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果园红壤供氮水平季节性变化及对长期套种绿肥的响应研究
《草地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柿子(Diospyros kaki)园为对象,研究了长期(近20年)套种豆科绿肥对土壤可溶性氮和氮水解酶季节性变化的影响。试验设3个处理:套种平托花生(Arachis pintoi)(TPA)、套种圆叶决明(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TPC)和清耕果园(CK)。结果表明:长期套种2种豆科绿肥没有改变果园红壤供氮水平的季节性变化规律,6月各处理硝态氮(NO-3-N)、可溶性总氮(Total soluble nitrogen, TSN)和可溶性有机氮(Soluble organic nitrogen, SON)含量最高,分别为17.71~21.81,31.40~75.12和7.77~47.65 mg·kg-1;12月NO-3-N,TSN和SON含量最低,分别为4.88~6.02,15.17~17.45和5.03~7.92 mg·kg-1。3月、6月和8月铵态氮(NH+4-N)含量高于4月、10月和12月;6月4种氮水解酶活性最高,8月和12月活性最低。长期套种2种豆科绿肥显著提高了生长季3—8月NO-3N,TSN,SON和NH+4-N含量以及蛋白酶、天冬酰胺酶、脲酶和谷氨酰胺酶活性。因此,长期套种圆叶决明和平托花生是通过增加生长季的可溶性氮含量和氮水化酶活性来增加土壤氮供应。
关键词: 豆科绿肥套种 可溶性氮 季节性变化 氮水解酶 定位试验


引诱剂与杀虫剂联合使用对茄子黄胸蓟马的防治效果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于化学杀虫剂的频繁和高剂量使用已渐渐失去对蓟马的防控效果,为进一步探究杀虫剂与引诱剂在控制蓟马方面的联合作用,本文通过设置不同剂量的杀虫剂与蓝板引诱剂进行复合诱杀蓟马,并与单独使用杀虫剂或蓝板对黄胸蓟马的防治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不同杀虫剂处理对黄胸蓟马的防治效果逐渐升高,总体上,复配药剂的防效要好于单剂药剂。且在药后3 d,30%虫螨腈·唑虫酰胺悬浮剂对黄胸蓟马的防效(84.36%)要显著高于240 g/L虫螨腈悬浮剂(74.32%)、15%唑虫酰胺悬浮剂(76.84%)、3%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71.85%)三个单剂的防效。药后10 d,30%虫螨腈·唑虫酰胺悬浮剂对黄胸蓟马的防效最高可达90.17%。杀虫剂与蓝板引诱剂联合使用对黄胸蓟马的田间防治效果要显著好于仅用杀虫剂的防效,而且在药后3 d、7 d和10 d,复合药剂或单剂对黄胸蓟马的防效均高于90%,最高可达98.54%,说明蓝板引诱剂对黄胸蓟马起到了很好的防治效果。在单独统计蓝板引诱剂的防治效果时发现,对黄胸蓟马防治效果高的药剂,与其联合作用中的蓝板诱集效果比较低;反之,对黄胸蓟马防治效果低的药剂,与其联合作用中的蓝板诱集效果比较高;这也说明蓝板诱集可作为低剂量杀虫剂用于防治蓟马类害虫的有效互补措施。本研究明确了杀虫剂与引诱剂的联合作用效果,以期在提高蓟马防治效果的同时降低杀虫剂浓度或减少其使用剂量,为害虫综合防控措施提供参考。


