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遗传解析
《江苏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稻米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蒸煮食味品质逐渐成为水稻育种家的重要育种目标与工作难点。对稻米蒸熟食味品质相关性状的遗传解析、探索基于优异单倍型组合是改善、提升水稻蒸煮食味品质的基础。考察收集的199份华南优质稻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碱消值、食味值、蒸煮食味值等5个稻米蒸煮食味品质性状,结合全基因组测序(覆盖深度20×)所得4 818 707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用混合线性模型进行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共定位到显著性位点342个,其中5个为已克隆的与蒸煮食味品质相关的候选基因/QTL,包括调节稻米中直链淀粉含量的基因Du3、Flo2、OsSSI、Wx与控制稻米糊化温度的主效基因ALK。针对极显著关联的ALK与Wx基因功能变异位点,结合水稻基因组序列变异数据库RiceVarMap开展功能单倍型分析,发现Wx基因的Hap2(T)、ALK基因的Hap3(CAC)有利于提高稻米的蒸煮食味品质。研究结果可为利用优质单倍型组合提高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水稻分子设计育种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蒸煮食味品质 全基因组 关联分析 单倍型 遗传解析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提取多花黄精多糖工艺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中国食品添加剂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响应面法和超声波辅助法优化多花黄精多糖的提取工艺,并研究多糖的抗氧化活性。采用单因素试验及Box-Behnken Design方法,以提取物中多糖的含量作为评估指标,以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显示,超声功率对多花黄精多糖含量影响有显著影响,液料比、超声波时间、超声波温度对实验结果影响不大。多花黄精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41 mL/g、超声时间40 min,超声功率151 W,超声温度59℃,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多花黄精多糖含量可达(16.67±0.53)%,且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30 mg/mL的多花黄精多糖对DPPH·的清除率为(61.35±0.96)%,对ABTS+·的清除率为(97.58±0.70)%。因此,基于对多花黄精多糖的超声辅助进行响应面优化的提取工艺可靠、提取率高,可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多花黄精提供依据。


长期施用炭基有机肥对土壤铜形态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炭基有机肥施用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缓解作用以及对土壤微生态的改良效果,设计小区试验,研究相同施氮量条件不同炭基有机肥处理(T1、T2和T3处理炭基有机肥中生物质炭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6%和9%)下,连续施用5年后,对土壤养分、土壤铜形态以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CK1(有机肥处理)相比,T1、T2和T3处理土壤pH分别显著提高0.65、0.86和0.90个单位,T2和T3处理显著提高土壤铵态氮含量,分别提高了1.94和1.66倍,T3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提高22.7%;只有T3处理对可交换态和可还原态Cu分配率的影响较大,分别显著降低了21.9%和45.1%;T2和T3处理能显著提高土壤基础呼吸速率(增幅分别为51.5%和37.6%); T3处理能够显著提高土壤细菌、革兰氏阴性菌以及PLFAs总量(增幅分别为15.5%,16.8%和17.2%)。此外,冗余分析表明,pH和总Cu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变异的主要环境因子。综上,炭基有机肥T3处理在改善土壤化学性质、钝化重金属Cu有效性、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和数量方面的效果最佳。


牧草的重金属胁迫效应及修复机制研究进展
《河南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壤重金属污染是造成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农作物重金属含量超标以及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植物修复兼具生态和经济效益,是目前重金属治理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多数植物品种修复能力有限,不能达到良好的重金属去除效果。与之相比,牧草易栽培、生物量大、生长周期短,在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中表现出较强的修复能力,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开发价值。结合牧草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现状,系统阐述了重金属胁迫下牧草的响应特征及其对重金属的富集效果和修复机制,旨在为高效利用牧草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提供参考。


复合酶在白羽肉鸡低蛋白日粮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饲料工业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日粮中添加复合酶对白羽肉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和抗氧化指标、免疫功能和消化器官的影响.将288只1日龄白羽肉鸡随机分为6组,试验期42 d,试验配方设计1~21日龄和22~42日龄两阶段.对照组(CK组)饲喂常规蛋白日粮(两阶段粗蛋白水平分别为21.28%和19.04%);试验组均饲喂低蛋白日粮(两阶段粗蛋白水平较CK组分别降低0.97%和0.94%),试验1、2、3组全程分别添加200 mg/kg复合酶A(T1组)、200 mg/kg复合酶B(T2组)、300 mg/kg复合酶B(T3组),试验4组两阶段分别添加复合酶B 100、300 mg/kg;另设低蛋白日粮组(T0组).试验结束时进行生长性能、血清生化和抗氧化指标、免疫功能和消化器官发育情况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T2、T3组21日龄活体重、42日龄活体重和欧洲生产效率指数均较高,T3组1~42日龄料重比低于其他组;CK组和T3组血清中尿素(UREA)含量显著低于T4组(P<0.05),T2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高于T1组外的其他组(P<0.05),T0、T1和T2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显著低于T4组(P<0.05);T4组IgA、IgG和IgE显著高于T0组(P<0.05).综上所述,在低蛋白日粮中添加复合酶能够提高白羽肉鸡指标和抗氧化能力,促进免疫器官和消化器官发育,提高免疫力.
关键词: 复合酶 白羽肉鸡 生长性能 生化和抗氧化指标 免疫功能 消化器官发育


