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688条记录
云南屏边枇杷产业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

中国果树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屏边苗族自治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条件优越,枇杷一年可开4次花,最早10月可上市,持续供应到次年4月,是我国枇杷错季栽培的优势区。对屏边苗族自治县地理气候条件和枇杷生产现状、优势等进行全方面阐述和分析,找出制约屏边枇杷产业做大做强的因素,并提出促进屏边枇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云南 屏边 枇杷 错季栽培 产业现状 发展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闽双色6号籽粒发育中叶酸合成代谢基因挖掘与分析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叶酸是人体必需的维生素之一,甜玉米作为一种兼具果、蔬、粮3种特性的作物,其籽粒中叶酸含量变化及基因调控研究尚不清晰。以超甜玉米闽双色6号籽粒作为研究材料,测定籽粒发育不同阶段的叶酸含量及基因表达,进行Mfuzz基因时间聚类分析、基因集GO和KEGG富集分析,挖掘潜在的叶酸合成基因及分子调控通路。结果显示,甜玉米中叶酸含量随籽粒发育期的增长而逐渐下降,授粉后10天至20天叶酸含量在50μg/100 g以上, 20天后呈现迅速下降的特点。基因时间序列表达模式分析获得6个类型基因集,其中Cluster 3基因集表达趋势与叶酸含量变化相似;GO和KEGG富集分析也发现叶酸生物合成和代谢通路被Cluster 3基因集富集。19个参与甜玉米籽粒叶酸生物合成的基因被挖掘,其中7个基因涉及以鸟苷三磷酸(guanosine triphosphate, GTP)为底物进行新化合物加工的生化反应通路;此外,发现Zm00001d031995(DHNA)、Zm00001d018733、Zm00001d023817(DHFS)和Zm00001d026549表达模式与叶酸含量变化趋势一致, Zm00001d039264和Zm00001d016866表达与叶酸含量变化趋势相反,这表明了这6个基因可能在叶酸分子调控中起着关键作用,该研究结果为未来高叶酸玉米育种提供潜在的基因资源。

关键词: 甜玉米 叶酸 籽粒发育 Mfuzz聚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的茶树新品系'春绿'代谢物分析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茶树新品系‘春绿’叶片代谢物的成分,利用LC-MS和GC-MS分析‘春绿’和对照种(母本‘福云6号’)代谢物组成。结果表明,利用GC-MS鉴定出50种显著差异代谢物质(VIP>1.0),主要包含糖类、氨基酸类等,其中9个上调,41个下调,绿原酸含量差异最大;而LC-MS鉴定出297个显著差异代谢物质(VIP>1.0),176个上调,121个下调,主要集中在多酚类、醇酸类、糖类等,其中咖啡碱差异最大。通路富集分析发现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在黄酮和黄酮醇生物合成途径、精氨酸生物合成途径、不饱和脂肪酸生物合成途径、戊糖和葡萄糖醛酸的相互转化途径等。OPLS-DA的可变贡献分析表明,大多数潜在生物标志物与能量代谢和品质相关,亚麻油酸、油酸、叶绿醇、羟基哌扣立酸、核糖醇、木糖与能量代谢相关,绿原酸、色氨酸、咖啡碱、茶碱等与品质密切相关。这些代谢物质和代谢通路分析为‘春绿’品质形成和品种选育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茶树新品系 代谢物 非靶向代谢组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豆OFP蛋白基因家族鉴定与表达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了解OFP卵型家族蛋白(OVATE family proteins)在木豆中的特征,为木豆OFP基因的应用提供参考。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木豆OFP蛋白基因进行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模式分析。结果表明,木豆含有21个OFP蛋白基因,家族成员间理化特性差异不大,均属于不稳定亲水性蛋白,且均含有保守基序;进化树分析中木豆和拟南芥二者的OFP蛋白相互交错聚类在一起,亲缘关系较近的OFP蛋白可能具有相似的功能;启动子顺式响应元件分析表明木豆OFP基因可能在逆境胁迫响应、激素调节和生长发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蛋白二级和三级结构均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结构为主要组成成分;组织特异性表达表明OFP基因在顶芽中的表达量较大,在根和叶中的表达量较小,具有组织表达差异;启动子顺式响应元件结合热胁迫表达分析表明,高温胁迫下CcOFP1表达量上调,CcOFP9、CcOFP11表达量下调。研究结果为探索OFP蛋白基因在木豆生长发育和非生物胁迫响应方面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依据。