3个优质甜玉米品种幼苗及田间耐寒性分析
《福建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提升甜玉米产值,生产上常需要促早和冬种栽培,但两种栽培模式会经历低温危害过程,因此鉴定耐寒性甜玉米品种在种植和推广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方法]以闽甜 6855及同生态应用品种萃甜 618和广良甜 27号(简称广良 27)为供试材料,采用室内和大田低温表型鉴定,对幼苗耐寒性生理指标及大田果穗外观品质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3个品种幼苗进行 4℃处理 24、48、72 h后,表型性状结果发现闽甜 6855耐寒性最强,萃甜 618次之,广良 27最弱.(2)对低温处理下 5个耐寒指标检测发现,在 48h下闽甜 6855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酶活含量分别为 315.43和 429.81 U·g-1,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为 771.97μmoL·min-1·g-1,分别比萃甜 618高 13.9%、109.1%和 28.5%,比广良 27高34.3%、86.4%和 18.8%;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在闽甜 6855积累最低;而可溶性蛋白质(Soluble protein,SP)含量在闽甜 6855中显著高于广良 27.(3)耐寒指标相关性分析发现,SOD酶活性与处理时间和CAT酶活性有极显著相关性,与SP酶活性具有显著性相关.(4)冬季大田种植,采后比较果穗特性,发现闽甜6855结实性最好,外观好,无缺粒现象;穗行数达 15.6、出籽率 71.68%,高于萃甜 618和广良 27,秃尖长最短.[结论]闽甜 6855幼苗期在表型和生理上具有更明显的耐寒性,低温下果穗外观品质优势强,具有重要推广应用价值.


红曲糟源酶解蛋白肽的功能性评价
《福建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蛋白酶对红曲糟酶解的效果,并对其酶解液进行功能性评价,为红曲糟源蛋白肽的研发制备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提高蛋白含量后的红曲糟为原料,利用碱性蛋白酶、胰蛋白酶、动物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胃蛋白酶、复配酶制剂F106、酵母抽提酶等不同蛋白酶进行酶解,考察其酶解率、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抗氧化能力、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D)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活性等生物活性功能。【结果】蛋白酶解率最高的为动物蛋白酶和胰蛋白酶酶解处理,分别为(71.43±1.03)%和(70.20±0.32)%。DPPH自由基清除抗氧化能力最优的是胃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和酵母抽提酶酶解处理,蛋白肽的半数效应浓度(Median effective concentration,EC50)分别为(2.78±0.34)mg·mL-1、(3.02±0.03)mg·mL-1、(3.24±0.65)mg·mL-1;ABTS自由基清除抗氧化能力、XOD抑制活性能力最优的均为胃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酶解液,其蛋白肽的EC50值分别为(1.54±0.07)mg·mL-1、(6.45±0.27)mg·mL-1和(10.71±0.06)mg·mL-1、(17.68±0.04)mg·mL-1,二者的XOD半数抑制指数分别为(1.28±0.01)、(1.78±0.03);ACE抑制活性最优的为碱性蛋白酶酶解液和木瓜蛋白酶酶解液,蛋白肽的EC50值均为(0.27±0.01)mg·mL-1,半数抑制指数分别为(118.40±3.53)、(98.35±1.95)。【结论】红曲糟源蛋白经不同蛋白酶酶解后的肽段具有不同的生物活性,其中以胃蛋白酶酶解的XOD抑制活性能力较强,碱性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酶解的ACE抑制活性较优。
关键词: 红曲酒糟 酶解蛋白肽 酶解率 DPPH自由基清除抗氧化能力 ABTS自由基清除抗氧化能力 XOD抑制活性 ACE抑制活性


鸡圆圈病毒3型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中国兽医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针对圆圈病毒3型(Gy V3)VP2基因构建标准质粒,以此作为模板建立标准曲线,在优化qPCR反应体系的基础上,对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进行评估。结果显示,该方法仅对Gy V3特异性扩增,最低检测模板浓度为1.585×10~1copies/μL,组内和组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0%。用本研究建立的qPCR方法对50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阳性检出率为10%(5/50),高于常规PCR的阳性检出率8%(4/50)。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可用于临床快速检测Gy V3。


石斛兰杂交后代SRAP鉴定与遗传多样性分析
《北方园艺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以麝香石斛、檀香石斛及麝香石斛×檀香石斛的100个杂交后代株系为试材,采用SRAP分子标记的方法,研究了杂交后代的真实性及亲本与杂交后代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以期为加速石斛兰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综合6对SRAP引物组合的扩增情况,共鉴定出100个杂交后代为真杂种,鉴定效率达100%;6对SRAP引物组合的多态性比例达97.26%,多态性信息含量均值为0.85;由聚类分析可知,92%的杂交后代在亲缘关系上与父本聚为一类;由遗传相似系数分析可知,杂交后代与父本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平均值大于母本。综上所述,供试的麝香石斛×檀香石斛杂交后代均为真杂种,且表现为偏父本遗传,SRAP分子标记可作为石斛兰杂交后代早期鉴定的有效手段。