乌衣红曲黄酒年份特征挥发性物质指纹图谱分析
《中国食品学报 》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乌衣红曲黄酒基酒挥发性成分指纹图谱,用于年份基酒酒龄的判别.方法: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联用质谱法(HS-SPME-GC-MS)分析不同陈酿时间的乌衣红曲黄酒中的挥发性成分,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确定与年份相关的关键成分,用于构建年份基酒特征指纹图谱.结果:从不同年份的乌衣红曲黄酒中,共检出并定性挥发性成分122种,与陈酿时间显著相关的有20种(|r|>0.5),其中N-苯甲酰甘氨酸乙酯、6-庚烯酸乙酯、乙酸-2-乙基苯酯等8种与陈酿时间呈正相关关系,2-呋喃甲醇、辛酸、庚酸乙酯等12种与陈酿时间呈负相关关系.基于筛选的20种年份特征挥发性物质,构建了乌衣红曲黄酒基酒年份基酒指纹图谱.依据香气成分的OPLS-DA分析和指纹图谱数据信息将2~15年陈乌衣红曲基酒样品区分为青陈酒(2~4年)、中陈酒(5~9年)、老陈酒(10~15年)3个类别,并通过二次取样分析,验证所建图谱的可靠性.结论:GC-MS技术构建的挥发性成分指纹图谱可为乌衣红曲黄酒基酒品质评价及酒龄的识别提供基础数据.


果园红壤供氮水平季节性变化及对长期套种绿肥的响应研究
《草地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柿子(Diospyros kaki)园为对象,研究了长期(近20年)套种豆科绿肥对土壤可溶性氮和氮水解酶季节性变化的影响。试验设3个处理:套种平托花生(Arachis pintoi)(TPA)、套种圆叶决明(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TPC)和清耕果园(CK)。结果表明:长期套种2种豆科绿肥没有改变果园红壤供氮水平的季节性变化规律,6月各处理硝态氮(NO-3-N)、可溶性总氮(Total soluble nitrogen, TSN)和可溶性有机氮(Soluble organic nitrogen, SON)含量最高,分别为17.71~21.81,31.40~75.12和7.77~47.65 mg·kg-1;12月NO-3-N,TSN和SON含量最低,分别为4.88~6.02,15.17~17.45和5.03~7.92 mg·kg-1。3月、6月和8月铵态氮(NH+4-N)含量高于4月、10月和12月;6月4种氮水解酶活性最高,8月和12月活性最低。长期套种2种豆科绿肥显著提高了生长季3—8月NO-3N,TSN,SON和NH+4-N含量以及蛋白酶、天冬酰胺酶、脲酶和谷氨酰胺酶活性。因此,长期套种圆叶决明和平托花生是通过增加生长季的可溶性氮含量和氮水化酶活性来增加土壤氮供应。
关键词: 豆科绿肥套种 可溶性氮 季节性变化 氮水解酶 定位试验


引诱剂与杀虫剂联合使用对茄子黄胸蓟马的防治效果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于化学杀虫剂的频繁和高剂量使用已渐渐失去对蓟马的防控效果,为进一步探究杀虫剂与引诱剂在控制蓟马方面的联合作用,本文通过设置不同剂量的杀虫剂与蓝板引诱剂进行复合诱杀蓟马,并与单独使用杀虫剂或蓝板对黄胸蓟马的防治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不同杀虫剂处理对黄胸蓟马的防治效果逐渐升高,总体上,复配药剂的防效要好于单剂药剂。且在药后3 d,30%虫螨腈·唑虫酰胺悬浮剂对黄胸蓟马的防效(84.36%)要显著高于240 g/L虫螨腈悬浮剂(74.32%)、15%唑虫酰胺悬浮剂(76.84%)、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71.85%)三个单剂的防效。药后10 d,30%虫螨腈·唑虫酰胺悬浮剂对黄胸蓟马的防效最高可达90.17%。杀虫剂与蓝板引诱剂联合使用对黄胸蓟马的田间防治效果要显著好于仅用杀虫剂的防效,而且在药后3 d、7 d和10 d,复合药剂或单剂对黄胸蓟马的防效均高于90%,最高可达98.54%,说明蓝板引诱剂对黄胸蓟马起到了很好的防治效果。在单独统计蓝板引诱剂的防治效果时发现,对黄胸蓟马防治效果高的药剂,与其联合作用中的蓝板诱集效果比较低;反之,对黄胸蓟马防治效果低的药剂,与其联合作用中的蓝板诱集效果比较高;这也说明蓝板诱集可作为低剂量杀虫剂用于防治蓟马类害虫的有效互补措施。本研究明确了杀虫剂与引诱剂的联合作用效果,以期在提高蓟马防治效果的同时降低杀虫剂浓度或减少其使用剂量,为害虫综合防控措施提供参考。


