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杂交水稻制种母本机插技术
《杂交水稻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于当前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劳动力严重不足,母本插秧机械化已成为制种基地的迫切要求和焦点,同时也是制约杂交稻种子生产过程中全程机械化的难点和瓶颈。为此,2009年课题组开展杂交水稻制种中Ⅱ-32A的机插试验,探索插秧机在杂交水稻制种中的作业效果。以杂交稻组合Ⅱ优673的亲本Ⅱ-32A和福恢673为材料,结果表明,插秧机可以实现有序插秧,能达到杂交稻制种高效、高产、稳产的目标。插秧机能满足杂交稻制种母本机械化插秧的要求,应注意播前准备、播种与秧田管理、插秧、机型选择等杂交水稻制种母本机插技术要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蕉内生枯草芽孢杆菌EBT1对香蕉生长和抗枯萎病的影响
《植物保护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香蕉内生枯草芽孢杆菌EBT1对香蕉生长和抗病性的诱导作用,研究了EBT1培养液对台蕉2号(AAA)丛生芽增殖及再生苗生长的影响,并测定香蕉苗对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孢子及其毒素的抗性。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添加10%(v/v)EBT1培养液能明显提高丛生芽的增殖、苗株重、假茎高、抗毒素和抗病能力,并增加香蕉苗保护酶SOD、PAL、POD、PPO和CAT活性。在EBT1培养液全程诱导、增殖诱导和生根诱导中,全程诱导对香蕉苗生长及其抗性的诱导效果最好,增殖诱导次之,毒素处理1~7天后,源于EBT1培养液全程诱导处理的香蕉苗酶活水平较高,其5种保护酶活性峰值分别为对照的3.82、1.18、1.50、2.70和1.52倍。
关键词: 内生枯草芽孢杆菌 香蕉组织培养 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 保护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蓝种质资源的RAPD分析
《中药材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马蓝种质资源在分子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RAPD)对收集到的不同居群马蓝资源进行分析。结果:从104条10个碱基的随机引物筛选出有差异的有效引物,筛选出的12条有效引物,扩增共获得422条DNA带,多态性程度为55.69%。聚类分析表明,马蓝种质资源的遗传差异与地理位置无密切联系,而与形态特征有一定联系,但并不十分紧密。结论:不同自然居群的马蓝资源在分子水平上存在着较明显的遗传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菠菜硝酸盐含量符合安全生产的氮肥用量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在灰埭田和灰沙泥田两种土壤类型上研究了不同氮素水平对菠菜生长的影响,分析了土壤硝态氮的变化及氮肥用量与菜体硝酸盐含量、菠菜产量的关系,采用非线性的带约束条件优化法进行搜索求解,确定菠菜体内硝酸盐含量在符合安全生产标准条件下,菠菜最高产量的适宜氮肥用量。结果表明:两种土壤类型硝态氮含量均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提高,且随着时间推移,硝态氮含量下降,尤其是在灰沙泥田上。菠菜硝酸盐含量和产量也均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前者呈直线关系(y灰埭田=3.6813+5.6869x和y灰沙泥田=11.6640+7.7001x),而后者呈二次曲线关系(y灰埭田=10.0710+0.122x-0.0002x2和y灰沙泥田=11.8480+0.1664x-0.0003x2)。用非线性规划的带约束条件优化法,以氮肥用量与菠菜硝酸盐含量关系模型为约束条件,氮肥用量与菠菜产量关系模型为目标函数搜索求解,得出灰埭田和灰沙泥田种植菠菜的菜体硝酸盐含量在符合无公害蔬菜生产安全的条件下,菠菜产量最高时的氮肥用量分别为210.30和154.35 kg/hm2,且灰沙泥田的投入产出比优于灰埭田。
关键词: 蔬菜硝酸盐 安全氮肥用量 非线性规划 带约束条件优化法 菠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寄主致病疫霉菌群体遗传结构的SSR比较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为了解不同寄主致病疫霉菌群体遗传结构的差异。【方法】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采集自中国不同地区不同寄主来源的60个致病疫霉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群体遗传多样性进行比较分析。【结论】(1)番茄致病疫霉菌群体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Shannon's信息指数及有效等位基因数等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1528、0.2592、1.2170)均高于马铃薯致病疫霉菌(分别为0.1395、0.2447、1.1913),表明番茄致病疫霉菌群体遗传多样性高于马铃薯致病疫霉菌群体;(2)聚类分析结果表明:SSR标记分析的遗传系谱与菌株对甲霜灵敏感性、交配型无相关性,而与mtDNA单倍型有一定的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虫生真菌抗逆的生化分子基础及利用
《生物技术通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虫生真菌在生活史各个阶段均面临多种环境因子的危害。为了避开这些不利的因素,虫生真菌进化出多种抗逆的机制。近年来,以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和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为代表的虫生真菌抗逆的生化分子基础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明确了某些生化成份和抗逆基因与菌株抗逆性能的相关性。就环境胁迫因子、虫生真菌抗逆的生化分子基础及其在改良菌株抗逆性能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这将为环境适应性强的虫生真菌制剂的研发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虫生真菌 环境胁迫 抗逆机理 菌株改良 微生物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内生解淀粉芽胞杆菌β-1,3-1,4-葡聚糖酶基因(bglS)的克隆与表达及酶学特性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β-1,3-1,4-内切葡聚糖酶普遍存在于植物内生芽胞杆菌中,为了探讨其功能,以内生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TB2菌株基因组为模板,克隆了β-1,3-1,4-内切葡聚糖酶基因(bglS)。测序结果表明,该基因的ORF全长732bp,编码一条243个氨基酸的蛋白,理论分子量约为27.33kD,等电点约为6.89,其ORF序列已登录GenBank(Accession No.EU368224)。Blast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的ORF序列与植物互作生防解淀粉芽胞杆菌(B.amyloliquefaciens FZB42,GenBank Accession No.CP000560)的β-1,3-1,4-葡聚糖酶基因核苷酸序列的一致性达97.3%,氨基酸序列的一致性达97.1%。将β-1,3-1,4-内切葡聚糖酶基因全长克隆至pUC18载体上,利用基因自身的启动子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UC-bglS,并导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BL21菌株中表达。SDS-PAGE分析表明,BL21::pUC-bglS菌株表达了27kD左右的蛋白;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5℃,在50℃以下保温60min后残余80%以上酶活;最适反应pH为6.2,在pH4.4~6.84℃保温30min残余85%以上的酶活;Ca2+和Fe2+可提高β-1,3-1,4-葡聚糖酶的活性,而Cu2+、Zn2+、Mg2+和Mn2+对其活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植物内生解淀粉芽胞杆菌TB2β-1,3-1,4-葡聚糖酶的功能和应用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 内生解淀粉芽胞杆菌 β-1 3-1 4-内切葡聚糖酶基因(bglS) 克隆 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