膜分离对福建产不同茶类提取物化学组成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食品科学 》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不同茶类水提液在多级膜分离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和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变化情况,采用不同孔径的超滤膜(截留分子质量分别为20、10、3.5 kDa)对福建主要茶类(绿茶、白茶、闽南乌龙、闽北乌龙、红茶)的水提液进行分离,制得不同分子质量区间的茶叶提取物,经喷雾干燥后,考察每一区间茶粉的生化成分及体外抗氧化活性.首先对各茶粉进行紫外全波谱扫描,其次检测其主要生化成分组成,最后评价其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各茶粉样品的紫外吸收光谱变化情况较为相似,均在210 nm和274 nm波长处有2 个较为明显的吸收峰;274 nm波长处的吸光度与茶粉中的游离氨基酸、咖啡碱、没食子酸、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表没食子儿茶素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表儿茶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膜分离会影响各茶粉生化成分的分布情况及体外抗氧化能力变化,其中20 kDa超滤膜对各成分的分布情况影响最大,抗氧化活性变化幅度也最大,红茶20 kDa超滤膜截留液部分抗氧化活性最高,其余茶类20 kDa超滤膜透过液部分抗氧化活性最高.不同茶类的生化成分及体外抗氧化活力差异较大,不同茶类在膜分离过程中各生化成分及体外抗氧化活力变化行为不完全一致,其中红茶经20 kDa超滤膜分离后,变化幅度最大.研究结果可为不同茶类膜分离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孑遗植物水松不同季节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特征
《林业科学研究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索水松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及随季节变化的规律。[方法]采用PCR-DGGE和Biolog-ECO微平板法测定不同季节水松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冗余分析等方法解析根际微生态各环境因子的内在规律。[结果]水松根际微生物群落中优势细菌为α-变形菌(Alphaproteobacteria)、酸杆菌(Acidobacteria)和δ-变形菌(Deltaproteobacteria),优势真菌为粪壳菌(Sordariomycetes)。夏季水松根际微生物量和微生物多样性最高。根际微生物的碳代谢能力在夏季最强,冬季最弱,大致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速效氮可能是微生物群落碳代谢功能的主要驱动因子。[结论]水松根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碳代谢能力在夏季最优,在冬季最差。季节因素显著影响着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开展相关研究时应充分考虑季节因素造成的波动。
关键词: 水松 根际微生物 季节动态 PCR-DGGE Biolog-ECO


高等植物捕光叶绿素a/b结合蛋白的研究进展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捕光叶绿素a/b结合蛋白(light-harvesting chlorophyll a/b binding protein, CAB)是一类由CAB基因家族编码的膜蛋白,在捕获和传递光能、光保护和过剩能量耗散、调节光能在两个光系统中的分配和维持类囊体膜的结构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CAB基因广泛参与高等植物叶、花和果实的生长发育,以及响应多种逆境胁迫等生物学过程。本文综述了CAB家族的分类、蛋白结构、生理功能和逆境表达特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深入研究该基因家族提供参考。
关键词: 捕光叶绿素a/b结合蛋白(CAB) 蛋白结构 生理功能 逆境表达


产业融合视角下福建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基于产业融合视角,构建福建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从时间和空间维度测度和比较福建省9个地市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及区域差异.运用熵权法计算指标体系权重,测度2014-2020年福建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再引入K-means均值聚类分析法,找出影响福建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福建省各地市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发展趋势总体向好,呈现闽中地区较好、闽南地区居中、闽北地区落后的发展态势,产业融合驱动与农业生产规模化是制约福建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提出因地制宜制定区域发展规划、加快构建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融合 农业农村现代化 障碍度模型 熵权法 福建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