3个优质甜玉米品种幼苗及田间耐寒性分析
《福建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提升甜玉米产值,生产上常需要促早和冬种栽培,但两种栽培模式会经历低温危害过程,因此鉴定耐寒性甜玉米品种在种植和推广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方法]以闽甜 6855及同生态应用品种萃甜 618和广良甜 27号(简称广良 27)为供试材料,采用室内和大田低温表型鉴定,对幼苗耐寒性生理指标及大田果穗外观品质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3个品种幼苗进行 4℃处理 24、48、72 h后,表型性状结果发现闽甜 6855耐寒性最强,萃甜 618次之,广良 27最弱.(2)对低温处理下 5个耐寒指标检测发现,在 48h下闽甜 6855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酶活含量分别为 315.43和 429.81 U·g-1,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为 771.97μmoL·min-1·g-1,分别比萃甜 618高 13.9%、109.1%和 28.5%,比广良 27高34.3%、86.4%和 18.8%;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在闽甜 6855积累最低;而可溶性蛋白质(Soluble protein,SP)含量在闽甜 6855中显著高于广良 27.(3)耐寒指标相关性分析发现,SOD酶活性与处理时间和CAT酶活性有极显著相关性,与SP酶活性具有显著性相关.(4)冬季大田种植,采后比较果穗特性,发现闽甜6855结实性最好,外观好,无缺粒现象;穗行数达 15.6、出籽率 71.68%,高于萃甜 618和广良 27,秃尖长最短.[结论]闽甜 6855幼苗期在表型和生理上具有更明显的耐寒性,低温下果穗外观品质优势强,具有重要推广应用价值.


红曲糟源酶解蛋白肽的功能性评价
《福建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蛋白酶对红曲糟酶解的效果,并对其酶解液进行功能性评价,为红曲糟源蛋白肽的研发制备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提高蛋白含量后的红曲糟为原料,利用碱性蛋白酶、胰蛋白酶、动物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胃蛋白酶、复配酶制剂F106、酵母抽提酶等不同蛋白酶进行酶解,考察其酶解率、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抗氧化能力、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D)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活性等生物活性功能。【结果】蛋白酶解率最高的为动物蛋白酶和胰蛋白酶酶解处理,分别为(71.43±1.03)%和(70.20±0.32)%。DPPH自由基清除抗氧化能力最优的是胃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和酵母抽提酶酶解处理,蛋白肽的半数效应浓度(Median effective concentration,EC50)分别为(2.78±0.34)mg·mL-1、(3.02±0.03)mg·mL-1、(3.24±0.65)mg·mL-1;ABTS自由基清除抗氧化能力、XOD抑制活性能力最优的均为胃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酶解液,其蛋白肽的EC50值分别为(1.54±0.07)mg·mL-1、(6.45±0.27)mg·mL-1和(10.71±0.06)mg·mL-1、(17.68±0.04)mg·mL-1,二者的XOD半数抑制指数分别为(1.28±0.01)、(1.78±0.03);ACE抑制活性最优的为碱性蛋白酶酶解液和木瓜蛋白酶酶解液,蛋白肽的EC50值均为(0.27±0.01)mg·mL-1,半数抑制指数分别为(118.40±3.53)、(98.35±1.95)。【结论】红曲糟源蛋白经不同蛋白酶酶解后的肽段具有不同的生物活性,其中以胃蛋白酶酶解的XOD抑制活性能力较强,碱性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酶解的ACE抑制活性较优。
关键词: 红曲酒糟 酶解蛋白肽 酶解率 DPPH自由基清除抗氧化能力 ABTS自由基清除抗氧化能力 XOD抑制活性 ACE抑制活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