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8423条记录
丰产稳产春小麦新品种—甘育2号

麦类作物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甘育2号(原代号99W169-10)是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和甘肃省武威市农作物良种繁育场合作,以陇春19号为母本、2135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春小麦新品种,2014年1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甘审麦2014005。目前该品种已在甘肃的河西走廊及沿黄灌区示范推广。1生物学特性该品种春性。幼苗直立,旗叶半上举,叶片宽大,叶色深绿,穗层整齐,株型紧凑,生育期98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生态区玉米单倍体自然加倍率研究

甘肃农业科技 2016

摘要:在不同生态区种植同一基础材料诱导产生的单倍体,研究种植环境对单倍体自然加倍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玉米单倍体自然加倍率差异显著,在张掖和三亚单倍体自然加倍率相对较高,分别为5.4%和4.8%,在陇南的自然加倍率最低为1.6%,说明在张掖春播和三亚冬播更适合玉米单倍体自然加倍。

关键词: 玉米 单倍体 生态环境 加倍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不同施肥措施对雨养条件下陇东旱塬土壤氮素的影响

土壤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1978年开始的陇东旱塬定位试验,分析雨养条件下麦田0~100 cm剖面土壤氮素状况。设计6种试验处理:不施肥、氮肥、氮磷肥、氮磷配施秸秆、有机肥、氮磷配施有机肥。结果表明:有机肥、氮磷配施有机肥处理改善土壤氮素肥力效果优于其他施肥措施,0~40 cm土层全氮、碱解氮、无机氮含量均显著增加,其中0~20 cm土壤全氮较36年前平均提高了26.2%;氮磷配施秸秆处理土壤全氮及碱解氮显著高于对照,全氮与试验前持平或略有提升;氮肥、氮磷肥处理的耕层土壤全氮较试验前分别降低了13.1%和6.4%。氮肥处理深层土壤硝态氮明显较高,其他各施肥处理均能减少硝态氮下移。不同施肥处理改变了土壤的无机氮构成,有机肥与秸秆的作用有较大差异。结果说明不同施肥显著影响农田土壤氮素状况,施用有机肥是培育土壤氮库、而无机氮磷肥配合及有机无机配施是减少NO3--N下移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 长期定位试验 不同施肥制度 土壤氮素特征 陇东旱塬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补饲水平对甘肃高山细毛羊血液指标及其羔羊体重的影响

草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根据40kg中国美利奴泌乳母羊泌乳量分别为0.8、1.0和1.2kg时所需营养物质的饲养标准,配制了精粗比分别为5∶5、6∶4和7∶3的3种营养水平日粮Ⅰ、Ⅱ和Ⅲ,对甘肃高山细毛羊泌乳母羊进行冬春季放牧补饲试验,同时以牧户自行补饲少量精料、玉米粒及大量青干草的泌乳羊为对照组。通过测定各组试验羊的血清生化指标和母羊及羔羊的体重变化,探索出适宜的草料供给与营养均衡模式。结果表明,血清葡萄糖(GLU)含量日粮Ⅲ摄入组最高,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尿素氮(BUN)含量对照组显著高于其余3组(P<0.05),胆固醇(CHO)含量日粮Ⅱ摄入组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其余3组;试验末期总蛋白(TP)、白蛋白(ALB)、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含量为日粮Ⅱ摄入组最高,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乳酸脱氢酶(LDH)含量日粮Ⅱ和Ⅲ摄入组显著低于其余两组(P<0.05);日粮Ⅱ和Ⅲ摄入组母羊日增重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其余两组。总体来看,日粮Ⅱ和Ⅲ的摄入对母羊血清生化指标及羔羊体重都有显著影响,但为了降低饲养成本,避免能量和蛋白过剩,在放牧的同时补饲日粮Ⅱ为最佳的选择。

关键词: 甘肃高山细毛羊 泌乳母羊 放牧补饲 血清生化指标 羔羊日增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型农业科技成果评价体系建设探讨

农业科技管理 2016

摘要:文章从分析我国现行农业科技成果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入手,指出了评价体系、评价标准、专家组成、评价程序、评价方法等方面存在的主要缺陷,明确了建立新型农业科技成果评价体系应考虑的5个原则,并结合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转化三类农业科技成果的不同特点,从创新价值、科研产出、成果效益等方面构建了新型农业科技成果评价指标的体系框架,提出了采用专家匿名评审、网上异地评审、加强实地调研、改进统计方法等评审方式方法的优化改进措施。

