体系的建立为大豆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大豆 CDDP 正交设计 体系验证 引物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反刍动物瘤胃VFAs吸收的研究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3

摘要:反刍动物的主要能量来自于瘤胃发酵日粮所产生的VFAs,所以定量研究VFAs的产生、吸收、利用已成为反刍动物能量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对反刍动物瘤胃VFAs的吸收,包括吸收机制、影响因素、研究方法及模型建立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 反刍动物 VFAs 吸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草型全混日粮评价与组合效应研究

饲料研究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利用全混合日粮(TMR)配制技术,以组合效应综合指数为衡量指标,以苜蓿、小麦秸秆、玉米秸秆和番茄渣为粗饲料原料,肉羊精料作为补充料,按照不同比例配制成8种不同组合的TMR配方.体外消化测定24 h产气量(GP)、pH及干物质(DM)降解率,研究表明:添加番茄渣和苜蓿能够有效地提高DM降解率,优化瘤胃微生物生长环境;筛选出4组最优配方,即小麦秸组A1(小麦秸∶苜蓿∶精料=40∶40∶20)和B1(小麦秸∶苜蓿∶番茄皮渣∶精料=35∶35∶10∶20);玉米秸组C1(玉米秸∶苜蓿∶精料=40∶40∶20)和D2(玉米秸∶苜蓿∶番茄皮渣∶精料=40∶30∶10∶20).

关键词: 全混合日粮 饲料配方 组合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奶牛乳房炎的危害及中西医结合防治措施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3

摘要:奶牛乳房炎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乳房实质或间质炎症,是奶牛养殖中一种多发性疾病,以细菌性感染为主,危害性非常严重,可导致产奶量下降、乳品质降低,常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就奶牛乳房炎的危害、临床症状进行详细分析,并且提出中西医结合防治措施,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奶牛乳房炎提供参考.

关键词: 乳房炎 发病原因 中西医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