关键词: 木豆 OFP蛋白基因家族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瘟病抗病基因分子标记的开发与育种利用

分子植物育种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稻瘟病是水稻最重要的病害之一,给中国乃至全世界粮食安全生产带来了巨大隐患。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与分子标记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量的水稻稻瘟病抗病基因被成功克隆。本研究首先对分子标记的发展过程进行了简要概述,然后对稻瘟病抗病基因的鉴定与克隆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并对抗病基因分子标记的开发进行了系统的归纳与分析,接着就分子标记在稻瘟病抗性育种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阐述,最后对稻瘟病分子育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展望,以期为水稻抗稻瘟病分子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稻稻瘟病 抗病基因 分子标记 育种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面法优化广叶绣球菌蛋白制备工艺及其体外抗消化道肿瘤活性评价

菌物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制备广叶绣球菌Sparassis latifolia的乙醇提取物(SLEE)、粗多糖(SLCP)和总蛋白(SLTP)并分析各主成分含量,MTT法检测SLEE、SLCP和SLTP对HepG2、MGC-803和HT-29 3种不同人消化道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响应面法优化SLTP的制备工艺,测定不同剂量(12.5、25、50、100和200μg/mL)的不同饱和度硫酸铵连续沉淀蛋白对HT-29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SLEE的提取率为(22.75±0.27)%,总三萜含量为(11.40±0.20)%;SLCP的提取率为(7.29±0.23)%,总糖含量为(59.66±0.80)%;SLTP提取率为(8.80±0.57)%,总蛋白含量为(44.59±0.43)%。SLTP对消化道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最强,对HepG2、MGC-803和HT-29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24 h)分别为44.18、34.27和28.93μg/mL。SLTP最佳提取工艺为:NaCl浓度0.15 mol/L,料液比(g/mL) 1:26,浸提时间13 h。在此条件下,SLTP的平均得率为(11.03±0.07)%。30%-50%饱和度的硫酸铵沉淀蛋白(SLSP-50)对HT-29细胞的生长抑制活性最强,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24h)为18.84μg/mL。广叶绣球菌蛋白具有显著的体外消化道肿瘤细胞生长抑制活性,是抗肿瘤的主要有效组分之一。本研究为广叶绣球菌资源的充分利用及深加工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参考依据。

关键词: 绣球菌 蛋白 响应面法 工艺优化 抗消化道肿瘤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栀子多糖的提取纯化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农业工程学报 202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优化栀子多糖的提取工艺,对栀子多糖粗提物进行纯化并研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超声波辅助法提取栀子多糖的工艺,利用阴离子交换树脂纯化栀子粗多糖。通过测定栀子多糖的还原力和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栀子多糖对热应激鸡肝细胞中氧化损伤相关标志物水平的影响,评价栀子多糖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1)栀子多糖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20,提取时间50 min、提取温度80℃,提取次数1次,此条件下栀子粗多糖得率为11.5%。经初步纯化后的栀子多糖(命名为GP)的多糖含量为45.3%(以葡萄糖计)。2)5 mg/mL的GP最大还原力接近同等浓度下维生素C的一半;对·OH、DPPH·和ABTS+·的清除率分别为63.5%、96.6%、99.3%,半数有效浓度(EC50)分别为3.8、0.1、1.1 mg/mL。3)0.1~0.4 mg/mL的GP对鸡肝细胞存活率无显著影响(P>0.05);与热应激组相比,GP组细胞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并与阳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相当或优于空白对照组。综上,该研究优选了栀子多糖的提取工艺,并验证了该工艺条件下提取得到的栀子多糖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为栀子多糖作为多糖类抗氧化剂深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提取 纯化 栀子多糖 抗氧化活性 鸡肝细胞 热应激 氧化损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种植物精油对9种水产病原菌抑制效果

