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钙调素通过HSP70调控热激转录因子的活性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摘要:凝胶阻滞分析结果显示,70kD的热激蛋白(HSP70)抑制热激转录因子(HSF)的DNA结合活性;利用免疫共沉淀法在细胞提取液中检测到了CaMHSP70复合物的存在,并且热激后CaMHSP70复合物含量增加.表明钙调素(CaM)调控HSF活性可能是通过与HSP70结合起作用.


一种新的棉花黄萎病快速接种技术及其在病原菌致病力和寄主抗病性鉴定上的应用
《植物病理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棉花品种抗黄萎病鉴定一般在田间病圃中进行,其结果受病圃中病原菌分布均匀程度、气象等因素影响极大,往往导致鉴定结果不准确。为了使鉴定方法简单、科学、可靠,我们在温室条件下比较了3种苗期接种棉花黄萎病的方法,即切根蘸孢子法(接种浓度为106分生孢子/mL);菌培养物土壤接种法(0.5%、1%、2%,w/w);微菌核土壤接种法(103个微菌核/g土)。结果表明,切根蘸孢子法导致棉苗发病均匀、严重、迅速,播种35-45 d后即可得到均匀一致的发病结果。而其它2种接种方法在播种75 d后才得到相对稳定的发病结果。同时,研究还表明接种浓度为104分生孢子/mL所导致的黄萎病显著比105或106的轻。利用切根蘸孢子法在室内鉴定12个棉花品种或品系的抗黄萎病能力,证明该方法是抗黄萎病快速鉴定的有效方法。此外,该鉴定方法还可快速鉴定黄萎病菌不同菌株的致病性,并可应用于作物对其它土传病害的抗病性鉴定上。


不同水肥管理对冬小麦灌浆影响的模拟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河北省衡水市中国-加拿大合作研究试验站,结合田间试验对不同水肥管理条件下冬小麦的灌浆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粒重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灌浆时间和强度,子粒的灌浆过程可较好地用Logistic函数描述。小麦生长前期的水分胁迫有利于加快其发育进程,促使早抽穗灌浆。灌浆期适宜的水分状况可延缓小麦的灌浆进程,由于较大灌浆速率持续的时间较长,增加千粒重的潜力较大。小麦的群体密度是影响收获粒重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穗密度的增大,灌浆速率和千粒重逐渐降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小麦的干粒重下降,这主要与施氮的增穗作用有关。


枯草芽孢杆菌BS-208和BS-209菌株在番茄叶面及土壤中定殖能力的研究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拮抗枯草芽孢杆菌BS-208和BS-209在番茄叶面和土壤中的定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室和田间条件下,BS-208菌株的定殖菌量分别为11×108~5 6×108cfu/g鲜叶和15×108~0 02×108cfu/g鲜叶,BS-209菌株的定殖菌量分别为222×106~55×106cfu/g鲜叶和205×106~0 48×106cfu/g鲜叶;扫描电镜观察表明,BS-208菌株在番茄叶面分布不均匀,大多定殖于伤口周围、叶面的凹陷处和绒毛的根部;并且都能够在自然土和灭菌土中定殖,自然土中的菌量低于在灭菌土中的菌量。


新疆棉田释放中红侧沟茧蜂对棉铃虫的防治效果
《中国棉花 》 200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中红侧沟茧蜂在新疆棉田对棉铃虫的防治效果 ,在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和疏附县进行了田间释放试验及示范 ,结果表明 :放蜂量在 0 .45万~ 1 .5万头· hm-2 之间 ,其田间寄生率依次为41 .36%、45 .1 5 %、 5 2 .0 2 %和 61 .1 2 % ,防治效果为 61 .40 %、 71 .44%、 76.0 8%和 88.0 3% ,随着放蜂量的增加寄生率和田间防效不断提高。 2 0 0 1、2 0 0 3年田间示范寄生率可达 60 %以上 ,保蕾铃率可达 80 %以上。