关键词: 农业科技成果 分类评价 体系建设 改进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半干旱区膜上覆土穴播对春小麦旗叶光合作用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甘肃定西大田定位试验的基础上,2012—2013年连续2年比较了全膜覆土穴播(PMS)、覆膜穴播(PM)和露地穴播(CK)春小麦旗叶的SPAD值、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合气体交换参数以及叶面积指数(LAI)、产量、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PMS提高了小麦旗叶SPAD值,扬花后显著高于PM,增加了10.0%~21.5%,较CK增加了3.2%~21.6%.PMS的旗叶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_(PSⅡ))和光化学猝灭系数高于PM和CK,较PM最高分别提高了6.1%、9.6%和30.9%,并在灌浆期达到显著差异;而PMS的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_N)值最低,并在抽穗期与PM达显著差异水平,2012和2013年分别降低了23.8%和15.4%.PMS的气孔导度(g_s)较PM和CK高,在灌浆期与PM达到显著差异,2012和2013年分别提高了17.1%和21.1%;PMS的蒸腾速率(Tr)较PM提高了5.4%~16.7%,光合速率(P_n)增加了11.2%~23.7%,旗叶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_i)提高了5.6%~7.2%(除2013年抽穗期外),并在2012年扬花期达到显著差异.PMS的LAI高于PM和CK,尤其在季节性干旱的2013年达到显著差异.因此,PMS提高了叶片SPAD值,增强了旗叶对光合能量的同化能力和气体交换强度,使更多的光合能量进入光化学同化方向,降低了热耗散,使P_n增加,提高了旗叶WUEi,基于较高的光合速率和群体LAI,最终提高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关键词: 半干旱区 膜上覆土穴播 春小麦 叶绿素荧光参数 光合气体交换 水分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西走廊酿酒葡萄产区树形改造技术及管理措施

甘肃农业科技 2016

摘要:介绍了河西走廊酿酒葡萄生产中的几种栽培树形和各自树形特点,总结了老葡萄园树形改造技术及配套树体管理技术措施。

关键词: 河西走廊 酿酒葡萄 树形 改造 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育苗方式对辣椒杂交制种产量及质量的影响

长江蔬菜 2015

摘要:为提高辣椒制种效益,对甘肃省河西走廊辣椒杂交制种中采用的2种不同育苗方式对制种产量、质量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基质苗比传统土壤苗有显著的增产效果,能显著提高杂交授粉坐果率、单株结果数、单株产籽量,对单果籽粒数和种子质量指标没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辣椒 杂交制种 育苗方式 制种产量 制种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介导的RNA干扰引起马铃薯晚疫病菌基因的沉默

作物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引起的晚疫病是最具毁灭性的马铃薯病害。为明确植物介导的RNAi沉默致病疫霉基因的有效性,本研究采用重叠延伸PCR技术克隆同时与晚疫病菌4个ces基因均同源的融合基因C1234,构建内含子连接的C1234反向重复序列植物表达载体,采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晚疫病易感马铃薯品种大西洋,经PCR和Southern杂交检测,获得129个转基因株系。离体叶片接种病原菌后,有97个转基因株系发病速度明显慢于野生型,接种6 d后病斑大小和霉层厚度均明显小于对照,并且叶片感病部位没有出现失绿斑,而野生型产生了明显的失绿斑。实时定量RT-PCR分析发现,发病延缓的叶片上致病疫霉4个纤维素合酶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野生型。本研究表明,转基因植株中产生的以晚疫病菌ces基因为靶标的ds RNA能够沉默致病疫霉相应基因表达,延缓发病进程。

关键词: 植物介导的RNAi 马铃薯 致病疫霉 基因沉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耕作方式对春小麦田土壤水分过程的影响

核农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传统翻耕(CT)、垄作沟灌(FRB)、固定道保护性耕作(PRB)和固定道平作(ZT)4种耕作方式的蓄水保墒作用,研究了4种耕作方式下土壤水分动态和贮水消耗特征以及灌溉后水分再分布过程。结果表明:与FRB相比,PRB 0~20cm土壤体积含水量在播前、拔节、抽穗和灌浆分别高出8.9%、7.5%、24.7%和17.4%。与CT相比,ZT 0~20cm土壤体积含水量在播前、拔节、抽穗和灌浆分别高出15.2%、3.6%、11.6%和4.6%。春小麦播种-拔节和拔节-抽穗是水分损失的2个关键阶段。播种-拔节期PRB和ZT处理水分损失最高,拔节-抽穗期FRB和CT土壤水分损失最高。0~20cm表层,抽穗后FRB和CT土壤贮水消耗高于PRB和ZT,但20cm以下结果相反。FRB垄床水分主要依赖垄沟水分的横向入渗补充,而PRB处理垄沟水分的垂直入渗和横向入渗能力都较强,垄床在100cm处形成含水量高值区。与FRB相比,PRB沟灌水分易于以侧渗形式补充垄床水分,在作物生长关键期能保证土壤水分供给,达到保墒节水的目的。在灌区连续多年采用平作和垄作固定道耕作后,均能显著提高土壤含水量。本试验为固定道保护性耕作水分高效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固定道耕作 土壤水分 再分布 干旱绿洲灌区 春小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