饲料研究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探究4种植物精油对9种水产病原菌的抑制效果。以芳樟醇、顺式-茉莉酮、3-蒈烯、α-水芹烯为研究对象,采用牛津杯法和二倍稀释法测定4种植物精油对9种细菌的抑菌效果。结果显示,3-蒈烯浓度为100.00 mL/L时,对爱德华氏菌、V. antiquarius、副溶血弧菌和溶藻弧菌抑菌效果最好,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50、50、25和50 mL/L,抑菌圈直径>20.00 mm,属于极度敏感。α-水芹烯浓度为100.00 mL/L时,对溶藻弧菌、河流弧菌、副溶血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V. antiquarius抑菌圈直径>20.00 mm,属于极度敏感。芳樟醇对副溶血弧菌和河流弧菌抑菌效果最强,MIC均为3.125 mL/L,抑菌圈直径>20.00 mm,属于极度敏感。顺式-茉莉酮对河流弧菌和大肠杆菌抑菌效果较好,抑菌圈直径分别为37.30 mm和30.67 mm,属于极度敏感。研究表明,3-蒈烯和α-水芹烯具有广谱抑菌效果。

关键词: 芳樟醇 顺式-茉莉酮 3-蒈烯 α-水芹烯 抑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兔源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兔源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b)的快速检测方法,用于兔波氏杆菌病的诊断。【方法】以Bb的fimX基因为靶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并构建质粒标准品。在此基础上建立检测兔源Bb的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方法,对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进行评价,并将该方法初步应用于临床样品的检测。【结果】荧光定量PCR方法仅对兔源Bb的检测结果呈阳性,对其他常见兔源病原菌的检测结果均呈阴性;对质粒标准品的最低检测限为13.8拷贝·μL-1,敏感性是普通PCR方法的10倍;批内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小于2%,批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小于3%;对68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阳性检出率为39.71%,比普通PCR方法的高2.95%。【结论】建立的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好,且对临床样品的阳性检出率比普通PCR方法高,为兔源Bb的快速检测和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持。

关键词: 兔波氏杆菌病 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 荧光定量PCR方法 检出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温碱化预处理对番茄秸秆堆肥过程碳氮转化与损失的影响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番茄秸秆由于木质化程度高、降解性差等原因限制了其资源化利用效率。为探究高温碱化预处理对番茄秸秆堆肥过程中物质降解及转化的影响,以未经处理和高温碱化处理的番茄秸秆为主要原料,以玉米芯、鸭场垫料等为调理剂,设置常规堆肥(CK)和高温碱化预处理堆肥(PT)2个处理,利用自制的强制通风反应箱装置进行为期30 d的模拟堆肥试验,研究高温碱化预处理对番茄秸秆堆肥过程中碳、氮素转化与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PT处理的堆肥最高温度可达到67.20℃,比CK处理显著提高了7.77℃(P<0.05),万度积温时长也比CK处理缩短1 d,堆体温度≥50℃的天数达到7 d,满足堆肥无害化卫生要求;堆肥结束(30 d)时,PT处理的腐殖质聚合度(1.37)和种子发芽指数(176.40%)都显著高于CK处理,但PT处理的干物质降解率、碳素损失率和氮素损失率分别比CK处理高出5.22%(P<0.05)、7.46%(P<0.05)和3.86%(P>0.05)。因此,高温碱化预处理有利于提高番茄秸秆堆肥的发酵温度和效率,但同时也增加了高温期碳和氮损失。

关键词: 高温碱化预处理 番茄秸秆 堆肥 碳损失 腐殖质碳 氮损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3456...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